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昭通·群山|中國詩散文的拓荒者和守望者

昭通日報 發佈 2022-06-25T22:38:32.985370+00:00

坦率說,我原來對詩散文這一說法心存疑慮,甚至一度固執地將這種迄今仍無文學地位的文體簡單歸為「散文詩」,直到認真、系統地閱讀了《淡墨詩散文選》及其相關論文,我才恍然意識到,詩散文確實是一種昭然存在的文體。

——讀《淡墨詩散文選》及其相關論文

坦率說,我原來對詩散文這一說法心存疑慮,甚至一度固執地將這種迄今仍無文學地位(至少在國內權威的文學理論層面上)的文體簡單歸為「散文詩」,直到認真、系統地閱讀了《淡墨詩散文選》及其相關論文,我才恍然意識到,詩散文確實是一種昭然存在的文體。它是介於散文和散文詩之間,與散文和散文詩有著文脈淵源又有其鮮明特徵、獨立的新興文體。與散文詩經歷漫長曲折的發展後才獲得文體認可的命運幾乎相同,詩散文也正經歷著相似的文體確認和文本驗證過程。遺憾的是,詩散文作為一種別具文學審美追求的文體,卻鮮有知名的寫作者和成熟可觀的文本。淡墨作為中國詩散文的探索者、倡導者和守望者,以一己之孤勇和一生之執著追尋,硬是從創作實踐和理論構建上,在當代文壇樹起了一面令人矚目的詩散文「大旗」。

淡墨,本名陳朝慧,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人,1938年4月生,1963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先後在包頭市第二十四中學、包頭師範專科學校和雲南師範大學任教,曾任《雲南師範大學學報》主編。淡墨長期從事散文、詩散文創作,已出版《大峽谷之戀》《淡墨散文選》《守望者的麥田》《淡墨文集》等多部作品;其單篇作品曾入選10餘部選本,《淡墨散文精品選》獲西部散文獎;《淡墨詩散文》榮列當代中國散文名家典藏,是我國第一部自成體系的詩散文文本。看淡墨的創作成就,其最具文學影響力,也是他平生引以為自豪的是詩散文。他在長期的詩散文創作實踐中,對詩散文的理論進行了系統的鑽研、探索、思辨和總結,最終以《論什麼是詩散文》《詩散文概說》《驗證詩散文》諸篇雄文高論,集眾說之精華為一家之言,有效構建了詩散文的一個理論體系。淡墨認為,文學作品中詩意的層次,是藝術審美的最高層次;在文體寫作上,從散文到詩散文,是一種文體生命的生長和提升。

散文的源頭與發展現狀

詩散文是源於西方文學的一種文體,自20世紀80年代獲譯介引入國內以來,一直僅在少數作家、學者和讀者中緩慢「推行」,對大多數普通讀者而言,它至今仍是一個較為陌生的文體概念。正如淡墨所說,傅德岷是國內詩散文研究的先驅。傅德岷是散文理論家、作家,1986年,在《散文詩世界》第4期發表了《應當正名的散文品種——詩的散文》;1995年,在《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發表了《論「五·四」時期詩散文的創作》,這兩篇文章在文學界均引起過較大影響。他在2008年出版的專著《外國散文流變史》中,對東歐(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及法國、智利和印度諸國著名的詩散文大家及其作品,都有精闢的簡論。

在論述法國散文的第6節《貝爾特朗、波德萊爾、蘭波的詩散文》中,傅德岷開篇即說,法國浪漫主義詩人阿·貝爾特朗(1807—1841)是詩散文的創始者。這位「苦命」、英年早逝的詩人出版的《夜之卡斯帕爾》這部「神秘而光輝」的著作,是他唯一的詩散文作品集,被後世稱為法國的第一本詩散文。貝爾特朗在21歲時就完成了該書,後因出版商拖延,折騰了14年之久,才在其摯友雕塑家大衛·當熱的幫助下得以面世。該詩集全書共7輯,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和獨創的藝術手法描繪了中世紀的生活。因為該作品中有濃重的黑夜場景,充滿妖魔鬼怪等意象,成為人們反覆探索的一部「魔書」。貝爾特朗獨創的詩散文這一新文體,對後來的法國象徵派詩人波德萊爾、馬拉美和蘭波等人產生了重大影響。象徵主義詩人的先驅沙爾·波德萊爾曾向朋友坦承,他是在至少讀了《夜之卡斯帕爾》20遍以後,才嘗試寫同類之作的。波德萊爾在寫作《巴黎的憂鬱》時,一度以貝爾特朗描繪古代風光的藝術形式來描寫「一種更抽象的現世生活」。波德萊爾為此給詩散文作了最初的界定:「它富有音樂性,卻沒有節奏和韻腳,相當靈活,對比相當強烈,足以適應靈魂的抒情性的動盪、夢幻般的波動和意識的驚跳」。(《獻給阿爾賽納·胡賽》)

傅德岷研究認為,詩散文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開始譯介到中國。最早譯介者是劉半農,他先後譯介了印度詩人泰戈爾、乃朵和俄國詩人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為中國現代詩散文提供了借鑑。鄭振鐸在《論散文詩》中總結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散文詩創作後指出:「有一種論文或敘述文,偶然帶了些詩意,我們稱它為詩散文。」冰心在談及其創作時也曾說過,她的《繁星》《春水》不是詩,「我以為詩的重心,在內容而不在形式。同時無韻而冗長的詩,若不分行來寫又容易與詩的散文相混。」由此可見,詩散文在「五·四」以後在實踐和理論上就得到了肯定。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巴黎的憂鬱》一書的翻譯者亞丁在1983年第11期的《讀書》上發表文章稱,《巴黎的憂鬱》是詩散文而不是散文詩。隨後,傅德岷、淡墨、陳劍暉、賈寶泉和馬曠源等人對詩散文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討。1998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外國名家的《詩散文》。2008年以來,內蒙古的《西部散文家》、昭通的《烏蒙山》、成都的《青年作家》、雲南的《文苑》等文學雜誌都以詩散文為欄目或主題,發表了大量的詩散文作品及相關評論,為繁榮詩散文創作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此後,關於詩散文的研討、出版和理論創新,在國內文學界(尤其是知名網絡論壇)也獲得了相應的影響和一定共識。

淡墨詩散文的理論貢獻及創作影響

淡墨曾經多次表示,他十分喜歡詩散文這種文體,認為詩散文是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唯一方式。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和創作詩散文,並以「為中國提供一個詩散文的文體文本」為抱負,在新浪網開設「淡墨的詩散文」主題博客,並在多家知名網絡論壇持續貼出詩散文作品。在堅持創作詩散文的同時,淡墨承受著巨大的孤寂,還潛心著力在理論上思索詩散文的基本問題,提出了許多關於詩散文創作的主張和構想。2008年以來,他先後撰寫和發表了《論什麼是「詩散文」》《詩散文概說》《驗證詩散文》《詩散文的淵源》《詩散文的歷史與現狀》諸篇論文,為詩散文的健康發展奠定了相應的理論基礎。如今,在「百度百科」里搜索,有「詩散文」「陳朝慧」「詩散文作家淡墨」「淡墨散文選」和「當代中國名家典藏:淡墨詩散文選」5個詞條指向淡墨及其詩散文著作。

淡墨多年來焚膏繼晷、兀兀窮年,殫精竭慮、不遺餘力地探索詩散文創作和建構詩散文理論,引起了文學界和讀者的關注,也贏得了一些批評家的認同和加持。淡墨的詩散文,尤其是《淡墨詩散文選》出版以來,獲得了眾多專家學者和讀者的歡迎和好評。馬曠源在研讀《淡墨散文選》後,認為該散文集具有詩散文的品質,便撰文在文壇率先界定淡墨的散文作品為詩散文;張運貴撰寫《淡墨:一個不該淡漠的詩散文作家》,在理論界力挺淡墨的力作;傅德岷高度肯定淡墨詩散文創作的成果,稱「《淡墨詩散文選》更是他文本意識自覺化,題材多樣化和系列化,藝術手法成熟化,文體文本實證化的標誌,是他完善和彰顯詩散文這種文體的一大貢獻。」(《序:詩散文的開拓者》);「近一百年前,我們的文學前輩談論過詩散文,但這個概念已被遺忘」,賈寶泉感嘆,「淡墨先生從文學史庫里發掘了出來,並使之在近二三十年裡接受砧杵打磨,除鏽拋光。他既創作它們,又回護它們,結集出版即回護的一種方式,百餘篇作品放在一起就顯示了力量:中國散文有這樣一個類,中國文學有這樣一個類,人類精神有這樣一個類」(《以一己之詩人性建造天堂》);周彥文以長篇評論《誰在拯救散文的詩性——以讀者立場看淡墨詩散文》,從散文詩的角度充分肯定了淡墨的詩散文在堅持和弘揚散文的詩性所作出的貢獻;雪川主編的《詩散文的燈光》,共收入研究淡墨詩散文的評論和論文72篇。此外,還有不勝枚舉的各種論文,都從不同的藝術角度、不同的文藝觀和詩學視野,對淡墨詩散文的藝術風格和美學價值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對詩散文的文體文本和詩散文的相關理論作了充分肯定和具體闡發。值得注意的是,張佐邦、高徽南主編的《基礎寫作教程》,在「散文的種類」中,編著者將詩散文列為散文中的一個品類,並對詩散文的概念作了界定和描述,還專門列舉了《淡墨詩散文選》,並指出「詩散文的概念是由淡墨、傅德岷等學者近年明確提出的。」這足以表明,淡墨的詩散文及其(在國內)所開創的詩散文文體正式進入了高等學校的教材。

毋庸諱言,淡墨長期以來對詩散文這一文體文本的默默堅守和深情書寫,其執著的文本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本身就是對中國詩散文興發的一大貢獻。在我看來,淡墨關於詩散文的學術探索和理論概括,無疑是其最大的貢獻。淡墨在經過多年的詩散文創作實踐和理論探索後,充分總結、借鑑前人的詩學成果,大膽革新文學觀念,不畏文學權威,以「比較文學」之方法論,浪漫而自信地提出了詩散文理想的定義。為了全面、準確而清晰地闡明這一定義,我將其主要觀點和諸多散論整合集成如是:詩散文是詩和散文嫁接出來的一個文學新品種,是散文詩的生長和延伸,是散文詩意化的結果;詩散文既有散文那種散體而又形式自由的特徵,又具有詩意的內核,它不是生活現象的羅列和淺層次的簡單書寫,而是對生活詩意的精神呈現,它長於寫意,不但強調生活事件的真,更強調內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種內宇宙與外宇宙的和諧;詩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詩之間的一種邊緣文體,其詩中有文,文中有詩,詩和散文是散文詩和散文的兩個極,散文詩向詩靠近,詩散文向散文靠近,無論從總體構思上來看,還是從章節韻律上來看,它都具有詩的特質,即便在字裡行間,乃至每一個方塊漢字都應該閃耀著詩的光芒。總而言之:「詩散文是一種獨立自在的文體,它自成宇宙,自成體系,它無須信賴誰,它不是纏繞在大樹上的凌霄花,它自己就是一棵樹。」

淡墨詩散文藝術簡評

淡墨是詩散文創作的探索者、倡導者和堅守者,詩散文是他文學創作中最具藝術影響力、最具生命活力和最受讀者追捧的重大成就。一部《淡墨詩散文選》,是其詩散文創作實踐的智慧結晶和藝術高光所在。該選集近30萬字,有《燃燒愛情的高原》《人生與自然的隨想》《彩雲之南》《雲霧裡的烏蒙山》《屐痕處處》《生命精神與夢幻之旅》等11輯,其中《情系紅土地》《走進滇西》《怒江》《打開春天》《烏蒙山月》《故鄉的孩子們》和《大峽谷之戀》諸多廣受讀者喜愛的名篇,有的被列入中小學閱讀教材,有的進入一些省份的中高考試卷。

淡墨的詩散文,詩意盎然,情感豐沛,思緒飄逸,既富有崇高的美學價值,又深具厚重的人文情懷,可謂文采斐然,風流蘊藉。其文字花團錦簇,清詞麗句如亂花撩眼,令人目不暇接;其精彩的段落如風中飄拂的絲綢絹帛般華麗柔美,纏綿溫婉,讀來難免令人心旌搖曳,星光般散落其間的哲思妙語,又予人啟迪,讓讀者瞬間豁然開朗,倍感心靈熨帖。淡墨的詩散文多取材於大自然和現實生活,他擅長運用比喻(明喻、暗喻)、擬人、象徵、通感諸多修辭藝術,巧妙引用現代歌謠和化用古典詩詞,以此增加作品的文化含金量並提升其可讀性;他的詩散文旨趣豐饒而高揚人文精神,是愛的真誠呢喃,是心靈的自由歌唱,是靈魂的清高獨白,得深林鳥鳴之雅韻,有空谷幽蘭之風度,散發著一種歡悅自然的「賞心」之美;其書寫旨歸皆指向人生之意義、價值,融會貫通自然生態和人文之美,他滿懷激情歌頌青春、讚美愛情,字裡行間洋溢著對人生與生命的無比熱愛。他的很多篇章,細究起來,昭然是對古典風雅情懷的現代書寫或對現代浪漫情懷的古典呈現。

淡墨曾慨然放言:「積一生之守候,用畢生的精力去探索,成就詩散文較完善的文體文本;以神采飛揚的文筆書寫雲南最獨特的高原人生。」幸哉,榮登耄耋之年的淡墨,以其高昂的創作熱情和豐碩的創作成就,早已實現了他此生這一宏大的抱負和光榮夢想。他以生花妙筆,不僅寫出了七彩雲南高山、大江和少數民族的獨特性格,而且以深情美意傳神地描繪出紅土高原的絢麗多姿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景。傅德岷說,《淡墨詩散文》是淡墨用情感和生命孕育出來唱給生他、育他的母親——高原紅土地的苦戀之歌,也是他對人性的探索和理性思考的人生記錄;作者以現代意識去審視生活,表現了高原人的希望和生活的搏動,折射出時代的側影;他還從複合的文化心理意識去滲透,把對於哲學的、社會的、人生的、歷史與現實的思考,熔鑄在高原的人、事、景物里。傅德岷稱其詩散文的藝術視野廣闊,「具有雄渾深沉、含蓄雋永的詩化風格」。我深以為然。淡墨禮讚雲南先祖創世紀的神話和歌唱古滇國傑出人物的動人傳說,以赤子之心傾情書寫雲嶺山水和三迤大地風物的諸多佳作,既是獻詞、頌詩、讚歌,亦堪稱「文學雲南」中響亮又驚艷的文化名片。

我在研讀《淡墨詩散文選》時,曾發過一條微信:「閱讀某位非著名作家的美文時,我為何思緒萬千、神魂飄逸?莫名的興奮、激動,起而徘徊,吟之誦之,忍不住拍案叫絕!今人文章居然還能讓我這樣一個知天命的資深讀者倍感驚奇、痴迷,感覺如出己手。話說,有人能想像和猜測到我讀的是誰的大作呢?」此微信瞬間獲多人秒贊,意外打開一眾好奇心,很多作家朋友跟帖評論,最後自然也不敢妄下結論。淡墨詩散文之美,誠非三言兩語能說清道明。不妨換種簡單又形象的說法:如果你是一個像我一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人,那麼,我告訴你,你在閱讀淡墨的詩散文作品時,絕對會如我一般,用紅筆在每一頁上畫滿波浪線,在書籍的空白處寫滿批註。

為感受和領略淡墨詩散文的藝術魅力及其個性,此處僅對他書寫幾位女性歷史人物的詩散文作一鑑賞性簡評。淡墨對女性的人生與命運有著超常的理解和非凡的審美。在《東方女人花》一輯中,他對中國古代幾個頗具傳奇色彩的著名女性都有著詩意的讚美和理性的評判:他稱《霸王別姬》是一曲充滿了悲情而又極富個性的愛情輓歌,讚賞虞姬「她那樣剛烈,那樣風風火火地上演青春和愛情,讓情感在刀光劍影中閃爍,讓愛戀在血與火中升華,讓愛情的花朵開在馬蹄坑裡,讓女人活成戰爭中的美麗」;他心疼李清照的孤寂,感嘆「一個女孩子,到了用剪燈花來消磨寒夜的時候,那日子便十分慘白了」「唉,做女人實在比做詩人更難」;他為傳說中遁入佛門後又自沉蓮花池的一代美人陳圓圓抱憾,「人們都說她的一生是一曲風流歌,可美麗和風流全是她的罪過」,當她決絕赴清澈之水求清白之死後,「她的一生是一個無所謂動人不動人的故事,至此卻有了一個揪心的結尾」;他可憐孟姜女這個眼淚流得最多的弱女子,彰揚其貞烈美德,因為她的淚水,「人性,終於將罪惡和暴虐沖開了一個缺口」「因為這溶解了愛與恨、溶解了勇敢與執著的淚水流得太多、太多,那沉重的真理和正義、那不死的愛情才在這淚水中浮了起來」;他認為女人什麼都可以不要,但不能沒有青春和美麗,而「慈禧葉赫那拉氏就是一個把美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女人」,批判她用美整治男人,用美貼近皇權,嘲諷她讓神州所有的辮子都臣服,創造了一個鳳飛在龍之上的歷史,斷言「她是皇權、獨裁,又混血著巫婆和惡魔的化身」。這些詩意豐盈、觀點鮮明,承載著非凡女性傳奇人生的短章,悲情氤氳而壯懷激烈,非具英雄氣者不能作如是觀,非大丈夫不能發諸豪放妙論。

作者簡介

凌之鶴原名張凌,詩人,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滇中文學》主編,《大益文學》簽約評論家。16歲發表處女作,著有《醉千年:與古人對飲》《獨鶴與飛》《為文學祭春風》等。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ID:ztrbwx)丨播音/彭曉雨

編輯丨雷明娟

編審丨莫娟

值班領導丨秦勇

校對丨彭曉雨

投稿郵箱丨302626508@qq.com

廣告諮詢丨0870—3191969

@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