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眼閒心「《花為媒》:報花名與洞房贊」(原創)

甄民亮霄 發佈 2022-06-18T16:46:22.252262+00:00

#頭號周刊#戲劇大師吳祖光先生的代表作——評劇《花為媒》,成為久演不衰的經典之作。而且其中的「報花名」與「洞房贊」兩折,則成為兩個廣受觀眾喜愛的經典唱段。整齣戲,如同其戲名——以花為媒,演繹出張五可(五可,無可無不可也)與賈俊卿(賈,假也)這一樁誤打誤撞的姻緣。

戲劇大師吳祖光先生的代表作——評劇《花為媒》,成為久演不衰的經典之作。而且其中的「報花名」與「洞房贊」兩折,則成為兩個廣受觀眾喜愛的經典唱段。

整齣戲,如同其戲名——以花為媒,演繹出張五可(五可,無可無不可也)與賈俊卿(賈,假也)這一樁誤打誤撞的姻緣。

它的結成,同時也成全了另一對佳偶——王俊卿與李月娥。

報花名,是花園相親中媒婆阮媽「急中生智」想出的一個辦法。這個應急辦法,本意是應付差事,拖延時間,卻不料射獐得馬,讓張五可袒露心跡,向躲在假山後的假俊卿旁敲側擊式地「指桑罵槐」(假山,假俊卿,二假合一),以花喻「花」。

報花名,如同一個笨拙的學生去應試,她嚮導師提出了一個個問題,導師則一一解答。阮媽就扮演了這個學生,而張五可儼然成了那位導師。導師妙答,學生蠢問,從而形成一個個笑點。與此同時,向觀眾普及了花卉知識,借喻而引出哲理。

考察一齣戲中是否有戲眼,其辦法並不複雜。只要將它放在歷史的長河中,讓大浪淘沙,最終即可獲得真金。

戲,首次演出時,也許會有某一場(或某個唱段)為觀眾所喜愛。但這還不能表明它真的「過硬」。待到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後,它會以「折子戲」或片段、唱段的面目出現在舞台上,被復演、屢演不衰時,才能說明它的確是戲眼,是經典,是經過歲月大浪所淘出的金子。

《花為媒》唱詞中運用了許多文學修辭手法,如擬人、排比、頂真、疊音字、諧音字、口語化等等,使之膾炙人口,詼諧幽默,傳唱不衰。例如,

擬人手法。

「出水的荷花,亭亭玉立在晚風前。」

「梅花在雪裡顯精神。」

「水仙在案頭添風韻。」

「花中的君子壓群芳。」

排比手法:

「她整了一整妝,抬了一抬手,稍微一用勁透了一透袖……」

疊音字:

「她的梳妝怎麼那麼秀,兩鬢蓬鬆光溜溜何用桂花油……明晃晃走起路來顫悠悠……」

「……團團轉……堂堂的張家小姐……莊莊重重行了大禮……飲了合歡酒,見過喜神娘,端端正正,大大方方,……我們是成對又成雙,對對雙雙……」

口語化:

「只見她的頭髮怎麼那麼黑,她的梳妝怎麼那麼秀……」

這幾句使人想起相聲《賣布頭》:「它怎麼那麼黑,它西山燒過炭,東山挖過煤……它怎麼那麼白,它賽過頭場雪,它不讓二場霜……」

最出彩兒的還是大量頂真手法的運用:

「李月娥遮衫袖用目打量。打量她,

多才多貌、貌似天仙、仙女下凡、凡間少有,

這位五姑娘。姑娘俊俏,

就數她為首,首一次見了面我從心眼裡就愛的慌。慌慌張張、張張慌慌滿面怒氣、氣勢洶洶,她把洞房闖啊,闖的人、人心亂、亂一團、團團轉、轉團團,

我們團團亂轉,鬧的我是差一點就沒有主張。張五可,她……我搶了先、先來到、到的早、早不如巧、巧不如恰、恰恰到了我們拜了花堂。堂堂的張家小姐落在了後,後追上月娥女紅妝。……」

這一大段酣暢淋漓的唱詞,把頂真續麻運用得恰到好處,處處是抖響的包袱,服服帖帖的是觀眾,眾人拾柴火焰高。高明的編劇讓觀眾大呼過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