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樊登《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愛畫畫的伊伊和媽媽 發佈 2022-07-14T16:08:23.756162+00:00

1. 我是一個用讀書改變自己生活的人。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慮,不妨開始讀書。讀書會讓一個人充滿力量和使命感。你想為這個社會解決什麼問題,這才是做一件事時最重要的出發點,而不是說你會做什麼。


1. 我是一個用讀書改變自己生活的人。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慮,不妨開始讀書。讀書會讓一個人充滿力量和使命感。你想為這個社會解決什麼問題,這才是做一件事時最重要的出發點,而不是說你會做什麼。即便你什麼都不會,只要想解決問題,就努力去學,去讀書,你就都能夠學會。

2. 我仍然信奉「不舒服」的讀書原則,一本書讀得太舒服了,反而容易固步自封。所以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就買書來看,看不懂也要堅持。

3. 向別人講書的本質並不在於你花了多長時間,也不在於你有多好的包裝,而在於你有沒有給他人帶來改變。講書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學習方法。沉浸式學習能幫助我們成為事件的「主人公」,不斷的體會和探索。

4. 教育和商業的最大區別在於,商業的本質是迎合,而教育的本質是改變。

5. 看完一本書的時候我記不住什麼,但每次我繪製完一本書的思維導圖,並且在錄製的時候講一遍之後,這本書80%的內容就都被我記住了,而且很難忘掉。

6. 有了足夠多的摩擦,你的大腦受到了足夠多的挑戰,你才更容易記住那些內容。

7. 我讀書的習慣是,從頭到尾讀下去,不記筆記,也不查資料,甚至有不認識的字也不去管它,看完後過幾天再回憶。

8.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更好的學習方式,我強烈建議你開始講書。不一定要掙錢,你可以給家人和朋友講,甚至看完一本書以後繪製一張思維導圖,給自己講,讓知識和學習形成一個循環。

9. 如果你能夠溫故而知新,你能夠從這本書聯想到那本書,聯想到之前的那個方法,聯想到我們實際生活當中的案例,這時候,你就把這本書讀活了。

10. 我說:「啥叫學會說人話?」「好好說話,客氣、和藹一點。別動不動跟人爭論,沒有那麼多好爭論的,有那爭論的時間就把事干好,這樣多好。」

11. 那之後,我就每天看各種各樣幽默的片子。我在電腦里建立了一個文檔,叫作「幽默素材」,然後把所有我聽到的好玩的段子記下來。最後大概搜集了幾百個笑話。高級的笑話讀多了,好玩的東西讀多了,我經常會不知不覺地跟別人開玩笑。用傷害或者貶損他人的方法來開玩笑,是糟糕的幽默;用自嘲和反省的方式開玩笑,是高級的幽默。

12. 知識是硬通貨,放在哪個時代,都是高保值的東西。

13. 總結起來就是,辯論的訓練是規範發聲體系和控場能力;電視台的訓練是增加幽默感和趣味性,你想吸引眼球,得有趣味,得好玩兒;校園講課則是提升內容提煉和價值挖掘的能力。所以我很感激這三段經歷對我的重要影響。

14. 刻意練習=時間X積累

15. 如果想要訓練自己的講書能力,我建議大家先對自己做出一個承諾,比如每周給身邊的人講一本書,給親戚、朋友或者閨蜜講都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別總想著玩兒,別總打麻將,我們每周講一本書吧。一開始,你可能是在逼迫自己做這樣的準備,但未來你會發現,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16. 學會講書,為知識鬆綁。第一是篩選,第二是過濾,第三是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時刻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我能不能準確地把握這本書真正的含義,理解這本書?●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本書真正的含義,且表達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第三,我表達出來的內容能不能讓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無障礙地理解?我的語言風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傳播?

17. 關於提升邏輯能力,我推薦一本書——《思辨與立場》。

18. 當你缺乏大局觀的時候,你所看到的就只是書里的細枝末節。

19. 語言能力可以細分出很多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個:第一個是簡潔,第二個是幽默,第三個是說服力。這三項能力都可以通過訓練慢慢獲得。

20. 這就是我個人認為講書人需要具備的五種基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大局觀,語言能力,同理心,還有心中對社會、對每個人的愛。

21. 知識也在不斷地被淘汰、更新。「Keep learning」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22. 書只是催化劑,只能助力,最後能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你自己。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賴書,就會落入「讀書功利化」的陷阱。知識本身是非常有用的。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讀一些詩,讀一些哲學,似乎在生活中起不到多大作用,其實它會潛在地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有的人只讀自己能「夠得著」的書,這樣容易只停留在自己認同的那個層面。

23. 「讀不懂」絕對不該是一個固定的狀態,這只是某一刻的情況,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讀得懂。遇到讀不懂的書,你可以先讀一些跟這本書更接近的書。讀書是需要有朋友一起交流的。讀書這件事情,我們不需要執著,不需要痛苦,能讀就讀下去,能吸收就吸收。如果暫時讀不懂,可以聽聽別人講的,再接著讀下去。

24. 具有建設性的好書值得你讀。有一本書叫《從優秀到卓越》,還有一本書叫《基業長青》,作者都是吉姆·柯林斯,他追蹤了很多大企業的發展沿革,總結出來這些大公司為什麼成功,最後在書裡面一一列舉,供大家參考學習。

25. 符合以下三點之一的便是具有建設性的圖書。●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 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動力。●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26. 如何挑選書?第一是看出版機構;第二是看作者背景;第三是看推薦人;比爾·蓋茨推薦的書幾乎沒有一本讓我失望,他是很認真、嚴肅的人。第四是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 第五是看書後的參考書目;從一本好書切入就會產生指數型的推薦,然後慢慢地,所有品類的書都會來「找你「。第六是看內容,主要看這本書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七是看翻譯和圖書印製質量;

27. 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夠讀懂多難的書。量變勢必會產生質變,但前提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是不斷進步的。如果每本書的知識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轉變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種沉沒的時間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讀書數量,而是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

28. 我最近讀到的最好的書是《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它徹底把經濟學的原理講明白了。

29. 有一本書我覺得很有意思,叫作《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30. 閱讀心理學書籍的門檻並不高,心理學書籍往往都是面向大眾的,都是希望成為暢銷書的,所以只要你願意讀,一本本地讀下去就好了。

31. 國學常識這裡邊最核心的就是《論語》 《道德經》 《莊子》《孟子》,把孔子、老子、莊子、孟子的四本書搞明白就夠。如果你還有興趣的話,可以讀《荀子》 《孫子兵法》 《韓非子》《墨子》,作為前四本書的延續和擴展。

32. 管理學知識,學習管理學知識時,我覺得不需要讀特別老的書,讀最新的就好,像《非暴力溝通》《關鍵對話》《掌控談話》《可複製的領導力》就是很好的書。

33. 哲學知識我講過的《生活的哲學》,其實就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關於哲學的書,我推薦《學會提問》《思辨與立場》《哲學起步》。

34. 人生的閱歷怎麼擴展呢?我的辦法就是儘量擴展我的生活界限,慢慢地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在哪兒。人首先得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兒,才能突破這個局限。意識不到的時候,你沒法兒突破。只有生活閱歷足夠多,才更有可能發掘出突破的機會,才能讓你突然意識到,在某件事上自己怎麼這麼幼稚,你對於某件事的觀點竟然是完全錯誤的,所以被別人批判。

35. 人類自古以來的學習不就是知識、經驗、感受嗎?感受是內在產生的反應,但是知識和經驗是從外部學來的。我前面講的那些都是知識,這部分是經驗,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36. 見過世面,閱讀足夠寬泛,這時候你才能夠淡定地對待每一本書,去發現每一本書真實的價值和優點。這就是我說的理解力的池子。要想更快更準確地讀懂一本書,首先要建立一個理解力的池子,其次是要讀一些比較難攻克的書,最後是養成讀書總結的習慣。這是我的讀書方法。

37. 讀完之後放下,給自己一段時間間隔。時間間隔大概為一周。一周時間也差不多忘了快一半。這時候一邊回憶一邊繪製思維導圖,或者寫PPT。跟隨回憶的過程,再去打開那本書,然後去翻摘抄,這樣比邊讀邊畫線更有效。因為人的大腦經過了間隔,經過了回憶的挑戰,對內容的記憶力就會更強。

38. 讀書要建立的底層積累:經濟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國學知識,管理學知識,邏輯學知識,哲學知識,人生經驗。2.知識的自我反芻。● 閱讀時儘量少畫重點。● 讀完後給自己一段時間間隔。● 挑戰大腦,回憶全書,構思思維導圖。● 把自己當作傳播者,加深理解。

39. 閱讀間隔會打破你閱讀的樂趣和快感。古人有一句話講「好讀書,不求甚解」。這話其實有點道理。先把這本書大略看看,如果你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那你就放下,這本書的知識暫時還不歸你,跟你沒緣分。飛機和高鐵上是非常好的閱讀場所,因為手機的網絡會受限制。

40. 你就需要了解一本書的框架和脈絡。你得知道問題是什麼,研究現狀是什麼,怎麼解決問題,這裡邊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什麼,最有力的案例是什麼,怎麼論證的,最後對對方有什麼好處。這是你自己有要學習的內容的時候的讀書方法。

41. 帶著目的讀書,往往讀的是你舒適圈周邊的東西。自由閱讀則是突然跳到一個未知黑暗區域,你會慢慢探索這個未知黑暗區域,

42. 所以任何一本書都會有一條主線。你在讀一本書的時候,首先應該弄明白一件事:讀完了,問自己,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但工具類的書不一樣,工具類的書一定要儘快讓讀者知道書的主旨,否則沒人願意花時間在這本書上。這類書的閱讀目的不是消遣,不是娛樂,讀者是要解決問題的。所以針對這類書,我們首先要在書中找到定義這個問題的句子。

43. 圖書畫線有學問:什麼才是精華?1.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一定要記下來;2.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要記住它;3.當你感覺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5.當你看出轉折關係的時候,要留意轉折後的內容;6.不同側面彰顯書籍內在價值;7.當閱讀的時候感受到心靈衝擊這一條就記下來。

44. 越是優秀的老師,越有同理心。他能感受到別人的知識盲區,破除「知識的詛咒」。他能預判到別人可能聽不懂某些知識點,於是用一種降維的方法講給別人聽,使其明白。把最珍貴、最核心的部分放在最前面講,這才是正確的做法。能用故事說清楚,就不要枯燥地講道理。重要的一點是,重拾書本,就是重新接受教育。這所學校最慈悲、最平等、最廉價。

45. 你錯過了著名小學,不要緊;你錯過了重點中學,沒關係;你因這輩子沒有上大學而感到遺憾,沒關係。只要你依然有堅持讀書的習慣。這家永不打烊的學校,只需要幾十塊錢就可以入學,永遠向所有人敞開大門。讀書,可以比上學更有效!

46. 教師的作用不是不犯錯,而是讓學生知道即便犯錯,也不能停止求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