瑞士巴塞爾藝術展開幕:鼓勵跨際對話,關注行為藝術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6-16T00:40:08.209313+00:00

此次展會聚集世界289家畫廊,橫跨各媒介的作品。巴塞爾藝術展每年在瑞士巴塞爾、美國邁阿密海灘、香港和法國巴黎舉辦,展會與主辦城市的當地畫廊機構合作,幫助發展和開發藝術項目。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整理

當地時間6月15日,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以下簡稱「巴塞爾展會」)開幕,展會將於6月16日至19日向公眾開放。此次展會聚集世界289家畫廊,橫跨各媒介的作品。除了於「藝廊薈萃」「策展專題」「藝創宣言」「限量編制」展區展示的藝術作品,這「意象無限」(Unlimited)展區將呈現70個大型創作項目,「城藝之旅」展區則帶來20個場域特定藝術作品。

2021年,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現場

巴塞爾藝術展每年在瑞士巴塞爾(1970年起)、美國邁阿密海灘(2002年起)、香港(2013年起)和法國巴黎(2022年起)舉辦,展會與主辦城市的當地畫廊機構合作,幫助發展和開發藝術項目。對於今年的巴塞爾展會,巴塞爾藝術展全球總監馬克·斯皮格勒(Marc Spiegler)介紹道:「這屆巴塞爾展回歸於原來的6月展期舉行,將再次於市內各處全面展開各項活動,包括在『Messeplatz』展出由勞倫斯·韋納創作、邀請公眾參與的地面裝置、『城藝之旅』的場域特定裝置和表演以及專設的『光映現場』項目,將於Stadtkino Basel展示藝術家的流動影像作品。」

大型作品與公共項目

「意象無限」展區是巴塞爾展會專為大型項目而設的獨特平台,專門供畫廊展示超越傳統藝術展展位局限的巨型裝置、雕塑、壁畫、豐富攝影作品系列以及錄像投映。相關展區將再次於會場一號展覽廳(Hall 1)舉行,並由聖加侖美術館(Kunst Halle Sankt Gallen)總監喬瓦尼·卡邁恩(Giovanni Carmine)策展。「今年的『意象無限』展區……呈現廣泛豐富的藝術家陣容,當中有不少作品更展現藝術界中長期被邊緣化的聲音。」斯皮格勒說道。卡邁恩則表示,「這屆展覽融匯多元的藝術聲音,以強有力的表達,控訴各種的隔絕、孤獨和冷漠。」

萊昂納多·德魯作品,「意象無限」展區,2022

作為巴塞爾展會的公眾項目,「城藝之旅」展區將以「如何在幻變的時代中發展」(How to Grow in Times of Change)為題,回歸巴塞爾市中心呈獻20個場域特定裝置及表演作品,通過臨時的公共藝術讓更多觀眾可以接觸巴塞爾展會,邀請藝術家和觀眾與城市和建築古蹟互動。今年的展區匯集了20個不同的項目,不少作品探討了在本地與全球交匯點的錯置、連結和傳遞知識與記憶的命題。和我們一起走過各個展區的亮點。展區由瑞士非營利展覽空間Birsfelden的SALTS及Bennwill的Country SALTS創辦人塞繆爾·倫伯格(Samuel Leuenberger)策展,倫伯格指出,「這些藝術項目運用各種媒介和方法,思考如何應對當今時代的重大挑戰,並構想新的行為模式和相互聯繫的方式。部分藝術家就像調查員一般嘗試揭露隱藏的真相;而其他藝術家則擔當引導、協調和倡導的角色,努力推動接觸更廣泛的公眾。」

「城藝之旅」展區作品,2022

當地時間6月18日,巴塞爾展會將舉行「城藝之旅之夜」(Parcours Night),於巴塞爾市中心各處特色空間呈獻匯聚多項現場表演的歡樂之夜。「城藝之旅」展區的博物館和場所將延長開放時間,為觀眾帶來獨一無二體驗。巴塞爾展會數字項目「巴塞爾藝術展:現場」(Art Basel Live)也將繼續聯繫全球各地廣大觀眾。

展會的「Messeplatz」將會展出勞倫斯·韋納的《Out of Sight》,向這位於2021年12月離世的藝術家致敬。這部以「跳房子」格子圖形(hopscotch grid)為靈感的作品旨在為觀眾帶來視覺刺激和啟發,利用韋納的標誌性印刷文字具體地展現正向思維。

《Out of Sight》,勞倫斯·韋納

勞倫斯·韋納曾表示:「一個人無論面對什麼境況,只要有一刻他們對自己產生『從這裡走到那裡』(FROM HERE TO THERE)的要求,就能夠站在marelle(法語中「跳房子」的意思)前面,並意識到他們首先必須想像自己可以做到並占一席位。」

此外,「光映現場」項目將於6月13 日(星期一)至6月18日(星期六)期間於Stadtkino Basel進行放映,並再度由葡萄牙波爾圖當代藝術部門(Contemporary Art Department of the City of Porto)總監菲利帕·拉莫斯(Filipa Ramos)策展。今年的「光映現場」項目精選出全球各地從事流動影像創作的其中一批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通過專設的大型展覽和黃昏的短片放映會展示他們的作品。今年的重點項目包括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等藝術家的大型展覽。

今年,「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系列論壇匯46位藝術家、畫廊經營者、收藏家、策展人、博物館館長和評論家,就多元議題進行討論——包括收藏家在NFT藝術市場中不斷變化的角色和責任、博物館在應對氣候變化時面臨的挑戰、以及與第12屆柏林雙年展合作籌辦的對話環節,分享去殖民化和環保生活的洞見。該項目由白教堂美術館客席策展人艾米麗·巴特勒(Emily Butler)負責籌劃。

市場調整與跨際對話

當地時間5月14日上午,巴塞爾展會VIP預展開放。僅僅幾個小時內,豪瑟沃斯( Hauser & Wirth)就售出了總價值超過75000萬美元的多件作品,其中包括路易斯·布爾喬亞的大型青銅蜘蛛裝置。

路易斯·布爾喬亞的大型青銅蜘蛛裝置,豪瑟沃斯

不過,有跡象表明,市場正在進行重新調整。由於中國內地仍在實施嚴格的新冠防控措施,參與展會的中國藏家數量減少,一些收藏者派出了駐歐洲的顧問來代替他們。畫廊交易商們則表示,他們見到了不少來自新加坡、香港和韓國的客戶。豪瑟沃斯展位負責人馬克·帕約特(Marc Payot)坦言,帕約表示,來自亞洲的藏家和顧問之多,讓他感到「驚喜」。

《無題(上樓)》,Rachel Whiteread,高古軒

與此同時,高古軒的運營總監安德魯·法布里坎特(Andrew Fabricant)發現了「更廣泛的人群」,「明顯有很大的改變,」他說道,「我感覺出現了不同的一代人。」與此同時,新一代的藝術家也開始迅速占領市場,就連巴塞爾藝術展的藍籌名單似乎也開始讓位於信心的紅籌股藝術家。巴黎坦普隆畫廊的執行總監Anne-Claudie Coric就說,她的畫廊「預計到了市場的這一微妙變化」,並且在今年「專注藝術家之間的跨際對話。」這家畫廊此次不僅帶來了諸如吉姆·戴恩(Jim Dine)、朱爾斯·奧列斯基(Jules Olitski)等著名美國藝術家的作品,也將呈現「年輕的、全球化一代」藝術家更為「實驗性」的作品,這些藝術家包括曾為歐巴馬繪製肖像的凱辛德·威利(Kehinde Wiley)與展現黑人女性生活和氣質的比莉·贊格瓦(Billie Zangewa),Coric說,「他們非常了解西方藝術史,同時又紮根於非洲及其面對的挑戰中。」

《黑色維納斯》(1984年作),克里·詹姆斯·馬歇爾

厲蔚閣首次參與瑞士巴塞爾展會,在「意象無限」展區,帶來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托及趙無極的作品,同時,與常青畫廊攜手展出義大利大師皮斯特萊托的大型沉浸式建築雕塑《烏菲茲門》 (2003年作)。此外,畫廊以新穎的並置方式展出作品,不拘泥於對大師作品的傳統闡釋,例如萊昂諾爾·菲妮的著名作品《黑人女子坐像》(1950年作)就與克里·詹姆斯·馬歇爾的《黑色維納斯》(1984年作)並列呈現,挑戰關於女性氣質與權力的成見臆斷。

《方向》(2020),喻紅

里森畫廊策展總監Greg Hilty介紹,除了那些抽象畫家,此次畫廊展位囊括了更多的具象藝術家,包括李然、喻紅以及傑克·皮爾森(Jack Pierson),三者的作品在VIP首日辨已售出,價格分別為3.2萬美元、22萬美元與22.5萬美元。

雖然藝博會已經逐漸恢復常態,但是正如馬克·斯皮格勒所說:「眼下仍然不是正常時局。」他補充稱,「我們正在一場疫情的尾聲,又身處歐洲的紛亂之間,這些悲劇的影響正一天天地越發明顯。」

藝博會上的行為藝術

在藝博會上展示行為藝術意味著什麼? 行為表演的藝術創作如何以經濟和藝術價值衡量?行為藝術曾幾何時只在藝術機構里展示,現在也逐漸進入商業藝術的世界。藝廊主們追隨藝術家的腳步,而收藏家和博物館的購藏委員會也越來越熱衷於參與其中。

「意象無限之夜」的表演作品

今年的巴塞爾展會將帶來豐富的表演作品。在「意象無限之夜」(Unlimited Night),美國藝術家阿里·本雅明·邁耶斯(Ari Benjamin Meyers)和阿姆斯特丹藝術家Nora Turato將在這個專為大型作品而設的展區內展示他們的作品。駐巴塞隆納的藝術家Daniela Ortiz將在藝博會期間於「藝創宣言」(Statements)展區表演木偶劇。之後「城藝之旅之夜」(Parcours Night)也將攜一眾行為表演作品回歸。

巴塞爾藝術展很早以前就開始關注行為藝術。2014年,由克勞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和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策劃的標誌性展覽「14 Rooms」,匯集了14件全新和歷史行為表演作品。今年的展會體現了人們對促進集體體驗的藝術作品日益增長的需求——這是藝博會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元素,尤其是在過去幾年的隔離和線上生活之後。更重要的是,展會重新定義了表演媒介,使之不再與藝術市場如此脫節。

「14 Rooms」展覽,2014年巴塞爾展會

Rose Lejeune是倫敦Performance Exchange的創始人兼總監,她很早就意識到收藏者越來越渴望參與生活實踐。這促使她創立了這個平台,讓商業藝廊在為期三天的長周末里展出行為藝術作品。第二屆活動將於7月8日開幕。她解釋說:「收藏行為藝術的令人興奮之處在於,每次收藏都是與眾不同的。收藏行為作品有明顯的好處:它占用的存儲空間大大減少,並控制了運輸成本。」 收藏形式可以是劇本、注釋、樂譜、道具或音樂曲目等,但也可以包括合同協議。Lejeune說:「這需要對一件特定作品的完整性進行全面思考,才能創造出一份定製的合同,既包括材料,也涵蓋對作品負有責任感的理解。」

而在「城藝之旅之夜」,藝術家們可以通過表演、觸發、閱讀或音樂作品來擴展或闡述他們在「城藝之旅」展區的作品。「城藝之旅」策展人倫伯格說:「『城藝之旅之夜』也應該成為一個平台,為那些可能在巴塞爾藝術展上不會有畫廊合作的藝術家提供機會。這是一個讓更多的藝術聲音有更廣泛觀眾的夜晚。路人或星期六來城中購物的人很有可能會看到我們的表演。這增加了一個相當強大的維度。」

2018年,奧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在波哥大Instituto de Visión呈現的《Parque Industrial》現場,照片由Sandra Vargas拍攝,圖片由藝術家及Instituto de Visión提供

這次呈獻的作品包括在奧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的裝置《Social Cataracts》中朗讀巴西現代主義作家Patrícia Galvão的文字;駐美國藝術家Puppies Puppies的持續行為表演講座,以及Antonio Jose Guzman和Iva Jankovic的組合表演《Evocations》。Leuenberger說:「今年我們將比前幾年感受更多。我們正在觸及人們的痛處——在過去兩年的疫情磨難之後,這並不令人意外。」

Corrado Gugliotta創立的Laveronica arte contemporanea在「藝創宣言」展區展示了一個由Ortiz設計的木偶劇場。他同意藝博會成為日益開放的場所:「藝博會不僅是一個出售藝術品的地方,也已經成為不同領域的交匯處,」他解釋道,「特別是像Daniela Ortiz創作的藝術品,藝博會提供了一個接觸更廣泛觀眾的機會。」除了一系列海報之外,藝術家還為這個裝置撰寫劇本、製作雕刻木偶、舞台布景,並且縫製、編織和刺繡服裝。整個裝置每天將啟動兩次。

Daniela Ortiz在呈現她的作品《I figli non sono della lupa》,該作品在2021年於羅馬「Hidden Histories」項目期間創作 照片由Margherita Panizon拍攝,圖片由藝術家及Laveronica arte contemporanea提供

通過這些共同的努力,藝博會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有活力的行為藝術平台,也引發了對其經濟價值的討論。倫伯格說:「行為表演作為一種藝術類型,需要有能夠讓人看到和聽到的地方。關鍵在於我們所能獲得的時間和所集中的注意力,」邁耶斯補充道:「表演可以在劇院和音樂廳之外找到歸宿,這一點非常重要。它需要一個歸屬和經濟空間才能生存。」

(本文根據「巴塞爾藝術展」微信公眾號與《The Art Newspaper》相關報導整理與編譯)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丁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