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之美》| 漢字文化與現代藝術之間的碰撞與火花

花影世界 發佈 2022-06-16T12:51:59.845701+00:00

一直到清代結束,漢字書寫的工具毛筆都沒有改變。在筆墨紙硯,即所謂文房四寶的基礎上,傳統的漢字書寫一直延續了兩千年。到了二十世紀,現代漢字書寫面對的巨大改變是:「毛筆」不再是書寫的主要工具。連帶地,墨和硯也遭廢棄,書寫用的紙張也與毛筆書寫時的性質大不相同。

一直到清代結束,漢字書寫的工具毛筆都沒有改變。



在筆墨紙硯,即所謂文房四寶的基礎上,傳統的漢字書寫一直延續了兩千年。


到了二十世紀,現代漢字書寫面對的巨大改變是:「毛筆」不再是書寫的主要工具。連帶地,墨和硯也遭廢棄,書寫用的紙張也與毛筆書寫時的性質大不相同。


面臨工具這麼徹底的改變,漢字書法美學將要何去何從?一個隨時用毛筆書寫的人,對毛筆線條特性的了解,絕對與今日偶爾接觸毛筆的書寫不會一樣。



二十世紀後,鉛筆、鋼筆、原子筆,各種方便的書寫工具取代了毛筆。


我童年時的教育,無論家庭或學校,毛筆書寫還在強制執行,不但有提倡毛筆書寫的「書法課」,連作文和周記也規定必須要用毛筆書寫。


那個年代,許多青少年就不一定能充分了解為什麼作文要用毛筆。作文是文體,毛筆是書體,表達文體內容與書體美的關係是什麼,對今日年輕人來說,並不是容易理解的事。



因此,在平時不再使用毛筆書寫的時代,拿起毛筆這件事,必然有不同的表現。有點類似畫家,平日不用油畫筆寫字,拿起油畫筆(也是毛筆)就是畫畫,與寫字辨識的功能性一定不同。


唐代狂草一類書寫已經顛覆了漢字書寫的辨識性功能,把書法推向純粹個人審美的表現性上。


到了現代,毛筆作為一種特殊工具,不再是日常文具,購買時也多半要到書畫用品店去買,像日本的「鳩居堂」,已經完全是一種藝術用品了。


二十世紀六〇年代以後,歐美抽象表現主義畫風興起,雖然是繪畫運動,卻大量受東方漢字書寫的啟發。



像克萊茵、馬瑟韋爾,甚至像波洛克,都使油畫在畫布上甩、刷、潑、灑,形成極富速度感的律動線條。克萊茵和馬瑟韋爾更以黑白虛實構架畫面,更接近漢字書法「計白以當黑」的布局。


這些畫家不懂漢字,他們不在意辨識性,只是用漢字書法構成另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抽象表現主義對漢字書寫的創造性,可能是毛筆書寫在未來藝術發展的一條路,但當然不是全部。對於讀得懂漢字的人而言,漢字書寫一定有在「美」與「辨識」之間的互動。



當代華人藝術家徐冰的作品,用漢字木版印刷為基礎,製作大量書籍,觀眾看到是書,書上有文字,字是楷書,就一定想閱讀。但是徐冰的「漢字」——看來是漢字,卻全部是他用偏旁元素組合的「字」,無法閱讀。


觀眾在讀不懂的漢字前面產生惶惑茫然,甚至恐懼。原來可以辨識的「字」,忽然完全看不懂了,徐冰對漢字的顛覆,反映了現代人與漢字之間矛盾衝突的心境。


來源:蔣勛《漢字書法之美》之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