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說誤解醜化的六位歷史人物

月照松下石 發佈 2022-07-17T11:58:10.730549+00:00

《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楊家將》等,都是我們熟知的文學作品,相信大家看到這些書名,腦中都會浮現出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楊家將》等,都是我們熟知的文學作品,相信大家看到這些書名,腦中都會浮現出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俗話說:藝術源於生活。這些文學作品也是根基於古代真正的歷史改編而成,但是這些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有時和真實歷史中的大相逕庭。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千百年來被誤解醜化的六個歷史人物。

一、王朗

提到王朗,估計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被諸葛亮一番慷慨的陳詞氣的墜馬而死的畫面,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里,諸葛亮罵王朗這一段,已經成為網絡上的熱梗。而歷史上真正的王朗不僅不是「厚顏無恥」之人,反而才學和品行都很高,堪稱是人生贏家。

王朗(?-228年),字景興,是東海郡郯縣(今山東臨沂市郯城縣)人。早年時,王朗因為通曉經典而被拜為郎中,並且師從太尉楊賜(楊賜就是楊修的爺爺)。楊賜去世後,王朗就棄官服喪。再之後被徐州刺史陶謙舉薦為茂才,慢慢升至會稽太守,在任期間深受百姓愛戴。公元196年,孫策進攻會稽,堅守城池的王朗最終不敵被俘獲。孫策派張昭勸其為他效命,被王朗堅決拒絕。

之後,曹操徵召王朗入朝,王朗便奔赴許都,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曹丕稱帝後,任命王朗為司空,位列三公之一,並進封其為樂平鄉侯。王朗曾多次勸曹丕減輕刑獄,讓百姓休養生息。魏明帝曹叡即位後,王朗又被封為蘭陵侯,並升任司徒。公元228年,王朗因病去世。

王朗和兒子王肅都是當世大儒,而且王肅還在唐代作為「二十二先賢」配享孔廟。王朗有個孫女叫王元姬,嫁給了司馬昭,生了個兒子叫司馬炎,所以王朗還是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的曾外公。

二、魏延

魏延在小說《三國演義》裡也被黑的很慘,初次投靠劉備時,便被諸葛亮認為腦後有反骨,將來必反,要將其處決,幸好有劉備求情才免一死。儘管魏延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但始終得不到諸葛亮的信任。最終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反叛,和楊儀在陣前對峙時,被潛伏身後的馬岱一刀斬殺。

真實歷史上的魏延雖然確實是被楊儀派馬岱殺死,但並沒有證據證明有謀反之心,魏延的悲劇純粹是性格原因。魏延隨劉備入川作戰時屢立戰功,被封為牙門將軍,此職位既要為主公出謀劃策,又要統兵征戰,十分重要,可見魏延能力很強。

劉備稱漢中王之後,又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要知道漢中對蜀漢太重要了,占據漢中可以牢牢掌握對曹魏的作戰主動權。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大家都以為漢中太守必是張飛擔任,但出乎蜀漢群臣意料之外竟是魏延,可見其深受劉備的信任和賞識。

劉備死後,魏延又跟隨諸葛亮南征北戰,平定南蠻孟獲之亂,六出祁山北伐,因功被封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並進封南鄭侯。公元234年,諸葛亮死在第六次北伐途中,死前密令大軍後退,由魏延斷後。得知消息後,魏延十分憤怒的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自當率諸軍擊賊,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在得知楊儀帶領大軍退卻後,魏延又率軍趕到楊儀前面,燒毀棧道。

魏延平素性格高傲,和長史楊儀矛盾很深。最終,魏延被楊儀上表誣陷謀反,在率隨從逃往漢中途中,被追趕來的馬岱殺死。

三、李道宗

在薛家將系列故事中,李道宗作為前期的大反派,嫉賢妒能,多次設計誣陷謀害薛仁貴。而在實際歷史上,李道宗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多次提拔有才華的年輕人。況且其和薛仁貴也沒有什麼交往,謀害一事純屬後世文人抹黑。

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范,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李道宗是李淵的堂侄,屬於唐朝宗室。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18歲的李道宗被封為左千牛備身、略陽郡公,並開始追隨李世民征戰。其後幾年,參與了擊敗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勢力的戰爭,並屢建戰功。公元622年,李道宗被任命為靈州(今寧夏吳忠市)總管,期間多次擊退來犯的突厥大軍。

李世民即位後,李道宗又隨名將李靖大破突厥主力,俘獲頡利可汗,掃平漠南地區。之後在西滅吐谷渾,東擊高句麗、北破薛延陀的戰爭中也是戰功赫赫,和李績、薛萬徹並稱為「初唐三大名將」。

公元653年,房遺愛(房玄齡之子)和妻子高陽公主聯合薛萬徹等人陰謀發動宮廷政變,結果計劃泄露,唐高宗命長孫無忌審理此案,而與長孫無忌有宿怨的李道宗也沒有倖免,被判涉嫌參與此案,獲罪流放至象州(今廣西柳州東南),病死於路上。直到武則天得勢後,才被追復爵邑。

四、蘇定方

在《說唐》小說里,蘇定方作為竇建德手下大將,先是用暗箭射殺羅藝,後又用計誘殺羅成,從此蘇家和羅家結下血海深仇。最後蘇定方被羅成之子羅通剖腹掏心而死,可謂是徹頭徹尾的反派形象。

蘇定方少年時就隨父親蘇邕征戰,蘇邕死後,蘇定方先後投奔竇建德和劉黑闥,功勞卓著。劉黑闥兵敗被殺後,蘇定方就歸隱故鄉,不為唐朝效力。

直到唐太宗即位後,蘇定方才重新被啟用。公元630年,蘇定方隨李靖征戰東突厥,並作為先鋒率兩百精騎突襲可汗牙帳。隨後在趕來的唐軍主力配合下,殺的東突厥潰不成軍,斬首萬餘級。

公元655年,蘇定方又隨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即程咬金)征討西突厥,但因程知節不聽蘇定方建議無功而返。大軍到達恆篤城時,住在城中的胡人出來投降歸附,但程知節和監軍王文度竟合謀屠城,並將城中財物搜刮一空。此舉招致蘇定方的強烈反對,怒道:「如此乃自為賊耳,何名伐叛!」最終所有將領都分了一份財物,唯獨蘇定方分文不要。

返回長安後,晚節不保的程知節被唐高宗罷免,並任命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於公元657年作為統帥再次出征。這次西征中,西突厥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被擒,西突厥滅亡。659年冬,蘇定方率軍長途奔襲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滅反叛的思潔國。660年又與新羅聯軍滅掉百濟。四年滅三國,將大唐邊境開拓至裏海(一說鹹海),堪稱唐高宗時第一戰將。

之後吐蕃和吐谷渾又起紛爭,年逾七十的老將蘇定方又被派往邊疆駐守,並於公元667年死於前線,享年七十六歲。

五、潘美

在有關《楊家將》的戲曲、評書等文學作品裡,潘仁美作為大反派,不僅害死楊繼業,而且還導致楊家「七子去,六子回」,是不折不扣的一代權奸。而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卻是對大宋忠心耿耿的開國名將。

潘美最初是在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柴榮手下做侍從,柴榮即位後,潘美受到重用,多次隨軍出征,而且和柴榮手下另一大將趙匡胤關係很好。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潘美自然選擇投靠。北宋建立後,潘美又多次領軍,先後平定南漢、南唐、北漢等割據政權,幫助宋朝完成了對江南和中原的統一,可謂是居功甚偉。

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潘美、曹彬等率大軍分三路北伐遼國,準備收復燕雲十六州。初期潘美一路十分順利,相繼攻下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但東路曹彬卻出師不利,被遼軍打敗,害怕主力損失殆盡的宋太宗就趕忙下詔命北伐的宋軍撤兵。於是,潘美和手下副將楊業就護送著寰、朔、雲、應四州的百姓往南遷移。然而撤軍途中,監軍王侁不理會楊業誘敵埋伏的計策,反而命其直接冒險出戰追擊的遼軍。潘美也猶豫不決,最終同意了王侁的建議。

與遼軍奮力廝殺的楊業率殘部敗退至陳家谷(今山西寧武縣)時,未能得到潘美率援軍的接應,最終被遼軍俘獲,絕食而死。宋太宗聽聞楊業殉國後,十分悲痛,下詔將王侁流放,潘美也被降職三級。雖然潘美不是楊業之死的根本原因,但作為主帥,不得不承擔一定責任,最後也被寫進《楊家將》裡進行了醜化。

六、宋哲宗

在北宋皇帝裡面,宋哲宗可以說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了,不要說宋太祖,哪怕徽欽二帝都要比其更有知名度。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故事,就是以宋哲宗時代(1085年-1100年)為背景。小說第四十九回里,專門描寫了太皇太后高氏臨終時和宋哲宗的一段對話,將宋哲宗塑造成了一個窮兵黷武的形象,並引出遼兵南下,主角蕭峰跳崖而死的悲劇。實際上宋哲宗是少有的雄才大略之主,如果能多活幾十年,宋朝必會迎來中興,更不會有之後的靖康之恥。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宋哲宗趙煦繼位。因為宋哲宗當時年僅十歲,所以由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一向仇視王安石變法的高太后一掌權,就任命舊黨領袖司馬光為宰相,將新法全部廢除,新黨派的章惇、蔡確等人也紛紛遭到貶逐。

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十八歲的宋哲宗開始親政。作為其父親宋神宗的崇拜者,宋哲宗一掌握大權,就召回章惇為相,全面恢復了被廢掉的新法,而且對原來新法里不合理的地方也進行了改進。新法施行幾年後,北宋國力開始上升,於是大宋開始謀劃對西北方向一直虎視眈眈的西夏進行反擊。

自1096年開始,宋軍經過兩次平夏城戰役,擊退了西夏幾十萬主力,並在西夏軍撤退途中進行伏擊,使其損失慘重。在宋軍的強硬攻勢下,西夏被打的差點滅國,只得被迫求和,承認宋是宗主國。

這期間又重啟河湟戰役,收復了被吐蕃侵占的河湟地區(今青海省東部),迫使吐蕃首領遣使入貢。

可惜天不假年,就在宋朝穩定西部邊境,準備與遼軍決戰時,一向身體不好的宋哲宗突然病重,於1110年正月在福寧殿病逝,年僅二十五歲。因宋哲宗死時無子,嫡母向太后力排宰相章惇之議,擁立端王趙佶為帝,是為宋徽宗。二十五年後,宋徽宗和其子宋欽宗被攻入汴京的金兵擄去北方,北宋滅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