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禪詩亂彈「弦外禪音」(續)(原創)

甄民亮霄 發佈 2022-07-11T04:54:43.003712+00:00

詩中「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戶」,其中的王恭,是崇尚玄學的晉代名士,而袁安則是東漢人,曾官拜太守,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卒於官。

在「寂寞王子猷……」一詩的題目里,東坡提到,「一琴橫床」。這表明,這首詩是彈琴者之間的一種交流。

詩中「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戶」,其中的王恭(孝伯),是崇尚玄學的晉代名士,而袁安則是東漢人,曾官拜太守,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卒於官。將這兩個不同朝代的人硬扯到一起,幹什麼呢?王公、蘇公,此公非彼公;袁太守、蘇太守,皆為太守。莫非東坡要倒披著王恭的外衣,做一個半開半閉門戶的袁太守嗎?

東坡思忖著。他一邊調著琴弦,一邊捻著胡鬚,忖度著:「應調折弦琴,自和捻鬚句。」

一個「倒披「,一個「半掩」,一個「捻鬚」,三個動作,活化出詩人吟句調琴的神態和心境。值得一提的是,東坡要調撥琴弦彈奏一曲,為此詩的吟唱而配樂。

與世不相入,膝琴聊自歡……(《歸去來集字》十首其三)

庭內菊歸酒,窗前風入琴……(其五)

攜琴已尋壑,載酒復經丘……(其六)

琴書樂三徑,老矣亦何求……(其七)

東坡這首詩前有一小引:

「予喜讀淵明《歸去來辭》。因集其字為十詩,令兒曹誦之,號《歸去來集字》雲。」

集字詩,不同於集句詩。後者是集諸家詩句「拼湊」成一新詩,而前者則是集一家詩中的個別字,而翻出新意,構成一新詩的。

東坡善於借他人之木石,蓋自家之新居,集字詩亦為其擅長。

他常常能別出機杼,於「舊貌」中煥出「新顏」來。有趣的是,詩人在儋州垂老時寫的「令兒曹誦之」的這十首詩中,竟然有多達四首是涉及琴的,而且其七則更明確地提出,以「琴書樂三徑」作為自己安度晚年的「三追求」,足見撫琴在詩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膝琴,風入琴,攜琴,以及琴書樂三徑,都表明了謫儋的生活中琴不可或缺。

詩中還多處提到了一個「壑」字——尋壑、尋絕壑、雲壑、丘壑,那麼這個「壑」意味著什麼呢?

壑者,山谷也。山谷幽深,山谷空音,在山谷中彈琴,幽靜而聲音動聽。山谷,也是隱士隱居的最理想的地方之一。

「輕車尋絕壑」——驅車尋找山谷;「雲壑自相存」——稱溝壑尚且存在。「殘年飽飯東坡老,一壑能專萬事灰。」(巜儋耳》)

看來,壑字也是東坡愛用的一個字。「與世不相入,膝琴聊自歡」——撫琴自娛,吟詩作賦,超然出世,自娛自樂。琴聲悠悠,無詞有曲,答曰:心懷良善——「心懷良獨安」。

禪境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即為善心。另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則是環境。環境,當然也與心境有關——「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杜甫)原本鳥語花香的環境,由於詩人心境使然,也會引發傷感。

禪心已定的東坡,對于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已經有所適應,對於屢遭貶謫的宧海沉浮生活也已見怪不怪了。

因此,他雖遠在蠻夷之地的儋州,卻感到那種田園生活「清有趣」,而對躬耕「向良田」亦不覺乏味:「東皋清有趣,植杖日盤桓」。

東皋,泛指田野或高地。「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稅,以避當途者之路。」(阮嗣宗《奏記詣蔣公》)

陶淵明詩云:「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原本對朝政十分關注的東坡,經過多年顛沛流離之後,也心灰意冷,感到不快「世事非吾事」 「今日悟無心」了。

悟無心,悟出了禪意。於是乎,「知形老」「倦登臨」了。

「富貴非良願,鄉關歸去休。」還是淡薄富貴、遠離塵囂,攜一張琴、一壺酒、一片雲、向丘壑處為好:「攜琴已尋壑,載酒復經丘」。

晉代稽康亦有類似話語:「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東坡是「鳥已倦」「倦登臨」「審無倦」「倦人事」,詩人真的是疲倦了、厭倦了。

(明天,除了繼續弦外禪音外,我們還將進入新的一章——陰晴平常心。敬請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