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范丨許大立:壯心不已乃大家——兼談江碧波教授的美術創作

上游新聞 發佈 2022-07-05T09:18:01.427612+00:00

好幾年沒見到碧波先生了,久聞先生已購新地在炒油場附近山林里建了新宅,辭別了樂居十多載的「虎嘯山莊」,是該去拜訪她瞻仰她的藝術大觀了。

壯心不已乃大家

——兼談江碧波教授的美術創作

許大立

仲夏時節,著名小說家王雨和著名畫家武輝夏電約,同往巴南區江碧波教授的「碧波藝苑」創作基地半日游。雖然雜事尚多,當即爽快應允。好幾年沒見到碧波先生了,久聞先生已購新地在炒油場附近山林里建了新宅,辭別了樂居十多載的「虎嘯山莊」,是該去拜訪她瞻仰她的藝術大觀了。

我和著名繪畫雕塑大師江碧波先生相識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我在重慶晚報副刊部主編《周末》版,因報紙必備讀者需要,和文藝界各路精英混得很熟。那個時代,社會上的青年畫家、書法家們還不成氣候,或者說剛剛嶄露頭角,故而川美那些中青年美術家便成了我們的重點採訪對象,成為報紙版面上的明星。記得我和很多如今的大師、當年的新秀過往甚密,版油國畫雕塑諸系都留下了我的身影,當然也在我編輯的版面上展現了他們的傑作和風采。

當年川美小小的校園是我常來常往之地。就連後來聲名顯赫享譽中外的油畫家羅中立,也曾和我們一幫業餘作家走得很近,甚至還一起湊錢一起組稿,每人預支3000元,編了一本厚厚的上山下鄉知青文選《知哥知妹》,交由當時的西南師大出版社出版發行。我們幾個發起者,相互在書的扉頁上簽了字。大幾十萬字的《知哥知妹》分上下兩冊,如今已成絕版俏貨,舊書網上偶有出現,立馬就會被高價買走。此書主要編輯者梁平,也已成為當下著名的詩人之一。

江碧波先生就是那時認識的。她當時是川美繪畫系主任,赫赫有名的版畫大家。其實,她1961年創作的那幅譽滿華夏的版畫《飛奪瀘定橋》,早已成為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精神圖騰。該畫作以《七律·長征》「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詩句為主線,生動詮釋了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英勇事跡。「作品以仰觀視角,將觀眾的視覺中心牽引於六名奮不顧身向前衝鋒的戰士身上,緊隨其後的十多名戰士則半蹲或匍匐在鐵索橋上。整個畫面的人物造型相互支撐,並用火光套色映紅戰士的堅毅臉龐,形成群像氣勢,勾勒出紅軍戰士英勇不屈的革命氣概。」

不必諱言,其時我對她敬佩有加,崇拜得五體投地。年代久遠,已經找不到當年為她寫了些什麼內容的報紙,但是從那時起我們就成了忘年之交,成了跨業跨界的好朋友。

再後來引發社會轟動的是歌樂山烈士陵園大型城市群雕作品。但凡去現場瞻仰過的人,莫不對《歌樂山烈士群雕》的恢弘氣勢和冷峻風格交口稱讚;莫不對烈士塑像的精心雕琢和入木刻畫,以及每個人物的個性展現讚頌有加。這組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的經典作品,就佇立在歌樂山烈士墓廣場,為千百萬中國人的精神樹碑立傳,立出了民族的力量,立出了中國的形象。此時我方知曉,碧波先生的藝術事業不止於版畫,她是全才,雕塑也是她的強項。記得新世紀之初某年某月某日,我去她的虎嘯山莊拜訪,見她站在離大門不遠的高高的腳手架上,正在塑造一大型雕塑人像。她對我說,這是專為北京盧溝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塑造的英烈廳雕塑系列。彼時彼刻,我忽然覺得江碧波先生的形象是如此的高大,她已經不是平日裡站在我們面前的溫柔婉約的女美術家,而是明大義重氣節的堂堂正正的巾幗英雄。

令我感動的是,直到近日我方知曉,江教授為了做這組抗日戰爭英雄雕塑,主動放棄了美國某知名大學的講學邀請,對方給她買的機票也成了一張廢紙。我肅然起敬,為她的精神,為她的藝術。

江碧波教授數十年間在雕塑藝術的海洋里盡興遨遊,天南海北,場館名勝,她的作品受到眾多媒體關注,受到觀眾青睞。我就在重慶巴國城博物館邂逅過她的力作,巴國祖先們強大的力量通過強壯的骨骼、膨脹的肌肉和誇張的眼神傳遞給我們,立刻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有一種電流般的生命悸抖。她的作品的個性特徵,在細部與細節把握上尤其別具一格,即便沒有署名,十有八九我也能猜知是她的大作。

其實碧波先生的國畫和油畫也是色彩靈動神采飛揚。她的《回望》描繪一苗族女子手持一把陽傘,羞澀地回頭。整幅畫面呈粉綠色調,人物與背景得到了完美交融,其豐富的思想內涵使這幅作品獲得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橫天閃電」的當代大家風範,是劉白羽先生對她生命藝術最恰如其分的詮釋。另一幅《豆莢熟了》更以嫻熟的筆調,明麗的色彩,動感的線條把勞動婦女的俏麗與純樸刻畫得淋漓盡致。我不是畫家,我只是憑感覺作出判斷,站在我身邊的著名畫家武輝夏一再說,這是江姐最好的繪畫作品。我相信他的判斷。正如武輝夏先生所言,「江姐的好作品實在太多,琳琅滿目,比比皆是。她的美術創作形式多樣、手法多樣、內容多樣,令人眼花繚亂。無論寫她哪一方面都覺得精彩紛呈,又怕掛一漏萬。只覺處處都是神來之筆,個個都是絕美之作。這就讓我提筆寫她時,實在難以取捨。」

江碧波教授已八十有三,卻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時下正在力推她的一項「偉大工程」,她通過204幅作品把中國「上下五千年」經典場面都畫了出來。這批作品中,將版畫、雕塑的語言運用其中,在具體的畫法方面,不僅僅用毛筆,還用了一些特殊處理,用多種方法來創作,這對當今的寫意畫家有很好的啟示作用。江先生說,她從繪畫走到雕塑,是她藝術生涯中的一個艱苦而又勇敢的攀緣。「儘管我仍然迷戀色彩魅力,但是,我最強烈的不可扼制的,要噴射出來的創作激情,也只有在空間獨立存在著的、起伏扭動凝聚在一起的、堅硬結實、固而不化的形體中才能表現出來。」只有大師才有這種內心深處的感喟。

我非畫家,不太懂她高深莫測的語言和思想,我要給讀者報告的是,江先生悉心創作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共計204幅作品,毎幅長6米、高2.5米,包括「盤古開天」、「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開國大典」等內容。作品以遠古時代到開國大典之間的歷史事件、著名人物、文化傳承、寓言神話等方面的故事作為創作素材,展現了中國華夏文明五千年長河中的榮辱興衰。據稱,這組傑作已送中國歷史歷史博物館籌備展出中。

有評論說,「江碧波教授的藝術實踐,一再表現出不斷創新和開拓精神,崇高的藝術境界和偉大的人格力量在她無數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她的現代藝術是對中國傳統藝術哲學的運用和發展,她獨特的藝術語言和鮮明的個性表達了強烈的中國傳統的宇宙、大地意識,具有頑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強烈的生命力。」在半個多世紀裡,她的優秀作品數不勝數,獲獎多多,其中版畫《白雲深處》《近鄰》獲日本國際版畫研究會金獎;大型城市雕塑《歌樂山烈士群雕》獲首屆全國城市雕塑最佳獎。大型壁畫《華夏蹈跡》《衛國春秋》,獨幅版畫《石門頌繫列》《生命之變美》,油彩《豆角熟了》《永恆的瞬間》,油畫系列組畫《敦煌壁畫印象》,大型城市雕塑重慶《世界和平碑林》、河南省博物院《華豫之門》、遵義市城市中心主雕《晨輝》、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英烈廳雕塑系列等作品,再現了江碧波藝術體系正走向爐火純青的最高境界。時下,碧波先生正在繪製以榮昌陶為題材的長幅畫卷,被同行畫家稱為當代的「清明上河圖」。

江碧波先生是美術界奇人。她跟我說,她1939年生於貴陽,父母生她在流亡逃難的路上。她的父親江敉,曾是上海灘小有名氣的雜文家兼版畫家。後來幾經輾轉,成了川美的教授。我說我讀過也編過你父親的雜文,那可是思路奇巧文采飛揚啊!我說我父母也是從江蘇逃到重慶的流亡學生啊。我們之間的距離瞬刻更拉近了。我說你父親的優良基因都傳給你了,她卻說他父親高小都沒畢業······我說那就是自學成材喲!寫文章還是要一點文化的。

必須要說的是,碧波先生博學多才,興趣廣泛,本世紀初,她發起成立了重慶市巫文化研究會,邀請我擔任顧問,我欣然允諾。20年來,空有虛名,沒做事情。後來她調任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我也曾應邀去捧場祝賀。昨日我提及此事,她擺擺手付之一笑,意思大概是,就是請你來扎場子的,你就不要自作多情了,哈哈。

(江教授送給作者的國畫和浮雕)

20多年前,她送了我一幅很大的國畫,題名曰《映山紅》,我把它裱好了加上鏡框一直放在書房裡。畫上一個小男孩穿著紅軍服站在杜鵑花海里,他年輕的媽媽正在給他拍照。簡約的線條勾勒出孩子幸福的童年。

還曾送過我署有她名字的一方型浮雕,是一個長發飄飄活潑靈動的美少女。可惜5.12大地震將它震落在地板上,四周的石膏都震碎了,女孩子的頭像卻完好無缺,真是神奇!

我覺得我和碧波先生有緣分,不僅僅在生命之路的交集上,而且在心靈深處的感應上,都有緣分。所以,這些日子再忙,我都要迅即完成這篇文章。哪怕淺薄,哪怕外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