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攜3款新車正式進入日本市場,對「華系車」意味著什麼?

科技野武士 發佈 2022-07-25T20:01:35.220646+00:00

在過去,中國車企在海外的布局大多面向發展中國家、地區,僅有少數乘用車品牌進入了芬蘭、挪威等發達小國。再加上中國市場足夠大,總體而言,華系車一直處於「關起門比武」的狀態。華系車如何破局,闖入日、德、美等汽車製造大國,並占據一席之地,是縈繞在中國汽車產業頭頂久久不散的問題。

在過去,中國車企在海外的布局大多面向發展中國家、地區,僅有少數乘用車品牌進入了芬蘭、挪威等發達小國。再加上中國市場足夠大,總體而言,華系車一直處於「關起門比武」的狀態。

華系車如何破局,闖入日、德、美等汽車製造大國,並占據一席之地,是縈繞在中國汽車產業頭頂久久不散的問題。而如今,比亞迪似乎破了這個局。

7月21日,比亞迪日本分公司在日本東京召開了一場品牌發布會,宣布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在會上,比亞迪還展出了海豚、海豹、元PLUS三款車型,作為進軍日本市場的首發陣容。

此次推出的這三款車型都基於e平台3.0打造,就目前來看,是比亞迪所有車型中最有競爭力的。其中,海豹的技術含量、汽車性能等,可以直接拿出去與特斯拉Model 3競爭;元PLUS和海豚,則是小型SUV和小型純電車,十分貼合日本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和需求。選這三款車打頭陣,比亞迪爭奪日本乘用車市場的雄心展露無遺。

對於比亞迪決定打入日本乘用車市場的舉動,也有部分人感到不解。要知道,日本可是汽車製造大國,本土就有豐田、鈴木、日產、馬自達、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等全球知名的汽車品牌,比亞迪此舉不是「虎口奪食」嗎?

事實上,比亞迪對日本市場的進攻,是目標明確且條理清晰的。

比亞迪投放的三款車型,目標受眾都是日本年輕人,他們更有活力、更包容、愛好追求新鮮事物。正如其日本新車發布會的口號「Hello Japan,Hello e-Life」所展示的那樣,比亞迪到日本,是對日本消費者帶去全新純電生活的。這一著重點,一下子將比亞迪和主打燃油車市場的日系汽車品牌區別開來。

再者,比亞迪在日本市場,也並非毫無根基。早在1999年,比亞迪就與日本客戶達成了二次充電電池的合作,之後又多次在日本展開了電動大巴、電動叉車、新能源儲能系統等多項業務,20多年的業務往來,讓比亞迪的市場基礎和用戶口碑都有了相當的積累。

更重要的一點是,日本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在2020年就被韓國反超,去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4.64萬輛。6月,豐田首款從零打造的量產純電動車,在上市不到兩個月後就因為輪胎安全問題,全球召回了2700輛,也暫緩了在中國市場的上市,頗有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意味。而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64.14萬輛,已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最大車企。

差異化市場選擇、多年業務積累,再加上競爭對手的相對弱勢,比亞迪擁有天時地利人和,進入日本市場恰逢其時,更是市場趨勢使然。

那麼比亞迪的「入侵」對日本汽車產業和消費者又有哪些影響呢?

對於日本的EV汽車零件供應商來說,比亞迪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更多機會。前文說過,比亞迪在日本早已打通了純電領域的產業鏈,其整合的供應鏈中包含了不少日本本土供應商。正式進入日本市場意味著產銷量增加,擴產又會給日本零件廠商帶來更多機會。

其次,比亞迪之於日本汽車市場就像一條鲶魚,讓本土車企不得不有緊張感和壓迫感,加快EV汽車的自主研發速度。在鲶魚效應的促使下,日本新能源賽道或被激活,也將反哺到日本EV汽車零件業務及整條EV汽車產業鏈。

而對於日本消費者來說,比亞迪的出現,則代表一種更節能環保、性價比更高的新生活方式。

儘管日本消費者高度忠誠於本土汽車品牌,排斥外來汽車品牌,但奈何本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跟不上全球的步伐,而全球油價上漲更是使他們飽受高油價之苦。此時比亞迪帶著綠色環保的理念「空降」,其EV車型價格遠比特斯拉低,既能夠讓日本消費者享受到高性價比的出行體驗,又能轉變日本國民的汽車消費觀念。

之於中國汽車,比亞迪此舉不僅僅是為國產品牌衝擊海外市場「打前戰」的範本,對中國汽車品牌形象還有更長遠、更深層次的意義。

比亞迪進入日本,是以先進技術和親民價格優勢為前提,並且已在當地形成可持續性發展的一次實踐,並不是象徵意義的宣傳噱頭。一旦最後其取得實質性的成功,必然會扭轉中國汽車品牌在日本市場的形象,往大了說,甚至還能改變長久以來,全球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刻板印象。

從比亞迪的種種選擇,可以窺見,比亞迪在日本的發展之路正循著一條清晰的脈絡有序前進。當然,比亞迪最後能否贏下日本市場,我們尚未可知,目前能做的,便是再多給它一些時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