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怎樣才能養育出不那麼玻璃心的孩子

蘇小妹頻道 發佈 2022-07-20T14:08:13.997707+00:00

吳軍博士在《見識》這本書中講過他的一段經歷,他在清華當過班主任入學的時候,一個年級200多名新生都是原來學校最頂尖的學生,但到了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總要有最後一名,總要有最後1/3的學生,這時候哪些人具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哪些人是玻璃心,馬上就看出來了。

這兩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一個新聞,某某中小學生因為被家長或老師發生衝突,最後選擇輕生。

每當這種時候,批評孩子的家長和老師,就會成為被譴責的對象。

但實際上,除了家長或老師的教育方法問題,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同樣被老師或家長批評指責,有的孩子就能承受,有的孩子明顯承受力就要弱一些。

所以很多家長也慢慢意識到,怎麼樣讓孩子不要那麼玻璃心,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一、玻璃心的人一輩子都是大問題

吳軍博士在《見識》這本書中講過他的一段經歷,他在清華當過班主任入學的時候,一個年級200多名新生都是原來學校最頂尖的學生,但到了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總要有最後一名,總要有最後1/3的學生,這時候哪些人具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哪些人是玻璃心,馬上就看出來了。

前一種人,他們可以跌倒,但是會爬起來不斷前進,對於後一種人即使老師費盡心思給予各種幫助,也還是走不出心理陰影。

後一種人並非智力、能力和知識儲備不如別人,而是從小被養成了一顆玻璃心。

而這樣玻璃心的人,在人生這場長跑中,想要收穫幸福和成功,就會困難重重。

因為人生的賽場,除了比的是你的知識儲備,更比的是耐力,抗挫折能力以及心態。

而動不動就玻璃心的人,之前在家裡可能有人慣著。但是走上社會,就沒有人來估計你的「玻璃心」了。所以可能受挫的感覺就會比較強烈。

所以這也告訴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要有意識地磨鍊ta,讓ta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這樣,在人生的賽場上,孩子才能更加從容淡定,也更容易堅持到最後。

二、如何才能養出不那麼玻璃心的孩子

那麼,父母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出一個不那麼玻璃心的孩子呢?

在李玫瑾老師的《心理撫養》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不要捨不得斥責孩子,如果父母在該斥責時不斥責,反而容易養出一個玻璃心的孩子。

那麼,如何才能養出一個不那麼玻璃心的孩子呢?

李玫瑾老師認為,養孩子,要在之前對他有恩的基礎上,立威於他,訓練他的心理承受力。

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父母要在孩子成長的早期,給足孩子溫暖和陪伴,這樣,你以後訓斥或管教孩子,他才會聽你的。

其實,這個道理不光放在父母教育孩子,放在老師教育孩子上也是一樣的。

記得我曾問過一個當老師的同學,現在的很多孩子,敏感脆弱,自尊心超級強,打又不敢打,罵又不敢罵 那要怎麼教育呢?

同學說,,那就要求老師,先和孩子建立感情和信任,真正走進孩子心裡。這樣,你不管是批評他還是斥責他,甚至適當地打屁股,打手心,孩子也不會記仇的。因為他願意聽你的,知道你是為他好。

第二層,在給足孩子溫暖和愛意的基礎上,要有意識地讓他經歷挫折,訓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看到這裡,讓我想起很多父母,因為太愛孩子,打也捨不得,罵也捨不得,導致孩子在家裡太過順遂,去到學校里,社會上,當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順著他時,就容易受挫折。

這一點上,我覺得郭德綱做得很好。

他在教育兒子郭麒麟的時候,非常嚴格,遇到兒子做錯事,都會嚴厲地教育他。因為他覺得:「孩子只有在家裡經受了足夠的打擊才能面對外界的壓力。」

在他這樣理念教育下的郭麒麟,皮實,有教養,有眼力見兒,特別受圈內前輩的喜愛。

所以你看,父母教育孩子,並不能一味地包容溺愛孩子,而是要在家裡,適當地讓他經受些挫折。這樣,孩子才能成長得皮實,耐摔打,不那麼玻璃心。

寫在最後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活得快樂、成功。但是,如果孩子有一顆玻璃心,遇到事情很容易就氣餒放棄,甚至走極端,那麼不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很難真正過得幸福平順。

如果想要孩子在人生的長跑中,經得住各種風風雨雨的洗禮,最終到達成功幸福的彼岸,父母從一開始,就要意識地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讓他慢慢變得不那麼玻璃心。

所以在家裡,給孩子一些適當的挫折訓練,讓他慢慢變得皮實,耐摔打,就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