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高更:滿地都是六便士,可他偏偏喜歡月亮

陸三十 發佈 2022-07-18T13:41:33.777279+00:00

在現代派以前,在印象派之後。 想要月亮,六便士就不能嫌少。1903年5月8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死於離家鄉一萬多公里的南太平洋小島——大溪地。英國作家毛姆在探訪過大溪地之後,以高更為原型,創作了小說《月亮和六便士》。

在現代派以前,在印象派之後。 想要月亮,六便士就不能嫌少。

1903年5月8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死於離家鄉一萬多公里的南太平洋小島——大溪地。

英國作家毛姆在探訪過大溪地之後,以高更為原型,創作了小說《月亮和六便士》。

書里的男主角本來有著穩定多金的工作,躋身歐洲的上流社會,但他忽然著了魔一般辭去工作,拋妻棄子改行畫畫,並開始了流浪生涯。這正是高更一生的演繹。

其實,也正是因為這些「擰巴」的經歷,才讓高更能夠成為世界級的大畫家。

高更1848年出生於巴黎。卻在1歲時舉家離開法國來到秘魯。在秘魯首都利馬生活。這裡是融匯了高度文明和野蠻,奢華和髒亂為一體的城市。這裡有最洋溢的熱帶風情,蔥蘢的植被,芬香濃郁的鮮花,波光粼粼的藍色海洋,環繞城市的黝黑山巒。

這的一切都是那樣的迷人,對於幼小的高更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我想,也許從那時開始,就註定他未來的人生,一直在尋求那個夢想中的童年裡的熱帶島嶼。也許從那時起,就註定他會在人間天堂大溪地,度過他最特立獨行又值得紀念的一生。

17歲時高更決定出海。那時候他被盧梭的思想 ,覺得在未開化的世界裡,人們以一種高貴的野蠻人的方式生活著,自由分享食物和性愛。而身在文明社會的他,夢想竟然是,有朝一日可以成為這樣的野蠻人。

通過三個標籤,來看看他的經歷是如何讓他成為藝術大師的。

第一,一名中年逃離的夢想家。

高更要逃離什麼呢?

首先,在工作上,高更想要逃離無聊的工作。

在35歲辭職之前,高更是一名巴黎的股票經紀人。收入頗豐,家庭美滿。

自他從業以來,便將業餘時間用於繪畫,並結交了一批藝術家好友,到1882年,高更已經連續數年參加印象派的畫展,可以說在繪畫藝術上小有成就。而就在同年,法國的股票市場大崩盤。面對這樣的情勢,高更選擇了辭去工作,專心於藝術創作。

1885年年初,高更成為魯貝迪里防雨布股份公司駐丹麥的代理人;6月,與家人決裂,帶兒子克勞維斯返回巴黎,住在弗雷明胡同。

1886年,參加印象派第八屆畫展,5月15日至6月15日在拉菲爾特街展出;6月,把克勞維斯送進安東尼寄宿學校之後,他首次去布列塔尼半島,到了阿旺橋;8月,與愛米爾-貝爾納相遇;11月,返回巴黎,與文森特·梵谷相識;12月,患病住院一個月,生活貧困。1887年4月10日,與法國畫家查理·拉瓦爾乘"聖納澤爾"號船先後到巴拿馬、多拔哥、馬提尼克島;12月,返回法蘭西。

此後為了賺錢,他從事過各種各樣的工作,比如海報張貼、碼頭苦力……可以看出,高更下決心拒絕把繪畫創作以外的工作當事業耕耘,為了貼補生活,他寧願去做那些靈活的、暫時性的、體力性的工作。

1888年,返回法國後,身無分文,寄居在朋友埃米爾·蘇菲奈克家(布拉街29號);10月初,應塞呂西斯之請指導他創作《護符》一畫;10月-12月,前往南方城市阿爾與文森特·梵谷相聚共同創作,直到同年聖誕節;同年,首次在布索和瓦拉東家舉辦個人畫展;同年,創作《說教後的幻覺》《洗衣婦》《瑪德琳·伯納爾肖像》。

其次,在逃離的過程中,高更獲得了藝術的靈感。

辭職後的高更發現無法養活家庭,先搬至里昂,後到哥本哈根。這完全是因為經濟上面臨困境,不得不尋找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或者投奔妻子的家庭。但這個過程並不順利,他在哥本哈根與妻子鬧崩後,二人分居。再一次的,因為貧窮,高更選擇了法國北部的布列塔尼,而這個決定改變了他接下來的「搬家方向」。

1901年,在大溪地的生活費用過於昂貴,高更賣掉他的土屋,遷至馬克薩斯群島中多米尼加島上的一個小村鎮阿圖奧納,把自己的新茅屋起名為"快樂之家"。

1902年4月,將完成的近20幅作品寄往巴黎的代理商伏拉爾;8月,心臟病加重,雙腿布滿濕疹,已經無法醫治,梅毒病菌也在日益侵蝕著他的軀體;同年,因為疾病不能作畫,便改為寫作,先後撰寫完成了《一個藝術學徒的私語》《之前之後》。

1903年3月13日,高更再次為保護土著人的利益而遭到非難。由於憲兵吉施奈依的誹謗,高更被殖民當局判處監禁3個月,罰款500法郎。他不服判決,想要上訴,但無法籌集去大溪地的路費,處境十分悲慘;5月8日上午11時,保羅·高更去世。人們在他的畫架上看到的是一幅尚未完成的風景畫,題名是《雪中的布列塔尼村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