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義縣「夢想家園」啟示:移民安置點如何實現「住得穩」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7-03T22:53:53.311883+00:00

6月29日,澎湃新聞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十周年」媒體採訪團一行走進位於江西崇義縣過埠鎮的「夢想家園」安置點,深入採訪它是如何承載當地眾多搬遷者的幸福和夢想,實現「搬得出、住得穩、能發展、可致富」的宗旨,並為異地搬遷安置點提供經驗樣本。

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韓雨亭 發自江西贛州

6月2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十周年」媒體採訪團一行走進位於江西崇義縣過埠鎮的「夢想家園」安置點,深入採訪它是如何承載當地眾多搬遷者的幸福和夢想,實現「搬得出、住得穩、能發展、可致富」的宗旨,並為異地搬遷安置點提供經驗樣本。

從「水上漂」到安置點居民

走進江西崇義縣過埠鎮的「夢想家園」安置點,樓房錯落有致,院落乾淨整潔,道路平坦開闊,而安置點牆壁上的標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更吸引了眾人目光。

它既是中華文化民本思想的精髓,更是當地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後的心聲。

過去十年,馮雲海全家完成了生活大轉變:從過去二十多年「水上漂」的漁民,「上岸」變為安置點的居民。

當他被問及對如今的生活是否滿意時,他沒有猶豫——「滿意!」

馮雲海所入住的「夢想家園」安置點,位於江西贛州市崇義縣過埠鎮,為解決過埠片區「五鄉一鎮」易地扶貧搬遷、水上漂、深山移民、土坯房改造、地質災害點等搬遷群眾的住房問題而規劃建設。

這裡是目前崇義縣最大的移民搬遷安居社區。

今年64歲的馮雲海是崇義縣過埠鎮泮江村珠坑組人,他的老家是閉塞的山區,過去大家靠務農為生,收入微薄。上世紀90年代,在政策的引導下,他成為陡水水庫的漁民,一家人都住在在水面搭的棚里。馮雲海說,當年像他們一樣,由村民轉為成為漁民的有幾百戶。

馮雲海當了20多年的漁民,後「上岸」入住「夢想家園」安置點。澎湃新聞記者 韓雨亭 圖

這樣的「水上漂」生活,馮雲海一家堅持了20多年。他坦言,打魚雖可以維持生活,但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交通不便,去外地都要坐竹排,「孩子們每天都要坐竹排去周邊的學校讀書」,再是長年在水庫討生活,容易落下風濕等毛病。

2012年,「夢想家園」安置點項目在過埠鎮動工建設。該安置點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備,距新開的一級公路僅有50米,社區至縣城僅有12分鐘車程,離集鎮只有600米左右,附近設有公辦幼兒園、過埠小學、過埠中學、過埠衛生院等,就醫、就學、生活便利。安置點內,籃球場、健身小廣場、文化小廣場、社區服務中心等場所一應俱全。

「夢想家園」安置點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圖

過埠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夢想家園」安置點的建設標準很高,是為解決過埠鎮及周邊五個鄉的易地扶貧搬遷、「水上漂」、深山移民、土坯房改造、地質災害點等搬遷群眾的住房問題而建設。

要不要搬遷,馮雲海最開始也有顧慮,「孩子還在讀書,靠什麼賺錢呢?」很快,他的顧慮就被打消。

「有政策的影響,也考慮到孩子的讀書問題。」馮雲海稱。

2012年,他們全家住進了「夢想家園」安置點的樓房,「房子在三樓,共91平方米,每平方米1400元,政府補貼了4萬元,相當於我們以每平方米900元購買。」

「未搬遷之前,我們去縣城要一個多小時。搬遷後,去縣城只要十幾分鐘。」馮雲海說。

據過埠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夢想家園」安置點分為2個板塊,即易地搬遷板塊和移民搬遷板塊,一共21棟520套房2454人;易地搬遷板塊建設10棟188套,其中易地扶貧搬遷78 戶 325 人,同步搬遷戶等110戶542人。移民搬遷板塊11棟332套,其中「水上漂」「雙渡」搬遷戶 108 戶482 人,享受每戶補助4萬元補助;土坯房改造、深山移民戶224戶1105人,享受每戶補助1.5萬元補助。

「搬得出,住得穩」

異地搬遷完成後,是否「住得穩」是馬上面臨的挑戰。

過埠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安置點規劃建設時,就考慮過這個問題,安置點毗鄰過埠工業園,搬遷戶可選擇就近在精億LED燈飾廠、威俊無紡布廠、尾礦公司等企業就業、務工,滿足了「搬得出、住得穩、能發展、可致富」的需求。

搬遷後的最初3年,馮雲海依舊當漁民。2015年,由於相關政策調整,馮雲海正式「上岸」,告別了水上漂的日子。這一年,馮家也遇到了困難。馮雲海回憶說,當時,他的兒子在讀大學,女兒患病治療花了十幾萬,家裡一下子就成為貧困戶。

很快,馮雲海一家得到幫扶。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他當上了濕地護林員,一年有1萬元的收入,養雞、鴨、魚,種茶油,不僅有出售農產品的收入,還有政府相對應的補貼,「一年有幾千元的補貼」。在幫扶政策和自身勤勞的作用下,他們全家迅速脫貧。2019年至今,馮雲海先後在過埠中心小學、陽明正頤康養中心當保安,一個月有2600元的收入。 他表示,女兒已經結婚,兒子在贛州工作,全家一年有10萬元的收入,他的最大心願是兒子能早日結婚。

把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還有陳水香,她也是過埠鎮泮江村人。為支持過埠至上堡旅遊公路建設,她家兩層半的磚混房被拆遷,他們一家於2016年搬遷至「夢想家園」居住。

「搬遷之後,我感覺生活更加便利了、掙得錢也更多了。」陳水香表示,2018年,她開辦了安夏工藝品作坊,吸納20餘名社區居民穩定就業,就業人群主要是帶子孫輩讀書的中老年婦女,既兼顧了照料家庭的任務,又實現了家門口、樓上樓下就業。

「目前,在我這裡的就業人員月工資在1000—1700元之間,我自己每月也大概有6500元左右的收入,比起搬遷之前強多了。」陳水香說。

由於「夢想家園」安置點分有易地搬遷板塊和移民搬遷板塊,不同類型的人住進一個社區,如何管理也是挑戰。過埠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安置點創新管理方式,將圩鎮居委組織搬至「夢想家園」社區管理中,實行居委會和安置點社區組織「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管理,並在服務中心設有文體活動室、圖書室、新時代實踐所、孝老食堂等,並通過樓棟戶主會議選舉了樓棟長,切實加強集中安置點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確保機構設置到位、人員配備到位、管理服務到位。

責任編輯:蔣子文 圖片編輯:金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