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黃河傳奇7:一把劍的傳奇,西夏的鐵劍,藏著蘇軾的心願

桂臨塞上 發佈 2022-06-23T02:30:23.366847+00:00

在寧夏博物館二樓的一個展廳里,有一個不起眼的展櫃靠在牆邊,裡面有一個黃絲綢墊著的長盒子,裡面躺著一把鏽跡斑斑的鐵劍,它出土於賀蘭山下西夏王陵的6號陵墓,長88厘米,刃部寬5厘米,厚1厘米。

挖掘鮮為人知的寧夏人文,講述你不熟悉的寧夏歷史,我是阿威!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寧夏風情!

《寧夏黃河傳奇》

黃河故事多,塞上獨唱和。

唏噓嘆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在寧夏博物館二樓的一個展廳里,有一個不起眼的展櫃靠在牆邊,裡面有一個黃絲綢墊著的長盒子,裡面躺著一把鏽跡斑斑的鐵劍,它出土於賀蘭山下西夏王陵的6號陵墓,長88厘米,刃部寬5厘米,厚1厘米。看起來普通而尋常。但有誰知道,近一千年前,當它出鞘的時候,竟是一把讓北宋和遼國都能感覺到寒意的劍?

這把劍,更是見證了在寧夏黃河邊上建立的一個王朝的榮耀和沒落!

1

在宋朝時期,有一本叫《袖中錦》的書籍,裡面介紹羅列了眾多如今人們也喜歡整的各種「第一」,曰「天下第一」。

監書、內酒、端硯、洛陽花、建州茶、蜀錦、定磁、浙漆、吳紙、晉銅、西馬、東絹、契丹鞍、夏國劍、高麗秘色、興化軍孑魚、福州荔眼、溫州掛、臨江黃雀、江陰縣河豚、金山咸豉、簡寂觀苦筍、東華門把鮓、京兵、福建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長老、京師婦人,皆為天下第一,他處雖效之,終不及。

這個「天下第一」名單中就有一樣東西,叫「夏國劍」,「夏國」指的是西夏,這裡自然就是說西夏劍了。西夏劍為什麼會被稱為兵器中的「天下第一」?那是因為這把劍讓北宋軍隊吃盡了苦頭,這是它在殘酷戰爭中得來的「天下第一」。

2

公元1038年,蓄謀已久的李元昊稱帝,史稱西夏。他知道自己勢單,所以在武器裝備上下功夫,給自己的軍隊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

首先他軍隊的主力是騎兵,由於西夏疆域有著大量的草場,而西域又盛產良馬,這便使西夏有著得天獨厚的培育優良戰馬的條件。這些馬配備到軍隊裡,使得西夏軍隊的機動性就強,在冷兵器時代,馬就相當於一輛高速坦克,以步兵為主的北宋軍隊如何能是對手?

加上西夏的鍛造技術領先(冷鍛),造出來的鎧甲既薄又堅硬,不但能夠有效抵擋住刀劍箭的進攻,還不影響其靈活性。

更重要的是,騎兵都配有一把劍,這把劍不但鋒利,並且殺傷力極強。西夏就靠這些組成了一支威震「小三國」(西夏、遼、北宋)的鐵鷂子軍。

為什麼叫鐵鷂子軍?那是因為在馬高速奔馳的時候,風吹進鎧甲的縫隙,形成了一種類似於鷂子發出的聲音,故名。以騎兵團陣容出現的鐵鷂子軍,在馬匹奔馳的時候,這個聲音自然是宏大,加上馬蹄帶來的震動,十分具有威懾力。經常是人馬未到,那悽厲的聲音已至,讓人心生膽寒之意,再加上騎兵高高舉起的泛著白光的鐵劍,未戰已然心怯。

憑藉優良的裝備,李元昊在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中,殲滅北宋軍隊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攜10萬精銳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從而奠定了西夏王朝將近200年的榮耀!

3

這把劍長什麼樣?

關於它的樣子,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有詩讚曰:「......青萍拔鞘堂生風。(戶撒刀網專業提供戶撒刀,正宗雲南戶撒刀)螺旋鋩鍔波起脊,白蛟雙挾三蒼龍。試人一縷立裭魄......」這是晁補之應蘇軾的要求所作。

從詩句中結合實物可以看出來,西夏劍是一柄重劍,一柄鋒利堅韌的重劍。

那蘇軾為什麼喜歡西夏劍?不要以為這是一個文人的情懷,那時候,很多人都以擁有一把西夏劍為榮,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比如說宋欽宗。蘇軾則不同,他之所以喜歡,晁補之在最後一句詩中有寫「從公請礪歸作硯,聞公嘗諫求邊功」他有戍邊建功的理想!

別看蘇軾被一貶再貶,但是他依舊有報效朝廷的心願,這就是一個文人的風骨。更是兩宋文人的一個理想和抱負,比如蘇軾、辛棄疾、陸游、楊萬里、范成大等,無一不在詩詞中多次表達愛國情懷。

北宋慘敗於西夏的時候,蘇軾還是個小小孩,報國讎,已經融入到他的教育中,長大之後,他之所以渴望擁有一把西夏劍,不是為了顯擺和把玩,而是為了讓自己記住這個仇,並且期望有一天可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可惜很多事情不是由他所想的。

4

話說回來,西夏劍之所以在那個時代具有如此之大的關注度,那是因為它的確不簡單。

西夏喜歡用劍,這些在出土的一些文物上都能看到,比如寧夏賀蘭縣宏佛塔出土的《玄武大帝圖》、《護法力士圖》中玄武大帝和力士都手持寶劍。此外,和中原王朝不同,西夏對死刑犯斬首的時候,劊子手用的不是鬼頭刀,而是重劍。

西夏軍隊的士兵,出征作戰的時候,一把劍是每個士兵都必須要佩戴的武器。

劍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柄殺人利器,與刀相比,重量較輕,兩面開刃,用劍尖直接刺穿敵人,歷來是被當做近身肉搏的武器,按理說不適合大規模軍團作戰使用,但西夏把它改良成適合騎兵用的武器,在北宋軍隊的步兵陣中衝殺,真當時切瓜砍菜般順手。

為什麼西夏劍會這麼與眾不同?這就和西夏掌握了當時最為先進的鍛造技術有關了。

5

西夏在打造兵器中有三個讓西夏劍大放異彩的秘密,一是熔鍛淬火技術。就是把鐵製品燒紅變軟後打造,再突然放到涼水裡降溫,再加熱回火,不斷反覆這樣的過程,不斷地去除鐵中的雜質,可以使鐵鋼化;二是鼓風技術;三是煤炭的使用。

前面兩個已經有很多人解讀過了,這裡就不多說,尤其是第三種,由於寧夏風沙大,森林植被不多,所以西夏大量燒木頭不現實,但是,在境內有多個採煤點,寧夏煤礦的特點是離地標近,易於開採,而煤更是優質的煤,用來做鍛造兵器的加熱使用,溫度極高,有利於鍛打的時間控制和去除雜質。

西夏缺鐵,他們在榷場主要交易的就是鐵礦石,用青鹽換,西夏馬和煤那是軍需品,不交易。並且早在李明德覬覦靈州的時候,他就已經把西北四州的這些工匠都集中起來了,等拿下靈州,把這些工匠一併遷往靈州城,而這些人就是西夏劍的鍛造和改良者。

這些人在大宋只是一個個普通的手藝人,但是,在西夏,他們的地位卻得到很大提高,這都是李明德和李元昊的馭人之道。讓這些人「為我所用」,所以,這些人成為西夏工匠之後,精益求精,在傳統的鍛造刀劍的基礎上,加上風箱,煤炭的運用,工藝的改進使得百鍊成鋼,最終成就一把名震天下的西夏鐵劍。

6

之所以打造成重劍,就為了在和大遼或者北宋騎兵的對抗中,可以抗衡對方的重武器砍砸擋,畢竟衝擊力那麼大,劍身輕了,就吃虧了;此外對於披甲的騎兵或者步兵,重劍可以藉助馬的勢能進行透甲(破甲)從而達到殺傷目的。

因為李德明非常清楚,党項的短板就是人口,怎麼抗衡大遼和北宋,唯有從武器裝備上下功夫,這也是為什麼西夏統治階層對冶金手工業的發展及兵器製造的重視的原因。

《西夏書事》卷14和《天盛律令》記載,在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設鐵冶務於夏州」,還設有「鐵工院」、「京師共院」、「三邊工院」等管理金屬冶鑄的機構,負責鐵礦的開採和冶煉,用以製造各種農具和兵器。

7

如今,這把劍靜靜地躺在博物館中,經過的人們可能也就是簡單看一眼,甚至都直接把它略過,畢竟它實在是沒什麼看頭,「一把破劍,有什麼好看的?」而有關它背後的故事,恐怕都沒有人去了解它吧?

按理說,它甚至可以代表一個王朝的榮耀。

下集更精彩,敬請關注阿威《寧夏黃河傳奇》系列文章8!

這裡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

寧夏黃河傳奇1: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作為發展先行區是有道理的

寧夏黃河傳奇2:因黃河而興,中寧的前世今生,名字從何而來?

寧夏黃河傳奇3:黃河的饋贈,塞上五寶的榮耀,閃耀寧夏的天空

寧夏黃河傳奇4:地處西北的寧夏為什麼以種水稻為主?小麥為輔?

寧夏黃河傳奇5:寧夏第一縣-鹽池縣,承得起「昫衍」這份歷史榮耀

寧夏黃河傳奇6:百渠流潤造就塞上江南的美名,但它來得並不簡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