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宰相高清書法欣賞,你最喜歡誰的墨跡?

書畫界藝術 發佈 2022-06-26T23:20:13.411252+00:00

宰相,是古代中國輔助國王的最高行政官員的通稱,中國從「王國」轉換成「帝國」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不同朝代對宰相的稱呼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至高權利。

宰相,是古代中國輔助國王的最高行政官員的通稱,中國從「王國」轉換成「帝國」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不同朝代對宰相的稱呼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至高權利。今天帶大家看看這些重臣們的書法。

01

李斯(秦朝丞相)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少為郡吏,曾從荀卿學。戰國末年入秦國,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被任命為郎。旋任長史,拜客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全國後,任丞相,多次隨始皇帝巡行。反對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議,主張禁私學、廢《詩》、《書》、六國史記及「百家語」。又以小篆為標準,整理文字,作《倉頡篇》以為範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宣布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統一後的中國急需一種統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製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製作標準字樣時,「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稱也是為了尊崇大篆而卑稱其「小」的。

李斯篆書《嶧山碑》


02

曹操(東漢丞相)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 。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 。東漢末年權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流傳於世的墨跡很少。唐代書法家兼評論家張懷瓘在書法評論專著《書斷》中稱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絕倫」,將其章草作品評為妙品。


清葉奕苞在《金石錄》中說,曹操在武昌「黃鶴樓」側曾寫有特大、凜凜有生氣、正書的「涌月台」三字。曹操在征漢中時,寫在石門南褒河一塊大石上的「袞雪」二字,現已遷入漢中博物館內。

曹操刻石「袞雪」


03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採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並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餘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的。


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蹟,必珍玩之」。

諸葛亮《遠涉帖》


04

謝安(東晉時期宰相)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堂弟。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齊人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


謝安曾從王羲之學行書,他的書法非常出色,尤以行書為妙品。後世米芾曾稱讚他的書法「山林妙寄,岩廊英舉,不繇不羲,自發淡古。」《宣和書譜》稱其「初慕羲之作草正字,而羲之有解書者。後之評其字者,亦謂縱任自在,若螭盤虎踞之勢,要當人能品也。然其妙處,獨隸與行草耳。此所有惟行書為多。」

謝安《中郎帖》


05

諸遂良(唐朝宰相)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唐朝宰相、政治家、書法家,弘文館學士褚亮之子。


其出身河南褚氏,博學多才,精通文史。褚遂良工於書法,研習多種字體並綜合運用,史稱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史陵,然後學習舅父虞世南,終法為「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且融會貫通漢隸,自創一體,所以被稱為「初唐四大楷書家」之一,「歐、虞、褚、薛」,人稱「褚體」。


唐朝書法家中,以歐陽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創新精神,其中褚遂良最能與時俱進,歐、虞兩人書法,保留隋朝書風較多,褚遂良書法則能汲取眾家之長,不被前輩們多抑制,他的字給人感覺骨肉分量達到均衡,且剛柔並濟,清朗秀勁,英俊瀟灑,力和美、骨與韻趨於一體,「真正開啟『唐楷』門戶,堪稱隋唐楷書過度的橋樑」,最終推動了唐代尚法書風的形成。對唐代乃至後世書法的延續和創新提供了借鑑。

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







06

狄仁傑(武周時期宰相)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時期的宰相。


狄仁傑在當時書法名氣很大,再加上位高權重,人得其片紙尺素,珍若拱璧。河南洛陽市曾經出土了狄仁傑給人寫的墓志銘。全碑名為《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銘並序》,這是目前能見到唯一狄仁傑的書法真跡。

狄仁傑《袁公瑜墓誌》


07

范仲淹(北宋宰相)

范仲淹(989年-1052年 ),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邊皆有成績。其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范仲淹善書。黃庭堅《山谷題跋》中云:「范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沉著,極近晉宋人書。」又云:「范文正公書《伯夷頌》極得前人筆意,蓋正書易俗,而小楷難於清勁有精神。朱長文《續書斷》謂仲淹晚年學王羲之《樂毅論》,亦一代之墨寶也。明唐錦《龍江夢余錄》評范仲淹書極端勁秀麗,無毫鋩縱逸之態。」清高士奇也稱范仲淹書法「挺勁秀特,肖其為人」。

范仲淹《遠行帖》


范仲淹《道服贊》



08

富弼(北宋名相)

富弼(1004年 -1083年),字彥國。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北宋名相、文學家。富弼多次出使遼國,對西夏情形也十分關注。他利用自己對宋、遼、西夏三國關係的透徹了解,助宋朝撬開遼夏同盟,使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漸穩定。但晚年力抵變法,又勸神宗「願二十年口不言兵」,被認為是因循守舊、銳氣盡喪的表現。

富弼雖是一代書法大家,但留下來的書法作品很少,所以在書法史上也只有寥寥幾筆。據明陶宗儀《書史會要》記載:「弼善豪翰,其跡雜見《群玉堂法帖》中。」

富弼《兒子帖》


09

文彥博(宋朝宰相)

文彥博(1006年-1097年 ),字寬夫,號伊叟 。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文彥博歷仕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鉞,出將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間,秉公執法。為相期間,穩固朝局,大膽提出裁軍八萬之主張,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被世人稱為賢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文彥博工書法、善墨翰,結字疏宕閒雅,筆法清勁,筆勢飛動,風格英爽,蘊藉凝重,頗有唐人風致受顏真卿書法影響尤深。

宋周必大《益公題跋》說:「公年過七十,筆力猶清壯如此,非獨見所養深厚,亦足占壽考之祥矣。」又說:「公字雖不甚置意,亦時有唐人風致,非無師法者。」

宋黃庭堅《山谷集》也說:「潞公書筆勢清勁,真不愧古人。」

文彥博《內翰帖》

文彥博行書《三札卷》



10

王安石(北宋宰相)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 。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有《臨川集》等著作存世。


王安石擅長書法,卻並不出名。蘇東坡曾稱其書法「無法之法,然不可學」。米芾說他學楊凝式,黃山谷說「比來士大夫,惟荊公有古人氣質,而不端正,然筆間甚遒」。黃庭堅也說:「荊公有古人氣質而不端正,然筆間甚遒。荊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蕭散簡遠,如高人勝士」。可見王安石的書法不一般。




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卷》




11

司馬光(北宋宰相)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 。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其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


司馬光留存下來的書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勁方正,一筆一畫都寫得十分規矩,即使是長篇大幅,也毫不馬虎。如此端勁的書風,與他忠直嚴謹的個性也是相似的。


司馬光之書法的成就,主要是由於他具有對書畫和金石的學識與鑑賞之能,並根據個人胸臆,博採眾家之長,融秦篆之圓勁、漢隸之凝重、晉人之蘊藉、唐楷之剛健於一爐,從而形成鮮明的個人面貌和風格,這在宋人書法中無疑是自成一家、獨樹一幟。

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局部





12

蔡京(北宋宰相)




蔡京(1047年-1126年),男,字元長,北宋宰相、書法家,先後四次任宰相,任期達17年,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


北宋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蘇、黃、米」分別指蘇軾、黃庭堅、米芾,至於「蔡」,有少數人認為原指蔡京,後世以其「人品奸惡」,遂改為蔡襄。


蔡京工書法,初與弟弟蔡卞學蔡襄書法,中進士官授錢塘縣尉時因神宗喜愛徐浩書法,當時士大夫紛紛學之,蔡京也與被貶在錢塘的蘇軾一同學習徐浩書法,後學沈傳師、歐陽詢,又改學「二王」,博採諸家眾長,自成一體。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




蔡京《草堂詩題記》







13

秦檜(南宋宰相)




秦檜(1090年—1155),字會之,生於黃州,籍貫江寧(今江蘇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秦檜字體尚工,書寫齊整工穩,擅長篆體。陶宗儀在金陵文廟的中欄上曾見過秦檜的書法「玉兔泉」三個字,稱其字「頗有可觀」。秦檜雖是佞臣,卻詩文天下,頗擅筆翰,陶宗儀《書史會要》云:「檜能篆,嘗見金陵文廟中欄上刻其所書『玉兔泉』三字,亦頗有可觀。」有書輯入《風墅帖》。


因為秦檜是千古罪人,因此他本人書法上的成就就被黯淡下去了。評論家王進玉表示,縱觀歷史,無論是宋代的秦檜,還是明代的嚴嵩,雖「爵位尊崇」且「書法文學皆臻高品」,卻均遭到歷史和人民的唾棄,其作品終究「湮沒不傳」。





秦檜《偈語》





秦檜《別紙勤懇帖》


14

文天祥(南宋宰相)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浮休道人、文山。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在從政與戎馬外,亦深愛書法、繪畫。他對歷代書法名碑帖皆有瀏覽並臨摹。其字如其人,書作清疏挺竦,俊秀開張,筆筆有法,十分精妙,所見者皆起敬起愛。對紙墨之微,十分講究,亦皆不苟。


清人吳其貞在《書畫記》中說,其書法「紙墨所健,是為白鹿紙也。書法清癯,使人心目爽然」,但凡見者,「懷其忠義而更愛之」。





文天祥草書《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15

耶律楚材(蒙古帝國時期宰相)




耶律楚材(1190年 —1244年 ),字晉卿 ,漢化契丹族人,號玉泉老人,號湛然居士,蒙古帝國時期的政治家。


《元史》本傳稱其:「善書,晚年所作字畫尤勁健,如鑄鐵所成,剛毅之氣,至老不衰。」耶律楚材的書法氣魄宏大,筆法蒼老,有如顏魯公,奇崛挺拔、潑辣豪放,又如黃山谷。


他的書法繼承了唐宋顏真卿,黃庭堅書風,雄放剛健、硬拙挺拔,以端嚴剛勁著稱,有「河朔偉氣」,與後來趙孟頫提倡的晉人韻味迥異。


明人宋濂說:「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畫尤勁健,如鑄鐵所成,剛毅之氣,至老不衰。」耶律楚材少年時受金代文化影響至深,在趙孟頫扭轉金及南宋末午書法流風之前,他的書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耶律楚材《送劉滿詩卷》






16

劉基(明朝宰相)




劉基(1311年-1375年),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天下,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在中國民間,也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其楷書師法於唐楷,整體給人一種中規中矩的感覺,用筆乾淨爽利,點畫的轉折處才採用方中帶圓,用筆又瘦又挺,但是顯得比較軟弱一些,同時他的楷書還有顏體的味道,遒美高雅,結體上嚴謹,極其守法度。




劉伯溫書法欣賞


17

解縉(明朝內閣首輔)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學家。


解縉自幼穎悟絕人,他寫的文章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其擅長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


解縉擅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書開晚明狂草先河,明吳寬《匏翁家藏集》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下筆圓滑純熟。」




解縉草書《千字文》

18

于謙(明朝少保)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大臣、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


于謙的書法在中國文化歷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其書用筆嫻熟,結體秀雅,渾然奔放。于謙的高潔之德行和他書法的峻拔清剛相得益彰。于謙的字不似他的功績,沒有短戟長劍,更不顯得堅定剛硬、孔武霸氣,清秀柔美倒是于謙書法的整體風範。于謙的字是以趙子昂的字為原型,于謙稍加處理,變得更為俊秀。




于謙《穎國武襄公楊洪贊》





于謙《東城巡夜帖》


19

楊士奇(明初內閣輔臣)




楊士奇(1365年-1444年)本名楊寓,字士奇,號東里,吉安府泰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澄江鎮)人。明朝初年重臣、學者。


他先後歷經五朝,任內閣輔臣四十餘年,任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等同心輔政,並稱「三楊」,時人稱之「西楊」。


楊士奇不僅是明初有政治遠見的政治家,而且也是卓有成就的文學家,為「台閣體」詩派盟主。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祖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楊士奇楷書《跋仲尼夢奠帖》


20

李東陽(明朝內閣首輔)




李東陽,生於正統十二年六月九日,卒於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家族世代為行伍出身,入京師戍守,屬金吾左衛籍。明朝內閣首輔。


李東陽長於篆、隸、楷、行、草書,於篆隸造詣尤高。他是明初台閣體書法向明中期吳門書法過渡期間的書法家。李東陽的書法已擺脫明初台閣體的束縛,對明中期書風起承先啟後的作用。


有書法大家贊道李東陽「長沙公大草,中古絕技也!玲瓏飛動,不可按抑,而純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無怒張蹈厲之癌,蓋天資清澈,全不帶渣滓以出。」




李東陽《篆書七言詩》二首欣賞


21

劉墉(清朝「濃墨宰相」)




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父親劉統勛是清乾隆年間重臣。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


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後人稱讚其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劉墉還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




劉墉書法對聯欣賞


22

和珅(清朝宰相)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本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奉天府開原縣(今遼寧省清原縣)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


和珅在詩詞上有著很深的造詣,書法在當時也是屬於上等水平,和珅的行書清瘦有力,點畫連帶乾脆利落,並沒有拖泥帶水之感。在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布局乾淨疏朗,給人一種清爽的視覺感染力。




和珅書法



23

翁同龢(清朝宰相)




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號瓶庵居士。咸豐六年(1856)一甲一名狀元。官至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參機務。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光緒戊戌政變,罷官歸里。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


翁同龢(hé)工詩 ,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幼學歐、褚,初學董其昌、米芾,中年後由錢灃上追顏真卿,又不受顏字束縛,結體寬博開張,筆畫剛勁有力,風格蒼渾遒勁,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




翁同龢書法欣賞





看了這麼多重臣的書法,你最喜歡誰的?評論區告訴我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