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男人,17歲考進北大,31歲創立新浪,被踢出局後怎樣了

朱小鹿 發佈 2022-07-01T23:30:07.972607+00:00

2001年6月1日,一位年輕企業家興致勃勃地接受完《南方周末》的專訪後,又匆匆告別即將分娩的孕妻,馬不停蹄地飛往美國。

2001年6月1日,一位年輕企業家興致勃勃地接受完《南方周末》的專訪後,又匆匆告別即將分娩的孕妻,馬不停蹄地飛往美國。

在美國威爾遜酒店的會議室,他參加了一場公司組織的特別董事會。

兩天後,妻子劉冰挺著大肚子去機場接他,並隨口問到:「董事會開得怎麼樣啊?」

他看了看妻子,強壓下已經在心頭燃燒了兩天的怒火,陰沉沉地回了一句:「我不幹了!」

聞言,劉冰心裡咯噔一下,但終究什麼也沒說出口。

第二天,中國當時最大的門戶網站主頁出現一條爆炸性新聞:

執行長王志東已經因個人原因辭職。

同時,他還辭去了總裁與董事會董事的職務。

董事會指派現任運營官茅道臨接任執行官。

消息一出,許多媒體記者的電話打到劉冰那裡,求證真偽。

為了保護丈夫,對所有來電,劉冰的回覆只有一句:"你隨便猜吧。"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王志東真的辭職了嗎?

各大媒體的猜測大戲發酵20天之後,事件主角王志東在6月25日上午9時終於現身。

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他做了一個戲劇性的發言:

我沒主動辭職,我沒有簽過有關文件,他們是突然襲擊,他們沒給我解釋的機會。

我不知道理由,我現在在法律上依然是法人代表,對公司負責。

我很負責任地說,我絕不會以所謂的個人興趣為名,逃離一線戰友。

此言一出,輿論瞬間沸騰:網站與王志東本人,究竟誰說的是真的?

為了查找事件真相,王志東的人生經歷被媒體挖出水面。

現在,距離那件事情的發生已經過去21年,王志東後來怎樣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參悟一下,這位已經55歲的「中國網際網路教父」令人扼腕深思的艱難創業路。

1967年,王志東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

迄今為止,他是唯一一個在網際網路江湖被銘記的東莞人。

1979年,王志東12歲時,因為學習成績異常優異,被獲准連跳三級,從四年級直接升入初中。

這件事令父親無比自豪和驕傲,為了表達喜悅,父親獎勵了痴迷於搗鼓無線電的王志東一把電烙鐵。

用這塊電烙鐵,王志東結合從舊收音機里拆解下來的無線電配件,開始做業餘小發明。

初二時,他根據學到的物理知識,設計了一款可以用來做教學演示的高阻電壓表,並拿到物理大賽一等獎。

之後,他的小發明一發不可收拾。

1981年,王志東初中畢業,進入東莞市中學讀高中。

高一時,他獨立設計的「聲光過壓報警器」獲得廣東省科技小發明二等獎。

高二時,因為品學兼優,又酷愛科學鑽研,王志東獲得學校的最高榮譽:求佳獎學金。

1984年高三畢業,王志東以超出重點線82分的高分,考入北大無線電電子學系攻讀本科。

那年他17歲,在北大第一次接觸到計算機。

也第一次從經濟角度發現,自己痴迷的無線電專業,原來一直帶著隱秘的富豪氣息:

做專業實驗用的零配件,少則幾塊、幾十塊,多則幾萬塊,他根本買不起。

彼時,計算機在中國還是舶來的新物種,只有北大清華這樣極少數學府的計算機系才擁有。

他還發現,在北大,要學好計算機這門課,門檻並不算高。

只要數理基礎夠好,也肯下功夫,基本就可以。

為此,王志東果斷加入計算機系的計算機小組。

不過,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在這條路上,居然接連碰上了好運。

1985年,38歲的段永基丟掉鐵飯碗,加入同事萬潤南、沈國均等人創辦的四通公司。

這一年,18歲的王志東讀大二,他和大自己整整20歲的段永基還是陌生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計算機系的機房學習時,王志東認識了計算機系的系花劉冰。

劉冰是系計算機小組的成員,專業知識很棒,人也長得美。

為了追到劉冰,王志東在課餘時間開始自學計算機系的各種編程課,並為學習寫代碼而著迷。

一年後,他如願完成課程,也成功追到劉冰。

1986年,很多像王志東一樣出生於普通家庭,但已經有能力掙零花錢的大三學生,大都在課餘時間去了中關村的電子市場。

在那裡做兼職倒賣電子產品的倒爺,兜售盜版軟體和二手電腦。

這一年,王志東也去了那裡做倒爺,且又幸運地碰到一個帶給他好運的客戶。

那一天,王志東穿著淘來的百元西裝,正穿梭在人群中兜售盜版軟體。

一位滿臉焦急的客戶將他攔住,並急切地問到:

「能不能把我手上的方正和四通雷射排版系統做一個軟硬體的兼容?」

從小在東莞長大,王志東骨子裡有一個東莞人與生俱來的攬客絕招,那就是:

不管能不能,行不行,有沒有,先把客戶應下,然後再想辦法讓客戶滿意,最後如願收到錢。

這位客戶要解決的問題,王志東沒實踐過,但他信心十足地答應客戶:

您要放心的話,把東西留給我,我給您試著做一下,兩天後您來這裡拿。

兩天後,王志東如約解決了客戶的問題,客戶帶著驚喜,滿意而歸。

幾天後,他竟接到來自北大方正創始人王選教授的邀請電話。

王選教授是國家「748工程」的負責人,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專家,計算機漢字雷射照排技術創始人。

他也是中國「漢子雷射照排系統之父」和「最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

1986年,王志東在中關村做倒爺時,北大方正剛剛創立沒多久,王選教授正在率領技術團隊研發第三代漢字雷射照排系統軟體。

與硬體總不相容的問題,一直是這個產品攻而不克的難題。

而彼時,找王志東做軟硬體兼容嘗試的,正是北大方正的一個部門經理。

當王選教授聽說了兼容的事,又打聽到王志東是北大電子學系的學生時,他驚喜萬分。

於是立即打電話找到王志東,並力邀他去方正。

作為北大的一名本科生,王志東知道北大方正,也聽說過大名鼎鼎的創始人王選教授。

但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能憑本事收到他老人家的邀請。

所以當晚放下電話後,19歲的王志東輾轉反側,興奮得徹底失眠了。

1987年,還差一年才畢業的王志東,破格進入北大方正。

1989年5月,他又進入王選教授負責的「北京大學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負責Windows系統基礎軟體開發。

這是王志東生平第一次以一個頂級程式設計師的身份,在國家頂級科研所正式編寫代碼程序。

初生牛犢不怕虎,王志東的天賦也沒有讓王選教授失望。

7個月後,他開發出第一款基礎軟體,並通過有關部門的鑑定。

次年,王志東正式從王選教授手中接手Windows系統的漢化工作,並在一年零十一個月後,順利完成。

翌年,王志東又獨立完成Windows3.0中文版的研發,這是美國微軟連續攻堅五年都未曾拿下的項目。

王志東從接手到攻克,還不到兩年時間,這速度讓比爾蓋茨很是驚喜,也讓世界震驚。

蓋茨甚至高興地說:「這讓微軟的產品至少能提前5年進入中國。」

王志東名聲大噪,「中關村第一程式設計師」的美譽也就此誕生。

後來,方正因為董事局的變動,公司進入激烈的利益內訌。

而王志東是個理想主義的技術控,不善於參加勾心鬥角的人事活動。

王選教授因內鬥被迫下課之後,他也很快被排擠在核心團隊之外,陷入「非主流」。

這一年,席捲全國的第一次出國潮正熱,王志東的很多北大同學都出國留學了。

沒有門路,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儘管王志東也想出國看看,但付不起去歐美的學費。

為了攢錢,王志東憤而離開局勢混亂的北大方正,退而求其次,將目標瞄準了新加坡。

一切手續辦妥,在等待最後的簽證時,他又碼起了代碼,以消磨時間。

卻不想竟在3個月後,又成功搗鼓出中文外掛平台:中文之星。

產品上線後,王志東的同學、資本投資人賀文激動地衝到他的住處商談。

沒多久,兩人合作成立公司,專門推廣這個平台。

彼時,是在1992年初,王志東剛滿25歲。

這一年,45歲的段永基剛剛從「倒段」風波中抽身,並機緣巧合地坐上了四通公司總裁的寶座。

但他和小20歲的王志東,仍然互不相識。

賀文是個自我約束力比較差的投資人,中文之星推廣幾個月後,海南炒房熱開始。

架不住暴富誘惑的他,他又想去搞房地產賺快錢。

為推廣產品,王志東甚至連出國的機會都放棄了,興頭正濃之時,合伙人卻中途易轍,這令他措手不及。

兩人兄弟情斷,爭吵撕逼開始。

最後,沒有公司控制權的王志東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僅被資方賀文踢出局,還被迫將中文之星的原始碼也留給了對方。

1993年,段永基憑著雄厚的人脈關係主動找到王志東,希望他加入自己的四通公司做研發。

當時,四通公司已在港交所完成上市,手中募集到無數資金,欲涉足剛剛興起的網際網路技術領域,但缺乏頂尖人才。

而剛剛失業的王志東,還沒找到新的工作。

一個需要平台,一個需要人才,於是兩人相約見面。

1993年12月,段永基和王志東見面之後,進行了非常認真的合作商談。

王志東剛剛經歷過與賀文的失敗合作,心裡對合夥做企業多少還有些陰影。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王志東在商談階段向段永基提出四個條件:

一,我要單獨成立一家公司,管理方面我要獨立。

二,投資必須足夠大,至少500萬港幣。

三,公司必須專業,只做中文軟體。

四,我必須占股份。

技術從來不是任何行業的屏障,人,才是風險投資的真諦。

這是做風投的基本原則,也是段永基找王志東的根本原因。

為了用一流的人才,打造出一個國內一流的網際網路企業,段永基咬牙接受了所有條件,並給到王志東個人與團隊分別20%和10%的股份。

條件談妥,1994年底,新公司應約成立,王志東任總經理,段永基任總裁。

這一年,王志東27歲,躊躇滿志間,又為人生埋下一顆悲劇的種子。

頂著「天才程式設計師」的光環,在不到30歲的年紀,辭職一次,又失敗一次。

站在第三次啟航的錨點,王志東的心思非常微妙。

一方面,他想做出新的成績,再次證明自己的能力。

另一方面,他想快一點在財務上成功,追上那些出國留學的同學,彌補人生的遺憾。

在這種隱秘的盤算之下,公司成立的第一階段,王志東玩命地投入精力,只專心做一件事:

主持開發全球第一個跨平台、多內碼、高兼容性,並全面支持Internet應用的中文系統平台RichWin。

1995年,國際網際網路風起雲湧,所有玩家都開始在全球跑馬圈地。

作為當時中國唯一擁有中文系統的平台公司,王志東掌管的新公司,因此成為大家爭相合作的對象。

最早就關注到王志東的幾家美國公司和香港公司,因此來到了北京中關村。

王志東沒有出過國,當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網際網路到底是一個怎樣神奇的存在。

因此,當大家蜂擁而至,找他做簡化版的中文系統RichWin時,王志東只提了一個條件:

把自己公司的主頁,放在這些公司的首頁連結上。

這其實是以置換的方式,變相宣傳自己的公司,但彼時的王志東沒想那麼深。

合作達成後,簡化版中文系統在海外上線。

不到半年,便在海外爆火:

日下載量達到20多萬,討論和交流也很熱烈。

這件事讓王志東隱約感悟到一件事:做資訊網站有市場,這或許是個方向。

但具體怎麼做,他不知道。

另外,公司初創時,段永基投資來的500萬港幣,此時已經快花光了。

段永基此時不願再投錢,王志東只好自己想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像唐僧取經一樣,連續三次去美國矽谷學習取經。

1995年,王志東來到矽谷。

當時正值美國網景公司上市前夕,美國各地都在講這家公司的故事。

王志東從這些故事中,第一次聽到了摩根史坦利這個名字。

為了弄清這家投資機構,王志東想盡辦法向朋友打聽相關消息。

最後在老朋友嚴援朝的幫助下,王志東約到摩根史坦利的一位高級合伙人,並跟他進行了一個小時的談判。

談判完畢,王志東弄明白兩件事:

一是,對方對他和他的公司沒興趣,但對中國市場有興趣。

二是,他知道了什麼是風險投資,並搞明白了怎麼利用風投做市場和上市。

之後,激情萬丈的王志東,做了一件很不成熟的事:

將公司對比微軟,定位為全球性的軟體公司。

正是這件事,讓他和投資人段永基之間,漸漸在信任上有了嫌隙。

去矽谷之前,除了拼命做產品研發,王志東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和定位,和當時的張朝陽一樣,都比較模糊。

但不同的是,張朝陽在美留過學,能在那裡胡吹海侃,死皮賴臉地跟人畫餅,邀人投資。

而王志東第一次到美國,兩眼一抹黑,誰也不認識。

摩根史坦利的拜訪,從嚴格意義上講,是別人促成的。

之後,他最主要的一個目標,風投資金還沒著落。

彼時,留在國內的團隊,獲得一筆兩千萬的銀行貸款。

但在最後辦理支付手續時,卡殼了:

王志東開發的4.0版本的中文系統是軟體,在彼時的中國,沒有權威機構評估其確切價值,無法完成抵押。

明明有了貸款,卻硬是拿不到,這令王志東無比沮喪。

恰巧這時,對手惠普和微軟,先後邀請王志東去美國訪問學習,於是他有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矽谷之行。

這兩次,憑藉與對手公司員工同行拜訪的時機,王志東認識了羅伯森·斯蒂文思公司的中國投資部主管馮波

馮波出身名門,畢業於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電影導演專業,誤打誤撞進入斯蒂文思公司,做過幾次不錯的項目投資,口碑和人緣都極好。

王志東認識馮波時,正值這家公司尋找進入中國的機會。

在馮波的幫助下,王志東與斯蒂文思公司簽訂了融資服務合同。

次年,王志東拿到這家公司的風投650萬美元,這也是中國企業成功獲得的第一筆海外風投。

風投資金到帳之後,因三次矽谷之行而眼界大開的王志東,花錢在美國租到一個伺服器,上線了自己的中文網站。

不久,一家同樣在美國的華人資訊網站,因為同質內容向王志東開戰。

半年後,雙方仍勢均力敵,難分勝負。

為了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王志東主動約對方網站的創始人姜豐年,一起到北京皇冠假日酒店和談。

姜豐年出生在寶島,在美國留過學,其網站叫華淵網,他也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技術控。

在性格上,與在東莞長大的王志東有很多相似之處。

因而兩人見面之後,頗有英雄見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感。

暢聊僅30分鐘,姜豐年便迫不及待地對王志東說:「乾脆咱兩家合併算了!」

王志東覺得,自己有系統技術優勢,也有市場優勢,而對方在資訊內容上的優勢也很明顯。

若合作的話,就可以聯手在兩岸三地,以及龐大的華人市場,對抗競爭對手。

細算下來,這是樁穩賺不賠的買賣,何樂而不為呢?

但姜豐年身後的團隊,卻在合併後,在「到底是誰收購誰「」的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最後,姜豐年說服團隊:

沒有王志東,我們進入不了中國市場,而且永遠都將是非主流。

一語道破自己的致命劣勢,也一語表明了自己的野心與態度。

1998年12月,王志東與姜豐年握手成盟,中國第一個門戶網站——新浪網正式誕生。

網站上線後,按照合約,王志東擔任總裁兼CEO,公司開始發展資訊業務。

1999年, 靠著充足的現金流和絕對頂流的技術壁壘,王志東將網站做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卻還未實現盈利。

這令王志東壓力山大。

為解決危機,並保住網站的龍頭老大位置,王志東決定讓公司上市。

但彼時,中國的網際網路才剛剛進入門戶時期,相當多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建立。

按照當時的規定,因為有境外投資,這家公司是不能在國內上市的。

獲知結果後,王志東明確地表態:

國內不能,那就去國外,不管怎樣,必須儘快上市融資。

在這個意見的指導下,王志東親自操刀,按照美國的上市標準,對公司開始拆解重組。

一番左右騰挪之後,2000年4月13日,公司成功上市,並融資6600萬美元。

隨後,因為定位錯誤,王志東迎來自己人生的首次大崩盤。

2001年,美國股市崩盤,網際網路泡沫效應開始呈現。

王志東、丁磊、張朝陽,三個人在這一時期無一例外地都遭遇到劫難。

王志東公司的股票應聲下跌,之後開始一路下滑,跌破2美元之後,仍在狂瀉,不見回彈之勢。

丁磊則因公司的假帳風波和董事局變動,公司股票遭遇停牌。

張朝陽遭遇偷襲,差一點被董事局趕出公司。

為了脫困,三個人都使出了自己的洪荒之力,但結果卻各不相同:

丁磊接受段永平的建議,在驚險中起死回生。

張朝陽使用「毒丸計劃」逼退敵手,重掌公司。

王志東向董事會提出「一拆三」自救重組方案,卻因觸動董事會的權利奶酪,成為眾矢之的。

2001年6月1日,公司董事會在美國威爾遜酒店召開特別董事會。

會上,王志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董事會投票出局。

宣布結果後,王志東怒不可遏地衝進會議廳,質問董事會:

你們不讓我干讓誰干?全中國沒有一個人幹得了!

出局後,王志東曾試圖挽回局面。

但從1998年至2001年,經過合併和引進風投等一系列操作,他的股權被不知不覺稀釋。

作為創始人,被動出局時,王志東手中握有的股權加起來僅有3.8%。

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四個月後,他在不甘與無奈中,心酸地將手中的股份進行了指定性轉讓交割:

茅道臨、汪延、楊瀾、吳征四人按比例接收。

之後,楊瀾夫婦以第一大股東身份進駐公司,吳征出任董事局主席。

風震網際網路江湖的王志東事件,在許多創業者的扼腕嘆息中畫上句號。

這一年,王志東34歲,第三次創業出道失敗,人生幾近崩盤。

在身心最漆黑的至暗處,妻子劉冰為他生了一雙龍鳳胎兒女。

2001年底,在妻子的鼓勵和幫助下,王志東第四次踏上創業之路。

9年後的2010年,他的新公司研發的遊戲產品正式面世。

2013年,王志東又開始第五次創業,目標是線上教育領域,但影響力不大。

2016年,淡出網際網路視線15年後,王志東已將新科技公司做到中國協同辦公軟體市場的第一名。

但距離當下的網際網路第一梯隊,仍然很遠很遠。

2017年,消失在公眾視野16年之後,再回首昔日那場刻骨銘心的創業悲劇,王志東說了一件小事。

當年投資人找他談合作時,有一個叫王輯志的工程師跟他現身說法過,也好心地警告過他:

合夥有風險,入局要謹慎。

只是那時他太年輕了,太想找一個平台,去變現自己的夢想。

千小心萬小心,最終還是在關鍵一環被拋棄了。

而我們知道的事實是,拋棄他的人,正是當年他自己親手迎進去的那一批。

這聽上去真的非常殘酷,也非常戳心。

但,這就是人生。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一家公司的創始人就是老闆,就是實際控制人。

而在遊戲規則齊整的現代企業制度中,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依據股權占比決定。

股東會大於董事會,董事會大於創始人。

王志東的故事,帶給後來者最大的警示,就是讓大家以他為鏡,扎紮實實地明白了一個事實。

《舊唐書·魏徵傳》中說: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一路走過三十多年,王志東是最早將windows漢化的頂級最牛程式設計師,和中國最早推出門戶網站的創始人。

如果沒有那一場被出局的大反轉,和後來令人噓唏驚嘆的結果,「中國教父級網絡英雄」和「門戶網站先驅」這兩個名號,非王志東莫屬。

王志東的創業故事,像極了一部驚心動魄又盪氣迴腸的大電影。

猜得到開端,猜不到結局。

卻足以給我們後來者以長久的警示,和深刻的反思:

創業確實要敢想敢幹,但成就夢想不是僅有能力和創造力就可以的。

更多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時代的機遇,和個人的運氣。

一個人或許可以為了不賺錢的夢想而活著,但成為一個創業者,無論是在企業,還是在人生,努力到「與好運相遇,並活下來」才是第一要務。

再響亮的掌聲,再厲害的本事,都比不上「我的人生我做主」。


作者:朱小鹿&一點新奕


關注我@朱小鹿,閱讀更多百萬級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後,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關注我@朱小鹿。或者點讚、評論、私信我,互相探討學習,一起努力蛻變,成為更優秀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