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大家」關於中國畫,畫中設色之法與用墨之法並無兩意

書畫大家 發佈 2022-06-16T12:08:11.920468+00:00

文/馮海濤 圖/李佩錦中國畫,關於「色,」今人分為三種認識,一種認識是,談「色」即為俗;一種認識是,上色無重,無多。這兩種,可謂是兩種極端認識。還有一種是,認為畫中設色之法與用墨之法無兩意,因為,畫之用色或用墨,不在於墨色,而是在於墨色形成的「氣」。

文/馮海濤 圖/李佩錦

中國畫,關於「色,」今人分為三種認識,一種認識是,談「色」即為俗;一種認識是,上色無重,無多。這兩種,可謂是兩種極端認識。還有一種是,認為畫中設色之法與用墨之法無兩意,因為,畫之用色或用墨,不在於墨色,而是在於墨色形成的「氣」。所以,關於用色,全在畫面需要和畫家個人意識。因而,古人有云:「墨即是色,色即是墨,墨色生氣,氣凝成韻」。此三種認識,明眼者一看即知高低,即知對錯。可是為何還會有不同的認識呢?這個問題,值得深究。所以,本文就針對中國畫家對用色的認識來做一淺解。


矛盾的不斷解決和產生,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主要原因。因而,對與錯是互生的,卻沒有絕對的對和絕對的錯。所以,中國畫,關於「色」的三種認識,原則上講是無對錯,只是認識和見解的不同,而產生的一種畫面效果。但是,對於藝術的認知,三者是有高低的,因為藝術也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藝術沒有高低之分那麼就如同問題沒有矛盾一樣,就會沒有辯證,那麼我們的社會不是停滯就是後退,如此以往,我們文化下的文明就會消失。所以,中國畫,關於色的認識是相對成立的,只是各自在服務不同的人群。


此三種認識對應三種人群,一種談色即俗者,是不解墨色關係,或是唯水墨至高者;一種用色無多,無重者,基本是審美底層者,同時也是「底層文化」保持者,雖然沒有跟隨時代,跟隨文化的進步,改變自己的審美(或者是提高自己的審美),但是,卻保持了人類最本真的審美認識。認為畫中設色之法與用墨之法無兩意者,正如上文所表,畫之用色或用墨,不在於墨色,而是在於墨色形成的「氣」。這也是,對中國畫的完整解讀和整體認識。


事無對錯,只有需要。關於中國畫色的認識,此三種都有存在的價值,少一,可能其二皆無。因為這是自然定律,是矛盾共生的現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