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紅樓:勤學上進林如海,有緣無分賈雨村

零之筆記 發佈 2022-06-30T06:08:43.884741+00:00

當他來到維揚地面,也就是揚州時,一聽說巡鹽御史林如海要給孩子請家教,他就趕緊去應聘——不對,不是應聘,是走後門。

大家好,我是零之筆記。今天咱們繼續講紅樓夢第二回。上回書說到賈雨村被革職後,他擔風袖月,遊覽天下勝跡,感覺好像淡泊名利、參透人生了。但他真的是去遊山玩水,想要歸隱山林嗎?那顯然不可能。當他來到維揚地面,也就是揚州時,一聽說巡鹽御史林如海要給孩子請家教,他就趕緊去應聘——不對,不是應聘,是走後門。書里說得很清楚,他是「相托友力」,靠朋友的關係才進去的。他要真的是遊山玩水,與世無爭,又何必搭著人情,巴巴的往林家裡鑽呢?


書里倒是給他找了理由,說他一是偶感風寒,身體勞倦,二是——呵呵,盤纏又不夠了。但此時的賈雨村和葫蘆廟時的落魄舉人,那可不能同日而語了。上一期我們聊過,賈雨村當官時可沒少撈錢。他雖然被革職,但沒有被沒收家產,他把私產和家屬都安插回老家了。所以他怎麼可能缺錢?就算他出門在外,帶的現金花得差不多了,那他為什麼不回家呢?還要繼續在這些富貴繁華之地漂著呢?

最最關鍵的一條證據,在於後文他和冷子興聊天時提到了一件事,原來他來林家之前,還曾給甄寶玉做過家教!他怎麼就這麼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呢?怎麼就這麼誨人不倦呢?而且去的還都是豪門貴族?

可見,賈雨村所謂的「遊覽天下勝跡」,他看的根本不是風景,而是人。他是在物色過硬的後台,拓展自己的人脈,一旦有機會,他就要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之前他投靠甄家,但沒待長久。而現在,他又找到了林如海。這一次,他終於找對了人。



林如海,姓林名海,字如海。甲戌本有條批語解釋這個名字的含義:「蓋雲學海文林也。總是暗寫黛玉。」他的意思是說這個名字是取自「學海文林」,一是表明林如海學識很高,二是暗寫他的女兒林黛玉也是個大才女。


其實啊,如果說「林如海」這個名字是暗寫黛玉的話,那有一個典故更加貼切,就是秦觀秦少游寫的《千秋歲·水邊沙外》。這首詞的最後一句是「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咱們再想想黛玉,她也是總和什麼傷春、落花這些矯情事聯繫在一起嘛。黛玉的《葬花吟》怎麼說的啊?花謝花飛花滿天,還有憐春忽至惱忽去;這與「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是不是都互相照應啊?



林如海的官職是蘭台寺大夫,這是一個作者虛構的官名。批語裡說,這是個「半有半無、半古半今」的名字。

古代雖然沒有蘭台寺大夫,但是有蘭台大夫。漢朝時,宮裡收藏典籍的地方叫做蘭台,由御史中丞掌管,所以御史台也叫蘭台。御史台是朝廷設置的監察機構,主要工作就是負責監察、彈劾各級官員的,所謂糾察官邪,肅正綱紀。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副手是御史中丞,下面還有各級御史。但有些朝代,雖然有御史大夫這個職位,但很多時候都是空著的,很少派人真的去當這個官。在這種情況下,副手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的最高長官了。就好像某部門沒有部長,由副部長主持工作,差不多這個意思。

後來明朝時,將御史台改為都察院,最高長官叫「都御使」,御史大夫、御史中丞這些官名就廢除了。所以批語裡說,這是個半古半今的官名。咱們還是按紅樓夢裡的說法,沒必要非得去和清朝的都察院對應。那麼這林如海是蘭台寺大夫,而古時的蘭台又由御史中丞掌管,所以林如海的官職很可能就是御史中丞,品級大概在三品上下。而且他的權力是非常大的,你想想,哪怕你是一二品的大員,輕易也不敢得罪監察部的高官呀,他去皇上那吹吹風,你可能就吃不了兜著走。



那這林如海既然身居要職,為什麼不在京里做官,跑到揚州來幹嘛了?原來是皇帝欽點他來做巡鹽御史。可能有人覺得不對,說巡鹽御史在清朝好像就是個七品的小官兒啊?這林如海不會是被貶職了吧?這個不大可能啊。首先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賈雨村沒必要去巴結他對不對?賈雨村畢竟曾經是從四品的知府啊,哪拉的下臉去巴結個七品官啊?就算他臉皮厚,誰都能舔,那舔一個七品官又能給他什麼幫助呢?犯不上嘛。

所以這個林如海,他很有可能是以御史中丞的身份,來兼職管理揚州一帶的鹽政。這個事其實不罕見,現在也經常有。比如某集團公司在外地成立一個分廠,派集團一個副總去擔任廠長,那這個人的職位還是集團副總啊,不是降級成分廠廠長了。我這個例子不一定恰當,但差不多就這個意思。如果要問御史中丞走了,京里的工作誰來干?那也簡單,要麼遠程辦公,要麼就再派一個人主持工作唄,官兒還不多得是嘛。

巡鹽御史的主要工作,一個是給鹽商發營業執照,沒有朝廷發的證,你就不能賣鹽。再一個就是收鹽稅。鹽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當然現在也很重要啊。它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東西,也是國家的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所以古代販賣私鹽,那是重罪。可想而知啊,巡鹽御史肯定是個肥缺,尤其這揚州還是一等風流繁華之地,很容易滋生腐敗。所以皇帝派一個位高權重的、負責監察的,而且是自己信得過的人去幹這個事,也是說得通的。

順便說個題外話啊,皇帝把心腹派到某個地方去,除了讓他干本職工作之外,可能還有別的用意,就是私察暗訪地方情形,然後給皇帝上密折。因為那些地方上的官員,巡撫知府什麼的,他們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嘛。所以皇帝就通過這種密折的方式,得知地方上的真實情況。別人咱不說,就說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就幹過這個事兒。當然曹寅不是京官啊,他是江寧織造,同時也兼任著兩淮巡鹽御史。康熙皇帝就授予了他上密摺奏報的權利。先聲明我不是說林如海也給皇帝上密折啊,書中並沒有提,咱不能亂扣帽子。我只是想到了這種可能性,就順便說一下。這個曹寅,以及他的大舅子蘇州織造李煦,他們給康熙上的密折,老零查資料時看過一些,還挺有意思的,說了各種亂七八糟雞毛蒜皮的事,不過這與紅樓夢無關,就不多講了。



咱們接著說林如海,他本籍蘇州,和甄士隱是老鄉。他祖上很了不得,四世列侯。這個列侯也是一個古名,秦漢時列侯是僅次於王的爵位,後來地位有所下降,歷朝歷代經過多次變革,到隋朝之後就沒有這個爵位了,但這個詞保留了下來,用於泛指封侯的人。既然作者故意用了一個模模糊糊的古名,那咱們也沒必要去較真林家究竟是幾等列侯,是鄉侯還是亭侯,就知道他家很厲害,是貴族,就行了。

林家這個爵位本來只襲三代,但皇帝特別喜歡他們家,又開恩多襲了一代,恰好到林如海他爹這兒為止。而林如海就比較悲催了,到他這兒想要加官晉爵,就得從科舉開始,自己考。不過這林如海也爭氣,考了個探花,相當於全國第三,非常了不起。所以書里說,「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就是說林如海,雖然世襲貴族,但也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有上進心,身居要職,也得到皇帝的信任。再看賈家,同樣是貴族,但那幫紈絝子弟都在幹嗎呀?與林如海一比,那是高下立判了。



只可惜這林家雖然富貴,但是子孫不盛,人丁不旺。林如海也只有關係比較遠的堂族親戚,這也是為後來他死後,只能由賈家來收養黛玉做個鋪墊。這林如海自己的生育能力也不強,他已經四十歲了,本來有個兒子,但三歲就死了。雖然有幾房姬妾,但再沒生出孩子來,現在就只有和正妻賈氏生的一個女兒,就是黛玉,此時只有五歲。

他的妻子就是賈敏了,賈母的女兒,賈寶玉的姑姑。從書里的描述來看,之前夭折的那個兒子,應該不是賈敏生的。這林如海沒有了兒子,就把女兒當兒子養,想讓她讀讀書,識幾個字,所以才招聘家教。而賈雨村也就藉此機會,與位高權重的林如海搭上了關係。

教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兒,對於前科進士賈雨村那肯定是輕而易舉大材小用了,不過小賈同志也沒糊弄事兒,他在黛玉的文化啟蒙上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這個我們在賈雨村是不是好老師那一期詳細分析過,不再贅述。



就這樣過了一年,黛玉的母親病逝。黛玉侍湯奉藥,守喪盡哀,此時她肯定是沒心情學習,所以賈雨村也就沒活兒幹了。這裡有一句,說他本來想要辭館別圖,就是說他不想白賺工資,要辭職。咱不知道賈雨村是咋想的哈,他是以退為進?想讓林如海親自出面挽留?還是覺得在林家呆得差不多了,想去別的地方再碰碰運氣?反正最終結果是林如海沒有批准他的辭職報告,把他留了下來。

這賈雨村閒著沒事幹,就趁天氣好時出來散步。這一天他溜達到城外的一處隱秘之所,看到一座破廟,門額上題著「智通寺」三字。門旁還有一副破舊的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賈雨村覺得這副對聯頗有深意,可能寺里有一個翻過筋斗過來的人,可以向他請教請教。但進去一看,只有一個聾腫老僧在煮粥。賈雨村跟他搭話,這老僧稀里糊塗的,所答非所問,賈雨村覺得沒意思,就出來了。

這段情節看似挺突兀的,好像強行插進來的可有可無的一段,其實不然,它還是有重要作用的,它從側面寫出了賈雨村此時的心境,而且也為賈雨村的復職做了一個鋪墊。



我們先看這個寺名和對聯。智通,就是只有智者才能通。對聯的字面意思很淺顯,簡單說,就是「見好就收」,凡事要給自己留有餘地。如果再往深里想,那就得看個人覺悟了。賈雨村進這個廟,是想找個高人提點提點。高人沒見著,只有個老僧,還不跟他好好說話。這是什麼意思啊?就是說提點你的話已經寫在對聯上了,沒必要再和你多說什麼了,你得靠自己去悟。

那賈雨村為什麼沒通呢?為什麼不耐煩,轉身就走了呢?這與他此時的心態與處境有關。對聯的意思是見好就收,留有餘地。但賈雨村此時是什麼狀態啊?他剛被革了職,正處於人生的低谷啊。如果是之前做知府的時候,或者是後來做大司馬的時候,在他人生得意之時看到這副對聯,不說幡然醒悟吧,或許還能有點觸動。而此時正處在夾縫中的賈雨村,你讓他縮手,他手都被砍了,往哪縮啊?都已經前後無路了,還往哪回頭啊?對不對?這就好比你剛失戀,還痛苦著呢,就有人拉著你,非要給你講什麼婚後注意事項,什麼育兒經,你是不是想抽丫的?

所以啊,這副對聯說的當然是至理,賈雨村也肯定不笨,是個聰明人,按理說二者相逢應該能擦出些火花來。但最終卻只能擦肩而過,有緣無分。因為他們相逢得不是時候。賈雨村沒有開天眼,預知不了未來,他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鹹魚翻身,他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翻身了。而當他真的翻身後,他自然也不會記得這一個偶然的邂逅。而那個時候,可能也再沒有一個廟、一副對聯來點醒他。



所以啊,我們也不要罵賈雨村沒有慧根,也不用怪他運氣不好。人生中其實就是這樣,很多時候它就是有緣無份。想要在正確的時間遇到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那真的是很難的。如果你遇到了,那真的是非常非常幸運。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每一個相逢,每一次觸動,把它記在心裡,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用得著。話雖這麼說,但事實上,我們從小到大,讀了那麼多聖賢書,看了那麼多名言警句,但真遇到事的時候,又有幾次真能想得起來呢?是不是大多時候,還是憑著本性和直覺去做選擇呢?是不是還是唯利是圖、目光短淺呢?別看老零在這說得天花亂墜,好像啥都通了似的,但我該吃的虧從來也沒少吃,而且將來肯定也還會繼續吃。唉,只能說人性如此吧。



有點扯遠了,咱們還是說賈雨村。從他被革職起,一直到此刻他入廟又出廟,正文裡其實沒有一個字提到他如何想要復職,更沒有描述他如何心焦,如何迫切。但在字裡行間中,通過他的行為以及一些側面描寫,我們是能夠感受得到他這種心情的。

他從廟裡出來後,溜達到村裡的一個小酒館兒,剛一進門,就碰到了他的一個老朋友,也是本回中的另一重要人物——冷子興。



要說冷子興,咱們還得先回到本回的開頭,在正文前有一首回前詩。這首詩唯甲戌本獨有,且在詩的上方有一條批語說:「故用冷子興演說。」那麼這首回前詩究竟說了些什麼,與冷子興又有什麼關係呢?咱們下期接著聊。請大家輕抬玉手一鍵三連,點個關注隨個贊,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