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是怎樣創生的?

伏羲文化研究 發佈 2022-07-22T09:03:30.759604+00:00

伏羲畫卦——中國郵政作者:劉真靈談起伏羲,在山東濟寧鄒城都知道,郭里有個鳧山,海拔不高,它構成了正統思想的延續。伏羲和女媧曾在鳧山生兒育女,繁衍人類,山腳下有羲皇廟。那麼,伏羲是誰?伏羲之名是怎樣出現的?怎麼在郭里鳧山有祭祀廟宇?由此,開啟我們探討學習的內容。

作者:劉真靈

談起伏羲,在山東濟寧鄒城都知道,郭里有個鳧山,海拔不高,它構成了正統思想的延續。伏羲和女媧曾在鳧山生兒育女,繁衍人類,山腳下有羲皇廟。那麼,伏羲是誰?伏羲之名是怎樣出現的?怎麼在郭里鳧山有祭祀廟宇?由此,開啟我們探討學習的內容。

概括來講,伏羲是中國古史神話傳說中一位重要的人物,考古科學越來越證明伏羲距今至少8000年。定位是:伏羲是百王先、三皇之首、中華民族始祖、中華龍的鼻祖,中華文化始祖。所有這些,都是通過文人、官方、民間三種途徑創製而成,塑信傳承到今天,名號比較複雜。一種情況是官方和文人表述為:伏羲、羲皇、太昊、人祖、人祖爺、人宗爺等20多種。出現「伏羲」超過3000條;出現「包犧」超過500條;出現「羲皇」200條;出現「太昊」超過120條。所有這些均與伏羲漁獵、畜牧活動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因是歷代口頭傳承,只是記音符號,無特殊含義。王獻堂先生語:「伏羲十名,皆因異字同稱,不能以一義通釋,皆非真諦也。」因為,伏羲之名在定型前是活在人們的口頭傳說中的神話人物,因此記錄者往往會依照其發音而以同音字記錄下來,於是形成了種種不同的寫法。至於民間稱呼就比較簡單了:多以爺、人祖、人祖爺、人宗爺稱之。

一、神話創製下的伏羲---三皇之首

(一)神話傳說中的伏羲

伏羲的創世神話大體產生於春秋晚期到戰國早中期。認為伏羲是人世的上帝,一代接一代,都稱伏羲,既是神,也是人,既具有神格,也具有人格。代表的是遙遠的遠古時代的「英雄人物」的集合體。

(二)文獻典籍中的伏羲

先秦文獻典籍中,有伏羲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戰國中葉《管子》《荀子》《莊子》《商君書》《左傳》《戰國策》等史書。此時,「伏羲」乃是上古帝王的稱號。(但在孔子、孟子著作中皆不言伏羲) 記載上古帝王的文獻典籍,最早要數西周的《詩經》,還有《周易》的卦、爻辭。皆言:「商和周兩族都是由上帝生下來,各有自己的宗神……」。

巨幅絹畫表現伏羲散發披鹿皮赤足坐在岩石上,其足下有烏龜與八卦。畫中人物造型自然,筆墨生動。伏羲面龐寬厚,雙目有神,頜下黑須飄灑,神采奕奕。畫石的筆法則較為粗獷,運用的是馬家典型的斧劈皴。圖上有宋理宗所書敘傳,馬麟在畫面右下角以小字恭敬地題款:「臣馬麟畫。」 馬麟創出來的《伏羲坐像》與流傳至今的《宋理宗像》在相貌上較為相似。象徵宋理宗是道統的傳人,他的即位是正統,系天命所歸。伏羲女媧兄妹滾磨成親傳說的故事,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特別是在山東的鄒魯文化區域傳承了上千年,由於它產生歷史的久遠性和發展演進的多元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1)從全國看:目前喊得很響的生於成紀、長於新市、終於宛丘的甘肅--河北--河南三角區。

(2)從區域看:目前普遍認可的生於雷澤、長於鳧山、終於淮陽的「成陽(泗源)--鄒城--淮陽」三角區。

(3)從山東看:以鳧山為中心,南到棗莊市的嶧城,北到泰安市的泰山之陽,東到臨沂市的費縣,西到菏澤市的巨野這一區域,幾乎囊括了整個鄒魯地區,有祭祀伏羲的廟宇20處,是全國伏羲文化集中分布的地區,形成了一個以鄒城鳧山為中心的伏羲文化圈。泗水3處;鄒城3處;微山3處;滕州3處;棗莊山亭3處;兗州1處;費縣2處;嶧城1處;巨野1處;泰安1處;嘉祥1處;曲阜1處;單縣1處。

(4)從鄒魯看:鄒城、滕州、微山,是伏羲文化的核心分布區。

細讀《莊子》會留意,在《莊子》中提及伏羲的地方共有五處,但值得注意的是,對這五處加以對比,會發現即使同是出自《莊子》,伏羲的描述也存在不同。 《莊子·內篇·人間世》:「是萬物所化也,禹舜應物之所紐也,伏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莊子·內篇·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伏戲氏得之,以襲地母……」

《莊子·外篇·田子方》:「古之真人……伏戲、黃帝不得友……」

《莊子·外篇·繕性》:「道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 」

《莊子·外篇·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犠氏、神農氏……」

可以看出,在《莊子》中的伏羲,共有「伏羲」「伏戲」「伏犠」三種不同寫法。而《胠篋》中的伏犠,位在軒轅氏之後;但《田自方》與《繕性》中的伏羲,則位在軒轅氏之前。而從《莊子》開始,直到伏羲定型為止的典籍之中,伏羲的名號也駁雜不一,包括「虙戲」(管子)、虙羲(史記)、包羲(漢書)、炮犧(漢書)、宓戲(禮記)、雹戲(楚帛書)、包犧(周易)、庖犧(拾遺記)等多種寫法。從並無定字可以看出,此時的伏羲屬於未定型的、生成中的神話人物。

(三)「神話歷史化」中的伏羲

戰國末年,伏羲開始逐漸有被神化的現象。「五德終始」說,產生三皇五帝古史系統。各種緯書開始把伏羲由上古的民族部落首領或英雄,變成為人間的帝王,後成為三皇之首。 「三皇」一般指的是: 伏羲、女媧、神農;天皇、地皇、人皇;伏羲、神農、祝融;伏羲、 神農、黃帝。

中國傳統的神話系統與封建帝王專制政權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古史系統,即「三皇五帝」。《史記》自黃帝開始講述,首篇為《五帝本紀》。後來,唐人司馬貞又作《三皇本紀》補全《史記》。只是後世多不採納。「三皇五帝」的世系,大略敘來有開天闢地的盤古;俯察天地、治八卦的伏羲;整理天地、造人的女媧;發明房子的有巢氏;發明火的燧人氏;發明農業的神農氏;還有太皞、少昊、炎帝、黃帝等等。

上面這一套神話體系是經過春秋末期、戰國時期、兩漢時期的各派學者的統合加工,最後形成的一套古人深信不疑的古史系統。而直到清代學者夏曾佑研究指出盤古的跟腳,才在學術界將盤古從開天闢地第一神的寶座上拉下馬。但是古人仍然對伏羲、女媧等的古史系統深信不疑。這套神話體系是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正式形成的,因此儒家學者起到了主導作用。

(四)結論

神話人物的產生,最初多來自於對祖先的崇拜,由一開始的英雄特徵的祖先逐漸被神化,而成為氏族的保護神,後來宗教概念增強,終成為最高主宰天神,如:東方大帝--太皞。又由於部族的戰爭、兼併、融合,傳說中的始祖神形成帝王或英雄。至此,神話與歷史完全接軌。到了漢代正史系統建構成型。 可以看出,在先秦時期的伏羲,只不過是模糊的上古聖王,無論身世、事跡、容貌,甚至名字,都只有模糊的範疇。

作者簡介:

劉真靈,高級講師。長期致力於鄒魯文化、伏羲文化、人文地理的研究。現為全國中小學鄉土文化教材編委、伏羲易經文化研究會業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管理科學院學術委員、濟寧伏羲文化學會副會長、濟寧市中華文化促進會鄒魯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已出版《鄒城鄉情》、《在行動中創造教育》、《知識拯救生命》、《儒學經典教育叢書》、《鄒魯鳧山話伏羲》、《嶧山志》、《嶧山詩墨跡選》等多部專著。

圖文編輯:

黃艷生,濟寧伏羲文化學會專家顧問團副團長,濟寧市中華文化促進會伏羲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濟寧市伏羲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安徽亳州譙城區藥用動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等。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疑問或侵權,請與平台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