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碑佐證大禹死於「㾟疾」,葬於「稽堂」

自然居客 發佈 2022-07-24T00:11:45.954643+00:00

西安謝子展,把《禹王碑》全文譯出,內容之珍貴,考證之契合,實在驚人。下面把七十七字譯文完整展列如下:「承帝夏脈,魅痟僕御,州痛永殪。

引子

西安謝子展先生,歷時兩年把《禹王碑》全文譯出,內容之珍貴,考證之契合,實在驚人。下面把七十七字譯文完整展列如下:

「承帝夏脈,魅痟僕御,州痛永殪。禹破淵門,脊躬婁沙,北置弇臿,奠取汲溉,為舞嶽麓。㾟昶泉去,操喪見發,瑤來求附。家棄祀離,楚崇率姒,裹盛桴徒,葬稽堂祈羕。南蜀莽盲,久質畏苗,煥冊莫罪,寧朋永冀。」


①「承帝夏脈,魅痟僕御,州痛永殪。」

「承帝夏脈」即繼承夏帝顓頊法統,「魅痟僕御」即魅力影響於濮陽西水坡龍虎墓(顓頊帝丘),統御「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②「禹破淵門。脊躬婁沙。北置弇臿。奠取汲溉。為舞嶽麓。」

「禹破淵門」即大禹開鑿洛陽龍門伊闕(即一門峽「淵門」),「脊躬婁沙」即禹親自負簍背砂運石,「北置弇臿」即在邙山口設置「弇臿」(開合閘門),即洛汭入黃河的二門峽(古開封閘口),「奠取汲溉」即用閘口以調整水位,蓄水及灌溉。「為舞嶽麓」即嵩山腳下,史稱「三川並流」,禹契及伯益一開「魚躍龍門」的一門峽伊闕,二開「水漫金山」的二門峽邙山口,三開「愚公移山」的三門峽平陸砥石山,實現「三川並流」入荷滎澤及黃海(為舞嶽麓)…如圖所示:







③「㾟昶泉去。操喪見發。瑤來求附。家棄祀離。楚崇率姒。裹盛桴徒。葬稽堂祈羕。」

「㾟昶泉去」即大禹為開龍門伊闕,親自負婁背砂,最後因「㾟疾(腳疾→腳氣)」而病死,「楚崇率姒,裹盛桴徒,葬稽堂祈羕」即懷抱綠松石龍(率姒),以聖浮圖→抱龍葬禮,葬於(嵩山楚地),即二里頭3號宮殿(稽堂)貴族墓!如圖所示:


「姒」即龍,「率姒」即抱龍,也叫禹貢/司空/共工/水政,「裹盛桴徒」即梵語「裹聖浮圖」,即入殮「圓寂」之義。

發現大禹「率姒→又乙」銘文

當然,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發現了大禹銘文「率姒",如圖所示:

在安陽殷墟亞長墓青銅圓斝上發現了率姒「網紋手」符號,甲骨文叫「抱乙」,漢字即「禹」,字形為取,禹王碑即「率姒」!如圖所示:

二里頭率姒抱龍人並得到三星堆青銅大立人「抱蛇禮」佐證,何駑老師認為是祭司/伶官/巫師,兩者形式高度契合,如圖所示:

圖騰對比甲骨文「姒」即二里頭綠松石龍形象!和濮陽西水坡龍虎墓的蚌殼龍一脈相承,代表顓頊和大禹司空水政權力之義,史稱禹姒和率姒,如圖所示:


而禹姒被商契鑄成姒鼎,即二里頭金文其鼎!如圖所示:

殷墟亞長墓也出土了率姒「十字手」銘文,經銘文解讀即啟,如圖所示:


二里崗牛胛骨卜辭也出現率姒「又乙」和「又其」符號,佐證二里頭二里崗與禹契有關係,符合史載「契長佐禹治水有功」及「禹生啟」事件,如圖所示:

二里頭貴族墓抱龍人以率姒禮入葬,骨骸經C14檢測,年齡為38~40歲之間,符合禹因㾟疾早逝情況。而亞長墓又位於殷墟宮殿宗廟區內,符合《史記》殷本紀「契受子姓,為司徒啟,封商地」之記載,如圖所示:

所以說明二里頭與三星堆及殷墟都是率姒禹跡!安陽殷墟,應是契建啟之地,經銘文解讀婦好墓即是啟祠,亞長墓為啟墓。殷墟即亞長古稱北蒙之地,符合契都殷墟洹北商城之考古,如圖所示:

婦好墓再鑒

而婦好墓經銘文鑑定,恢復其商契的「母辛宗」夏啟祠堂本來面目,否定了郭老的商王武丁貴妃墓鑑定,如圖所示:

帚銘文

「帚」銘文外形酷似一棵樹,對比甲骨文和史料內容,及文物對比, 應該是三星堆青銅樹形象,如圖所示:

含義也就是《山海經·大荒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九鳥居下枝,一烏居上枝」,輪流值日之木。即史載/禪讓制華表木,如圖所示:

女銘文

婦好「女」銘文,許慎說是女人,兩點為乳,但經過三星堆文物對比,反而更象跪坐面具人形象,兩點是面具雙眼…如圖所示:

與此同時,婦好銘文禮器中也陸續發現了跪坐面具人形象,說明銘文女和跪坐面具人之間,的確存在某種關聯…如圖所示:

含義也就是《山海經》「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史記叫司徒夏啟…其實就是戴龍虎面具的少昊顓頊繼承人,與二里頭及濮陽西水坡/石峁/良渚龍虎圖騰有繼承關係。如圖所示:

子銘文

甲骨文「子」頭上有「三條線」,與金文「子」不一樣,為什麼?再觀察一下如下兩枚「婦好銘文」:

為什麼兩枚「婦好銘文」中都沒有「子」?只有一隻玄鳥為代表?說明什麼?我考證為「子」不是兒子,而是「玄鳥」…根據史料分析,應是大汶口陶文及廟底溝的「鳥負日」符號傳承!


也就是《山海經·大荒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及《淮南子·精神篇》中「日中有陵烏」…郭璞註解說「中有三足烏」。《大荒東經》中說「有葛國,黍食,使四鳥…」《大荒南經》說「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金沙遺址出土使四鳥金箔文物,如圖所示:

經考證,「金烏負日」源流圖說,自出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的「雙鳥負日」骨雕和「雙鳥朝陽」牙雕,可說是最早的「金烏負日」的資料。如圖所示:


啟的十字符號一直當作「亞/甲」或「少昊太陽」解,我也一度如此認為!但當我看甲骨文棄後,就明白大家都錯了,十字上加個日,不就是子嗎?十字是鳥形,子為負日鳥形,即少昊玄鳥也!俗稱太陽鳥!是大汶口和廟底溝圖騰!所以結合《史記》「少昊孺顓頊」史實分析,婦好銘文即是夏商結盟為啟符號,公式為:顓頊高陽氏+少昊玄鳥氏=夏啟子符號!如圖所示:

而婦好銘文出自周鼎之上,說明什麼?說明婦好是周人對「啟」符號的理解,也是對禪讓制最形象的表達!網友都說象個有父有母有子女的大家庭,我認可!借用三星堆青銅樹表示更準確,如圖所示:

那麼,亞長墓和婦好祠,就是契的「一祠一墓」,形成「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之殷墟宗廟啟制了,十分印合!如圖所示:


從而證實二里頭禹墓與二里崗和殷墟,即《史記夏本紀》「禹生啟」和「殷革夏命」的夏商王權轉換關係!同時利用綠松石龍圖騰追蹤,又發現了僕陽西水坡龍虎圖騰,證明「鯀生禹」也客觀存在,如圖所示:

那麼「禹生啟」,就不是《史記》認為的禹生兒子啟了,而是禹禪位於啟!雖然啟契棄寫法不同,但銘文和發音完全一致,都是「又其子/子又其」義!所以啟和棄即契也!自周代以後訛傳至今!司馬遷把棄契當成同父異母的哥倆,許慎主觀臆斷,認女為婦,認母為女,自然造成郭老錯譯成婦好貴妃…

「㾟」與花椒

「㾟」通涉疾,一種腳疾(網友稱腳氣)!根據C14檢測,二里頭「抱龍人」骨骸亡齡37~40歲之間,符合大禹因腳㾟而早逝及「三過家門而不入」積勞成疾史傳。另外,殷墟亞長的遺骸發現嵌有花椒,推測花椒的作用是古人對屍體的防腐處理手段,如圖所示:

花椒,又稱「蜀椒」,與大禹、契都有關聯,川俗雲:「蜀人命都是花椒給的」,大禹治水,腳因常年泡水而潰爛變腳㾟,只能拄棍而走。禹聽聞花椒有生肌、止血、殺蟲、止痛等功效,遂用花椒給治水民工和百姓治病,自己卻死在㾟上…

「稽堂」之爭

關於禹葬於「稽堂」,有網友說是浙江會稽山大禹陵,我說那是大禹衣冠冢,網友不信,「秦始皇南下會稽山,就是為了一個衣冠?夏中期派一支族人來紹興,建立越國,也只為守護衣冠?」我說,其實秦始皇並不知道會稽山是大禹衣冠冢,自商湯埋了二里頭禹墓,周人埋了殷墟甲骨文後,既便秦始皇埋了三星堆,他的先祖商湯留下殷史《山海經》,但秦始皇也無法知道二里頭是禹墓。

因為他看不懂《山海經》,徐福雖然懂卻不敢說實話,只當獵奇和養生(最後扶桑日本)。何況大禹死時,良渚洪水並未退完,商契還在開三門峽泄洪放水,禹雖有葉落歸根之心,但會稽澤國怎麼埋葬真身?

所以禹死水退,越人回來建個衣冠冢也是自然!包括安徽蚌阜禹會村也是如此。當然考古會稽山和禹會村,沒有發現禹墓和骨骸更是證據!就象張光直在商丘挖了20年,也沒挖出湯墓和王亥墓一樣,這是後裔遷移的產物…網友覺得我對三星堆和二里頭及會稽山論斷不太相信,現在看銘文是十分確鑿的!


伊闕工地爭議

另外,有網友質疑二里頭是伊闕工地,說二里頭距伊闕直線距離有20公里以上;距離洛河入黃河口,直線距離25公里以上,說是工地中心很牽強。孰不知,當年伊洛盆地是伊汭(偃塞湖)而不是河水,禹契二人南鑿伊闕(淵門),北開邙山口(古開封→弇臿),中間正是禹居二里頭和契居二里崗,故有「三過家門而不入」之情況。

二里頭夏都爭議

有網友質疑說二里頭的碳14斷代是夏朝中晚期,不是早期。二里頭發現大禹墓不科學…

其實我們犯了一個原則性的錯誤,就是過於迷信C14和史記斷代,因為C14±誤差50~100年,一代人就忽略過去了!史記距殷最少1000年以上,對夏多是採風(傳說)記錄,不是考古信史!

有網友評價「假如禹傳位於商契(啟),中國歷史可能要改寫,夏朝就不存在,夏朝十四王,十三代,就是商朝歷史。商朝湯滅夏不是滅夏而是滅商,商朝從湯後不叫商朝,應該是殷朝,直至周文王建立周朝…」這倒是值得討論的看法…

發現二里頭

1959年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在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他發現了很多帶有紋路的陶瓷碎片,直覺告訴他這片區域,可能是古城遺址…如圖所示:

之後他的學生陸續在這裡發現了中國古代最久遠的宮殿基址,尤其是在3號宮殿發現了綠松石龍形器,及一些中小型墓中還出現了有綠松石裝飾的銅牌…如圖所示:


目前遺址面積不少於3平方千米。根據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新鄭望京樓商城、焦作府城商城、輝縣孟莊商城、垣曲商城、夏縣東下馮商城等商代早期城邑,與二里頭多座城邑改建的時間大體耦合…如圖所示:

證明北方的下七垣文化和輝衛文化、東方的岳石文化、西方的東下馮文化等文化因素大量匯聚鄭州商城和二里頭,這段時間也與文獻上的夏商之際相當,如圖所示:

這些考古材料無疑二里頭是夏、商王朝更替的一座都城。因此,夏文化之「尾」可以由二里頭卡定,可以以此為基礎上溯早期夏文化並尋找夏文化之「首」。

從1960年開始,考古隊員對偃師地區的二里頭遺址進行了多次發掘。經過考古隊員的發掘和歷史學家的研究,考古學界逐漸確定了二里頭遺址涵蓋的歷史時間上到龍山文化,下到東周時期,其中的主要遺址涵蓋了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的夏朝。

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長達30多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不僅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1號宮殿和2號宮殿遺址、青銅冶煉遺址,還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綠松石器等文物,為歷史學家研究夏朝時期的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二里頭申夏問題

不過,二里頭遺址申請夏朝的國都問題遭到質疑!根據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書紀年》記載:仲康即帝位,據斟鄩…唐李泰《括地誌》記載: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蓋桀所居也。《國語》記載:昔伊、洛竭,而夏亡。《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史記夏本紀》記載:后羿為東方某部落的首領,入駐斟鄩執政。太康去世後,扶持仲康登基,仍在斟鄩建都…

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二里頭遺址的確應該就是斟鄩…但是目前,二里頭沒有發現自證性文字,尤其是甲骨文…許宏老師雖然認可二里頭「極似是夏」,但因為沒有發現自證性文字而至今未能確鑿…

禹跡出土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大禹骨骸及銘文終於千呼萬喚出現了!在二里頭3號宮殿貴族墓中…我們發現了禹貢「抱龍人」,根據專家何駑教授判斷此墓是伶官墓,認為是地位低下卻身份比較特殊的伶官巫師…

不過他不認可《禹王碑》和圖騰紀年法,不認為貴族墓主人死亡時,懷抱「綠松石龍形器",頭戴三皇羽冠,腰系青銅蛾鈴,腳踩綠松石,頸戴蚌殼項鍊分析…此種形式即史傳禹貢,即禹王碑「裹聖浮圖」入葬法,不清楚「抱龍人」形式與西周金鼎銘文「禹"字「抱蟲式」結構是完全一致性的,不認可「抱龍葬"即禹貢司空禮,更不承認三星堆青銅大立人「抱蛇禮」即禹貢文物。

認為「不能排除貴族葬俗趨同,不能認定抱龍而葬必定是大禹…」徹底放棄禹貢抱龍葬信仰,成了許慎走卒和西方C14的信徒…把大禹當堯帝和黃帝證了,至於堯墓和黃帝墓何在,他們並不關心…甚至質疑我,沒有墓就不能考證嗎?

解讀大禹銘文

禹銘文解讀成功,不是依靠《說文解字》,而是依據文物圖騰本身,尤其是二里頭青銅鼎的「網紋飾"和安陽殷墟亞長墓圓斝上「網紋手"符號來佐證,是類似「看圖說話」考證法,如圖所示:

二里頭網紋鼎上的「網紋圖飾」,經圖騰會意是二里頭貴族墓主人的綠松石龍形象的描摹,史稱禹之姒,而姒即→巳/乙,如龍形也!而二里頭網紋鼎圖形會意是金文「其″字形,也叫「姒鼎"。

而婦好墓青銅圓斝的「龍紋手符號″,經銘文會意為「又其/率姒」,圖騰會意是「手抱龍」之義,甲骨文即「又乙/又巳」,與金文禹的抱蟲結構完全一致,應是象徵水政(共工)禹的司空權力傳承之義。

而綠松石龍與濮陽西水坡龍虎墓的蚌殼龍「鯀魚(鱷)」圖騰,對比後有一定相似性,應是史載「鯀生禹」的起源,如圖所示:

禹銘文「又姒」和甲骨文「又乙/又巳」形成證據鏈,可以確鑿偃師二里頭是大禹治伊工地兼居住及墓地(屍鄉)。

禹銘文「司其」符號的出土於安陽殷墟婦好墓,與亞長墓出土的「十字網紋符號」十分相似,經圖騰會意是「子抱龍」之義,金文解讀是「子又其」,篆文為啟義!史料判斷是「禹生啟」事件。

神秘的亞長墓

當然,殷墟宮殿區除了婦好墓,就是最神秘的亞長墓了!經銘文解讀應該就是夏啟墓了。不過,根據史記載,夏啟是夏朝創始人,應居於斟鄩(洛陽),為什麼會忽然出現在安陽殷墟宮殿宗廟區內?亞長墓主人難道除了夏啟身份之外,還有別的身份?

亞長銘文解讀

M54號墓出土「亞長」銘文,經鑑定是一位「持杖酋長」形象,與同墓出土的青銅手杖及金沙遺址出土的黃金「魚鳧王」權杖形成邏輯鏈條,如圖所示:





進而專家對亞長墓主人骨骸查驗後發現,此人死因是受七處刀傷(殘失右臂)而亡,屬於非正常性死亡!骨骸有花椒碳痕,有保存痕跡,如圖所示:



史料分析

根據《竹書》所講「益干啟位,啟殺之」,啟不應是被人所殺,而是殺益之人…所以亞長墓主人應該不是啟而應該是益,但是問題並不那麼簡單,根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有易殺王亥」分析,「仆牛」者王亥被有易氏綿臣所殺…而仆牛文物竟在亞長墓和婦好墓大量出土,如圖所示:




而且玉石仆牛上刻有「司辛」銘文,甲骨文即商字,如圖所示:


說明亞長的確是王亥…那麼,王亥是不是商契呢?根據王國維鑑定,王亥是契六世孫振,認為振是亥的訛寫,但我認為證據不足。為什麼呢?因為甲骨文「高祖王亥」的「亥」字經圖形對比,更象是「梟/裊/鳧」的本字,都存在鳥頭符號,符合「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商契之出身。如圖所示:


當然,契和振都是玄鳥氏子孫,鳧梟裊並不能確認誰是王亥,但在祭祀卜辭中能稱「高祖」的人,甲骨文中只有「高祖河/岳/乙/夔/亥」五位先人,但敢稱「高祖王亥」的人卻只有亥一人,說明什麼?說明亥是5位高祖中最大的王者!那麼,身為6世孫的振就無法勝任了。



尤其亞長墓位於殷墟宮殿宗廟區內,隨葬銅鉞(辛)就有7把,比婦好墓4把銅鉞還多3把,其中6件鑄有'亞長'字樣。另有兵器如卷頭刀3把、銅戈73把、銅矛78把、銅箭頭800多枚,是殷墟出土青銅鉞最多的墓葬,證明什麼?證明亞長生前是代表著軍權的王者…身份十分尊貴!

尤其是張光直90年代發起的「商丘計劃」,至今並沒有在「王亥故地」商丘挖出王亥墓或湯墓,所以不得不認為這是巨大懸案…

那麼王亥如果是商契,為什麼啟銘文會出現在王亥契墓中呢?如果是商湯滅夏的產物,為什麼不在湯墓中?何況啟銘文的十字符號在甲骨文中表達為子,指太陽鳥,是少昊和顓頊的太陽玄鳥圖騰象徵,符合商契之出身,所以商契可稱商啟,那麼為什麼又稱是夏啟呢?

根據史記分析,「契長佐禹治水有功」,被堯舜二帝冊封為司徒殷侯,封商地安陽。銘文殷即夏,所以,商契即是夏啟!

商人稱契為高祖王亥,其實應叫王鳧或鳧王,而三星堆古蜀人經考證即契後人,所以對契就叫魚鳧王!而王國維破譯的六世孫振,自然可以休息了…

不過,張光直教授在商丘挖掘二十多年,挖出古宋城址和岳石文化也是巨大成果,起碼證明先商起源地不在商丘…而唐際根由此認為先商遺址應在豫北冀南,並通過甲骨文陶器的不同形態分析,發現了殷墟洹北商城,補齊了早商二里崗鄭州商城與晚商殷墟之間的空白,轟動一時!當然,早商和先商仍然不一樣!

另外,還有一個讓張光直意想不到的事,在1997年秋,距商丘僅幾十公里外的周口鹿邑太清宮隱山上,發現了一座叫「長子口」的古墓遺址,也就是俗稱的老子墓,其實通過銘文解讀,就是他們心心念念的古宋國主其子微大墓,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從商丘到鹿邑,僅差一步之遙!

長子口墓解讀

1997年秋,距河南鹿邑太清宮隱山上,無意間挖出一座名喚「長子口」的大墓,初期鑑定為老子墓,但後期改認為商周之際的長氏貴族墓,與2000年安陽殷墟花園莊出土「亞長」墓同屬一系,但因史無所載,十分遺憾,還是一片空白!

長子口墓十字槨室形狀與亞長啟銘文完全一致,應是少昊後裔,商契直系!如圖所示:

銘文「祖父啟」三戈及是丹朱銘文!即古宋國始君,長子啟!佐證,如圖所示:

長子啟民間稱長子箕,後世訛長為老,訛啟為丹,故成赫赫有名的老子丹,其實就是丹朱化名。而同墓棺中出土的虎頭玉人,也是丹朱殺父仇人虞侯形象,虞銘文即虎頭人身,至於周口民間盛行「淮陽布老虎」更是虞舜遺風,如圖所示:

虞舜為報夏啟王亥被殺之仇,反殺了有易(湯)氏綿臣(堯帝),攆走了丹朱(堯子),最後又被丹朱(化名武湯)返逐出鳴條崗東下馮安邑,聲南擊西建了石峁城,而丹朱南巡蒼梧,客死鹿邑。


附錄:

部分網友質疑摘要:

①三星堆大立人應該是黃帝,大禹還達不到這個政治地位。

答:抱龍人→抱蟲人→又姒→禹!銘文解讀確鑿無疑!

②禹的兒子啟不是建立夏朝嗎?商湯是建立商朝啊!

答:禹生啟,不是禹生子啟,而是王位傳承為啟,啟是王稱!這是漢代以後訛傳的!

③你好,有時間參閱《夏朝,是東北遼河上游「黃河」夏家店下層文化,並非是今日之黃河》一文。

答:夏家店文化是先商文化,但尚未南下。

④禹契棄不是同時代的人!

答:先商即夏,夏即殷,銘文完全一致!夏啟即殷侯商契本人!他不是大禹兒子,而是王權繼承人契!禹契兩人是族兄弟,一起治水,禹二里頭,契二里崗!

⑤司母戊鼎不是改為后母戊鼎了嗎?

答:司和後改錯了,意思完全不同,各有含義,屬於先後傳承關係!司後有前後順序,時間不能顛倒!這是考古界的巨大錯誤!

⑥大禹祖籍北川啊,還是良渚?

答:史記講,禹興於西羌!不等於禹生於西羌!主要看龍虎鳥圖騰在哪裡!

⑦三星堆青銅大立人是黃帝,舜應該死在了洞庭湖,那時叫雲夢澤。

答:黃帝墓舜墓尚未出土,不敢說。

⑧這都只是猜測!沒有實質證據都無法證明!

答:銘文解讀標準不同,三大指標:一個是說文解字,一個是C14,一個是圖騰。信啥是啥!

⑨二里崗和洹北商城是先商契城還是早商湯城?

我前文已闡明,是先商契城。二里崗甲骨卜辭佐證是禹契治水工地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