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大名山能有多絕,一眼便終生難忘 | 一生必訪的108佛教聖地

華人佛教 發佈 2022-07-19T21:42:09.902964+00:00

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並對我國的宗教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佛教的盛行,我國各個地方也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形成了如今風靡中外的佛教五大名山。

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並對我國的宗教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佛教的盛行,我國各個地方也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形成了如今風靡中外的佛教五大名山。

它們分別是供奉文殊菩薩的山西五台山,供奉觀音菩薩的浙江普陀山,供奉普賢菩薩的四川峨眉山,供奉地藏菩薩的安徽九華山,以及供奉彌勒菩薩的浙江雪竇山。

今日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佛教五大名山,感受海天佛國、清涼之地的自在。


01

文殊菩薩道場——山西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在很多人眼中,一直以為五台山只是一座山的名字,其實是有五座山峰,其最高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地區的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美稱。五座台頂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化身,又稱五方文殊。



五台山朝聖,朝拜台懷鎮黛螺頂的五方文殊為小朝台,登五個台頂朝拜五方文殊為大朝台。


釋迦牟尼佛說「東方有國,名曰震旦,其土有山,號曰清涼。」佛在三千年前就說了這個山。在宋朝以前,凡是到五台山的人清淨虔誠,那時人心裡清淨,清淨就是沒有煩惱。

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佛教徒心中的聖地,當年虛雲老和尚從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耗時三年,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後來得到文殊菩薩化身文吉來救他,且夢見他母親,因他朝拜的功德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大家可以翻開虛雲年譜,就會看到這些故事。

五台山又被稱做清涼世界,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得到智慧了,可以滅除自己過多的欲望,就可以得到清涼。

吉祥經說:應與智者交,勿近愚痴者。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我們將朝聖之行稱之為:「脫胎換骨」,把一切所有的煩惱在這裡淨化,感受五台山的清涼。

這是佛的慈悲,安放在紅塵的一片淨土,信仰與藍天共生,這裡會將你的思想,洗滌得一片祥和。


這裡沒有霧霾,只有寧靜、安詳和讓人感動的滄桑,在梵音、晨鐘暮鼓、風鈴聲、鳥語的伴奏下,構築成佛國特有的交響樂,在華北之巔的蒼穹下迴蕩,將你帶入佛國淨土!


02

觀音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是全國最著名最靈驗的觀音道場。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大士。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辰、得道、出家三大香會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菸繚繞,一派海天佛國景象。




普陀山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狹長,面積約12.5平方公里。島上風光旖旎,洞幽岩奇,雲霧繚繞。因屬於海島,海拔不算高,最高海拔佛頂山約291米。

浪漫壯闊的山海風光,曾經引發了無數詩人文豪無限遐想。他們跋山涉水而來,不吝筆墨,為普陀山寫下了許多傳世名篇。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王維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這是唐朝王維寫給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的臨別贈詩,唐代時,日本派遣了幾百名遣唐使(相當於現在的留學生)到大唐學習。阿倍仲麻呂是其中最出名的學生,他改了中國名叫「晁衡」,跟王維、包佶等人交情不錯。天寶十二載,他在普陀山附近渡海回國探親,王維就寫了這首《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贈別詩。


王維這首詩說的是:東海上有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鰲,眼裡紅光迸射的大魚。日本在滄海的盡頭,還是孤島,你要是回到祖國,我們以後就很難通音訊了。

果然,阿倍仲麻呂剛出東海就遇上颱風,船在海上漂了幾天幾夜。在長安的王維聽聞消息,以為小晁魂歸天外了,又寫了首詩悼念這位「為兩國人民友誼作出突出貢獻的國際友人」,還好,這次王維的詩沒有言中。但是後來小晁要回去探親也就小心多了,最後終老於長安。

王維的這首詩中,其實也暗暗隱喻了「觀音不肯去」的傳說。




《普陀山志》記載:唐朝時期,日本僧人慧鍔入唐求法,從五台山請回觀音像一尊,欲回到本國供奉,船行至普陀山時,遇怒海翻飛,船身觸礁,不得前行。慧鍔領會觀音不肯東渡,便靠岸留下佛像供奉,這就是後來的「不肯去觀音」。1980年,為紀念慧鍔等人事跡,潮音洞上建了「不肯去觀音院」。


「不肯去觀音院」臨海而建,獨攬海天遼闊勝景,殿院內雅致清靜,紫竹幽幽,浸潤著佛韻禪音,一枝一葉,也好似充滿了靈氣。

雋雅秀美的古詩詞裡,不僅記錄著普陀山的無限風情,還有一個個令人神往的傳說故事,快來跟著詩詞暢遊普陀山,不負好時光!


03

普賢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鬱氣息。山上多古蹟、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遊、休養、避暑、禮佛目的地之一。



關於峨眉山有很多神奇美好的傳說,在峨眉山清音閣上行至萬年寺的游山道上,有一座名叫「白龍洞」的寺廟,相傳這裡就是蛇仙白娘子修煉的洞府。很久以前,有一條白蛇,在峨眉山白龍洞修煉已久,已有幾分法力,游至天庭,偷吃了王母娘娘蟠桃園的蟠桃,道行大增,又回峨眉山繼續修煉,終成蛇仙。

後來蛇仙白娘子,十分眷戀人間美景,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便與青兒結伴同遊。在杭州西湖,遇到來峨眉山採過藥的許仙,動了芳心,締結良緣,成為佳話。








進山既是美景,天下名山牌坊在這裡歡迎你,歷史悠久的報國寺在蔥鬱中等你,尋著雲走進峨眉山,生活不該被一些瑣事困擾,你的幸運只是在山巔等待。



04

地藏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最高峰為十王峰,海拔約1345米。

九華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蹟眾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佛像1500餘尊,藏有明萬曆皇帝頒賜的聖旨、藏經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餘件。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了這片雄奇俊美,千百年來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更是絡繹不絕,對於九華山的奇秀風景,李白言「靈秀」,王安石曰「雄奇」。

九華山以地藏菩薩道場聞名天下,公元719年,新羅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唐,卓錫九華,苦心修行75載,99歲圓寂,因其生前逝後各種瑞相酷似佛經中記載的地藏菩薩,僧眾尊他為地藏菩薩應世,九華山遂闢為地藏菩薩道場。

九華山的幾十座寺院,依山而建,造型各異,他們或散落在民居房間,或雄踞在山巔之上,千百年來,他們與晨鐘暮鼓,日出雲海相伴,與這靈秀的山景渾然一體。




去化城寺,感受底蘊深厚的人文精華;到百歲宮,恰逢日出時的天然睡佛;到天台寺旁,遇見雨後磅礴的雲海;望著眼前古樸的黃牆,走過厚重的山門,耳邊傳來的,都是誦讀的聲音,此刻,心中縱有萬般丘壑,也已然放下了。



在這裡,遠離城市的紛擾,擁有的只是善信若水的梵音裊裊,溫潤如玉的禪意浸染。在這裡,佛學求善,哲學求真,求一片心靈的淨土。到這裡,靜觀萬象,修身養性,體會生命最初的自由。



05

彌勒菩薩道場——雪竇山





一座山,因一道聖旨而名揚天下

一座山,因高僧輩出而千古流轉

一座山,因一尊大佛而道場重興


雪竇山位於浙江寧波市奉化區,被譽為海上蓬萊,陸上天台,著名詩人王心鑒曾寫下:憑欄妙高台,塵心由此渡。這裡有全球最高的銅質坐姿彌勒佛佛像。




雪竇山也被譽為「四明第一山」,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的佛教名山,位於雪竇山心的雪竇寺,創於晉、興於唐、盛於宋,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宋時名列天下禪院「五山十剎」之一,明時位居「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之一,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高僧輩出,與天竺天寧萬壽永祚寺、南京蔣山太平興國寺等9寺並稱「天下禪宗十剎」。



據寺志記載,西晉元康元年(291),有尼結廬山頂,名「瀑布院」,是為雪竇山梵剎開創之始。咸平二年(999),宋真宗賜寺額「雪竇資聖禪寺」。宋景祐四年(1037),仁宗因彌勒感應而夢遊雪竇山,故敕名「應夢名山」。



據載,五代梁時有一位奉化長汀人,稱他「長汀子」,於岳林寺出家,法名「契此」。他長得蹙額皤腹,笑口常開,常杖荷一布袋,向人行乞,自稱:「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人稱「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常在雪竇寺弘法。其舉止雖看似瘋癲,實則蘊藏深意。乃是以種種應化事跡教化眾生,使令悟曉真諦。

布袋和尚在圓寂時曾自作一首別世偈: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從此,隨著其傳奇逸事的流傳,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的說法便日漸傳揚開來。



1932年,太虛大師就任雪竇寺方丈,弘揚「慈宗」,並將雪竇山奉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奉雪竇寺為彌勒根本道場。



1987年趙朴初視察雪竇寺時曾寄語:「雪竇乃彌勒應化之地,殿內建築應有別於他寺,獨建彌勒殿,並稱雪竇為五大名山。」



1988年,雪竇寺正式對外開放,接待中外遊客,服務四方信眾。2005年,經國家宗教局批准,開始建設露天彌勒大佛。

今天,人們走近雪竇山,遠遠就能看到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像。從瀑布邊茅廬里僧尼的清幽苦修,到山林中講堂里法師的與時俱進;從金鑾殿上飄來的一紙敕書,到乳竇峰上修建的一座大佛;從千年古剎禪門法窟的學侶參修,到應夢名山彌勒道場的緇素雲集,雖未曾一一領略古剎的興衰沉浮,卻也讀誦到祖師大德禪燈晦暗時發的大行願。

來五大名山吧,與紛擾的世間先暫時告別,放下繁雜的瑣事,去體驗一座山,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歡笑。

圖片來源 | 十願百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