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民告誡肖若蘭:寧要九十九,不要一百一

陝西戲曲廣播 發佈 2022-07-21T15:47:30.289293+00:00

1952年,肖若蘭從三原的明正社回到易俗社,從此步入她藝術生涯的黃金季節。她回社時正趕上西北演出團排戲參加全國會演,肖若蘭便直奔演出團,趕排《游龜山》。那時的演出團里真是人才濟濟,名家薈萃,導演組就有馬健翎、封至模、李正敏、何振中、宋上華、韓盛岫、惠濟民等人。

1952年,肖若蘭從三原的明正社回到易俗社,從此步入她藝術生涯的黃金季節。她回社時正趕上西北演出團排戲參加全國會演,肖若蘭便直奔演出團,趕排《游龜山》。那時的演出團里真是人才濟濟,名家薈萃,導演組就有馬健翎、封至模、李正敏、何振中、宋上華、韓盛岫、惠濟民等人。肖若蘭演出的一出《藏舟》,傾倒了無數的觀眾,那年她只有十八歲。

從演出團回易俗社後,肖若蘭師從王天民,王告誡她說:易俗社的戲嚴謹規範,不能按江湖那一套去演,藝術講究含蓄、穩健,意到即可,切莫過火,寧要九十九,不要一百一。並諄諄教導她要深沉、細膩,博採眾長,融匯貫通,才能自成一家。以前演戲是為了度日餬口,現在演戲是為了追求高層次的藝術價值,在易俗社這幽雅的藝術氛圍中,肖若蘭在眾名家的悉心培育下,逐漸構造營建著自己的藝術殿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流派。繼1952年全國會演之後,她又以一折《藏舟》在1956年陝西省會演中榮獲一等獎。從此,《藏舟》便成為肖若蘭的一絕,鐫刻在秦腔藝術的史冊上。

編輯/劉軍 審核/楊瑤 終審/李承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