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半年|​剛需購房者:從燕郊回北京置業,200萬入手小兩居

新京報 發佈 2022-07-03T17:30:48.901894+00:00

李明告訴新京報記者,等到明年交房後,他們一家將告別居住了十年的燕郊,搬入新房居住,即使面積很小,但一家人夠住了,「也能承載我們一家三口的希望和夢想。」

李明(化名)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銷售人員。回顧今年上半年,他認為最大的收穫是在北京順義區買下一套69平方米的小兩居。

李明告訴新京報記者,等到明年交房後,他們一家將告別居住了十年的燕郊,搬入新房居住,即使面積很小,但一家人夠住了,「也能承載我們一家三口的希望和夢想。」

據機構統計,今年上半年,60-90平方米是「剛需族」最為青睞的面積段。 圖/IC photo

「兩三天時間定下順義一套房」

6月3日,端午節當天,李明夫婦帶著女兒,一家三口開車從燕郊來到北京順義的某售樓處,在房產交易平台經紀人的陪同下,和開發商銷售人員簽訂正式房產交易合同,簽完字蓋完章,他們終於成功在北京買下了首套住房。

「80後」的李明是天津人,在北京國貿附近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但他居住在河北燕郊。按照原計劃,近期湊夠首付的李明,會將第二套房安置在天津,方便將來陪孩子回原籍入學。但由於他已有燕郊那套房的貸款記錄,「如果選擇在天津貸款買房,意味著未來若想在北京買房,很可能就貸不了款。」李明如是說。

尤為關鍵的是,李明考慮到,非京籍子女滿足相關條件,也可以在北京接受9年義務教育。因此,他最終決定,讓今年9月上幼兒園的女兒在北京入學。隨之,他便開始實施其「北京購房計劃」。

作為北京剛需「上車」族,李明的目標為一居或小兩居,因為想自住,希望小區環境不要太差。最終,他將目標鎖定在地段稍遠、精裝交付的順義新房項目上。

今年4月起,李明開始關注北京的新房信息,其中,順義一個在建樓盤吸引了他的注意。彼時,燕郊當地的疫情有所緩解,因此,瀏覽完信息的第二天,他便前往順義看房,樓盤位置、周邊環境包括學校等配套均比較適合他,尤其是首付的資金也可以承受,因此,他便決定買下該小區一套69平方米的小兩居,總價200萬元左右。雖然李明在北京是首次置業,但因為他之前在燕郊有過貸款記錄,因此屬於「二套房」,首付六成,約120多萬。

「房子總價不高,首付也拿得出來,我當時就定了。整個過程很短,兩三天時間我們就決定了,也沒有去對比其他樓盤。」李明如是說。

實際上,李明這類的剛需購房者並非個例。新京報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北京樓市處於平穩階段,剛需購房者較多,且購房者普遍較為理性,大多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並未盲目跟風。機構統計,60-90平方米是「剛需族」最為青睞的面積段。

即將揮別居住十年的燕郊

在此之前,李明在燕郊已經定居了近十年。不過,相比「早九晚五」的固定班次上班族,作為銷售人員的他,時間相對比較自由,且通勤基本是自駕。從2013年在燕郊買房定居至今,他已兩地通勤近十年。

燕郊,有著和長安街相似形制的彩虹門,也有著與北京通州相似的密集居住區和車流、人流。因距離北京CBD僅30公里,燕郊大量「潮汐族」的存在,使得房地產成為其主要產業,承接了包括李明在內大量北京外溢人口的購房需求。

李明回憶稱,2013年,在燕郊樓市的低點,他湊夠了首付,買下燕郊上上城嘉城國際社區一套90多平方米的兩居室,總價60多萬元,其中貸款40萬元。之所以看中這套房子,無外乎價格適中。作為「老燕郊人」,這些年李明見證了燕郊樓市的潮起潮落。2017年,受調控政策影響,燕郊市場迅速降溫,時至今日,市場恢復的節奏仍較為緩慢。不過,李明表示,短期來看雖然燕郊房價有所下跌,但長期來看依然比較看好。基於此,他將燕郊的住宅留著,等明年搬到北京後,準備出租出去。

根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提供的數據,2021年全年,燕郊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為6032套,價格為19456元/平方米。而從2022年前5個月的成交套數來看,只有911套,較去年同期的1990套大幅下滑。不過,2022年前5個月的成交價已趨於穩定,為20327元/平方米,「這說明當前房價沒有出現急速的下跌,反而相對比較穩了。」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這樣評價當前的燕郊樓市。

實際上,從單月數據來看,目前燕郊樓市也正逐步穩企。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隨著疫情逐步受到控制,購房需求隨之釋放,5月燕郊二手房成交量環比增長約24%。

「作為距離北京城市以及副中心最近的節點性城市之一,燕郊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不會改變,高性價比也不會改變,反而隨著地鐵和高鐵等軌道交通的通行、教育產業的配套而不斷增強。」資深地產人崔秀程表示,疫情對燕郊區域價值是一次真正的試煉,在帶來影響的同時,也正在激發整個區域的管理水平和新發展模式。展望未來,城市價值和區域價值無疑會讓燕郊跨越周期迎來曙光。

「不擔心後期的交房問題」

回顧這半年,在李明看來,最大的成就在於在北京買了套房。由於疫情原因,今年上半年,他從燕郊到北京的通勤受到一些阻礙,很多時候呆在燕郊。實際上,等他在順義現場看房後不久,北京就出現了一波疫情,因此,他買房後續包括貸款等不少事項均是通過網上進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對不少工作在北京、實際居住在燕郊的通勤人員而言,在燕郊住慣了大面積的住宅,等手頭資金充裕了,會重新在燕郊或周邊置換更大面積的改善型住宅,像李明這樣回北京置業的並不多。

「燕郊雖然距離國貿不遠,但一旦遇到工作上的緊急事情,其實還屬於跨城,有時候會受到一些影響。」李明表示,雖然他將從90平方米的房子搬到60多平方米的房子居住,面積小了很多,但一家三口住著也夠了。

如今,李明最新的計劃是,等明年交房後,一家三口就搬入新家,讓孩子在小區周邊的幼兒園入學。雖然順義距離工作單位遠了一些,但他覺得自駕出行問題不大。

而對於新房後期的交房問題,他則表示並不擔心,品牌開發商相對靠譜些,「我去現場看過樓盤,已經封頂在做內部裝修,交不了房的可能性挺小的。而且交付標準、小區內部規劃我也都看了,應該問題不大。」

安家後,展望個人的生活,李明表示,未來他的工作重心還在北京,「媳婦以前也在北京工作,生完孩子後主要照顧小孩了。未來如果有合適的工作,可能還會回歸職場。」

而談及對北京樓市的看法,李明則表示,雖然房價不會突飛猛進地增長,但對比其他國家核心城市的房價,也不會出現太大的跌落,預期會穩步發展。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