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引用《延安文藝講話》批評莫言,退休語文老師有話說

瀚林墨香 發佈 2022-07-25T17:10:15.409596+00:00

很多朋友應該能感覺到,我們接觸到的有關農民的文學作品,基本上都是讚美農民樸實辛苦、憨厚老實。現在城市人眼裡,農民的形象基本就是在街頭賣菜、地里幹活的場景,令人同情又可贊。

很多朋友應該能感覺到,我們接觸到的有關農民的文學作品,基本上都是讚美農民樸實辛苦、憨厚老實。特別是上世紀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前的一段特殊歲月,農民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無比光輝。現在城市人眼裡,農民的形象基本就是在街頭賣菜、地里幹活的場景,令人同情又可贊。而農民因文化見識不足以及貧窮造成的愚昧、短視和狹隘的另一面,則難以了解到。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寫作品的人都不是農民。他們只從農民的表面形象同情農民,謳歌農民。像莫言這種幾乎沒上過學,幾乎全程生養在農村的作家,好像找不出第二個。他們要麼就考上大學了,要麼進入單位工作了,即使下放的知青,也只是一段作客式的體驗,所以在描寫農民的作家裡面,莫言對農民了解最全面最透徹的。

也許是讚美農民優點的文章太多,莫言不再隨波逐流,而是更多地揭示了當年農村社會的一些負面現象,點出了農民身上存在的諸多缺點。而這,也成為司馬南先生及其粉絲批評的把柄。一時間,那段差不多被遺忘的歲月,突然之間成為網絡討論的熱點。

以司馬南為代表的一方,竭力地維持著當年農民不畏苦難,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認為那時候苦是苦點,但是社會次序良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農民精神充實,小日子很幸福很快樂,認為這才是作家需要刻畫宣揚的正能量,以便激勵後人學習。但是莫言的作品與之截然相反,他著重描述當年農民生活的苦難情景,以及特殊條件下,農民身上體現出來的落後愚昧思想。他從反方面告誡我們要努力避免悲劇再現。在小編看來,這實際上與司馬南先生提倡書寫正能量是異曲同工的。如同兩個家長教育孩子,一個給孩子看窮人成功之後的自豪樣子,一個給孩子看窮人受苦時的可憐形象。司馬南淳淳教導,而莫言讓孩子自己去體會。

在小編看來,司馬南與莫言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分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書寫歷史,從兩個角度教育後人,粉絲們何必非此即彼,互相否定呢?歷史就是歷史,它是真實存在的往事,不能說只記錄什麼不記錄什麼,合則用之不合則棄之。更不能用政治立場進行取捨,否則就是文革思想,是不客觀的,也不符合開國偉人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但是有些人還偏偏打著《延安文藝講話》批評莫言,這無疑是對偉人的侮辱,開國偉人一直追求實事求是和辨證發展的觀點。活學活用,才走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成功之路。

新時代文學,已經不再是階級鬥爭的工具,也不再是為政治服務的工具,應該以普遍的人性為核心,站在人的角度促使社會前行,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目標就是要消滅階級、消滅政治、最後消滅國家,所以再用階級立場與狹隘的民族立場定義文學,就是開歷史倒車,是舊思想復辟。以上是老朽的一點看法,贊成的希望點讚轉發,不贊成的也可以指正批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