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死前留4遺囑,欲葬魯迅墓旁,死後骨灰被葬兩處,一處成謎

記者李滿 發佈 2022-07-28T23:53:12.704213+00:00

頂著「魯迅最推崇女作家」頭銜的蕭紅,在31歲那年就因病辭世了,死時,她很不安詳,因為:她並不甘心就此死去——

頂著「魯迅最推崇女作家」頭銜的蕭紅,在31歲那年就因病辭世了,死時,她很不安詳,因為:她並不甘心就此死去——

1942年1月18日,蕭紅的丈夫端木蕻良和作家駱賓基將她轉入了瑪麗醫院。此時的她,已經非常清楚自己「時日無多」。

可清楚不代表「能接受」,蕭紅非常不甘心。

被安頓進病房後,這位剛剛在香港養和醫院,因庸醫誤診為喉瘤而錯動喉管的女作家,身體已虛弱到極致。

可即便已經沒有半分力氣了,她依舊不忘用怨懟的眼神不時看望丈夫端木。按理,端木是她此刻最大的依靠,可她卻不依賴他,相反,她並不希望她一直陪在自己身邊。

此前,蕭紅病重時,端木曾短暫離開過她。走之前,他承諾自己「三天便回」,他最後食言了:三天後,他並沒有出現。

蕭紅曾經經歷過兩次被拋棄:一次是她的同居對象,另一個是她的訂婚對象。第二次被棄時,她還懷著訂婚對象的孩子。他們當時都曾告訴她,自己只是短暫離開。有了這兩次的被棄經歷後,蕭紅對「短暫離開」四字極其敏感,尤其,當它從自己丈夫口中被說出時。

端木蕻良的那次離開,與蕭紅前幾任丈夫離開時唯一的區別在於:他留下了一個青年作家照顧她。這個青年作家,就是此次陪著她轉院的駱賓基。

端木蕻良離開的那些日子裡,駱賓基一直寸步不離地陪在蕭紅身邊,他很欽佩蕭紅的文采,同時,他也同情蕭紅的遭遇。

沒有來到蕭紅病榻前,蕭紅在他心中是女神一般的存在,她的作品《生死場》等,他都認真地拜讀過。他是偶然求出路,求到他們夫妻倆的,他自己也沒整明白:自己怎麼突然地就成了照顧蕭紅的人了呢?

駱賓基是個細心人,他將蕭紅照顧得格外仔細。最初,端木蕻良走後,他一直安慰蕭紅的情緒,並反覆告訴她:「他是有事去了,先生(駱賓基對蕭紅尊稱)不必太擔心。」

駱賓基嘴上雖這樣說,心裡卻並不如此認為,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在一個女人病重時離開的男人,是極不負責的。尤其,他還轉手將這個女人丟給了自己。駱賓基對端木若沒有情緒,那肯定不合常理。

駱賓基明顯感覺到:端木的離開,讓敏感的蕭紅感受到了絕望。他記得,有一天她躺在病床上時,竟突然蹦出一句話來:「我如果打個電報給三郎,他一定會來救我的。」

蕭紅口中的「三郎」是她的前夫蕭軍,駱賓基對他們的故事早有耳聞。他從別人口中得知:蕭紅被未婚夫拋棄在賓館時,正欠著賓館老闆大量房租,她當時還懷著孕。老闆揚言「要不到錢,就把她賣去妓院」。當時,是蕭軍趁著發大水,將她救了出來。

駱賓基想:可能正是因為蕭軍救過她,所以,她覺得他還會來救她吧。駱賓基對感情缺乏了解,他並不懂:一個女人,相信男人死活會來救她,實際是舊情難忘。

端木蕻良「短暫離開」後,曾回來過一趟,他一回來,就感覺三人之間的氣氛有些異樣。端木是個實誠人,他對他們之間過於親密的互動頗有微詞。端木的「微詞」惹惱了駱賓基,蕭紅對此卻滿不在乎。

蕭紅和端木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之間的感情,真的在端木離開的幾天內就發生了變化嗎?答案是肯定的。

端木離開的那段日子裡,蕭紅因為極度敏感,曾用近乎哀求的口吻對駱賓基說:「拉著我的手,好麼?別離開我,我怕。」

駱賓基聽到這話後深受感動,他在感動之餘,曾拉著她的手,用發誓的口吻告訴她:「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也從那時起,兩人心中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愫。蕭紅擅長讓身邊的男人愛上她,她有這個能力。但她過於依賴男人,同時又過分敏感,所以,她總無法和男人建立長久、穩固的兩性關係。

用一句通俗話說:蕭紅擅長打江山,卻不懂得如何守住江山。

端木蕻良和蕭紅在一起時,她和前夫蕭軍還未分手,他們當時就是因為經常「三人行」而生情,進而成為夫妻的。端木和蕭紅在一起時,蕭紅肚子裡還懷著她和蕭軍的孩子。

端木比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蕭紅在他不在的那些天裡,和駱賓基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所以,他才會對他們倆的互動有那麼多的「微詞」。

駱賓基聽了端木的話,心裡非常不是滋味,所以,他用譏笑的口吻問端木道:「你不是突圍去了麼?」端木大方地承認:「是突圍去了,東西都準備好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那些天裡,端木的確是去準備東西去了,蕭紅住院要花錢,他得去找錢。當時的情況讓他很無奈:如果他陪著蕭紅,他們就沒有醫藥費,如果他去掙醫藥費,他就沒法陪蕭紅。

端木再回來後,他和駱賓基一直明槍暗箭地爭吵,蕭紅卻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勢。

或許是被蕭紅的態度惹怒的緣故,端木竟一怒之下再次消失了。這次消失再出現後,蕭紅的反應特別大。不難想像,期間的蕭紅甚至已經做好完全被他拋棄的準備了,所以,當他踏進她的房間時,她竟嘶吼著:「端木!你出去!」

駱賓基後來在回憶中曾說:蕭紅預備病好後,直接和端木離婚。看來,這事,並非空穴來風。

蕭紅離不開端木,這點端木心知肚明。從人情的角度出發:他不能離開。名義上,他畢竟是她的丈夫。丈夫在妻子病重時離開,是會被萬人唾罵的。端木並非因為怕被唾罵而留下來,他留下來,是因為他一直愛著蕭紅。也因為愛,蕭紅死後,他整整十八年未婚娶。

端木這次回來,似乎沒準備再離開。她開始事事順著蕭紅,他太了解這個女人,她即便有氣,只要撒出來,很快就會跟沒事人一樣。這與蕭紅過度依賴男人的性格有關,也與她從小在封建男權家庭長大有關。她雖是新時代的女作家,卻一直未獨當一面,打15歲起,她便一直不斷找男人依靠,並渴望男人主導她。

可蕭紅骨子裡的倔強和敏感,又註定她不可能完全順從男人,如此一來,矛盾也就來了。她和蕭軍在一起後,常因吃醋與他大吵,後來他真的出軌了以後,她更是變本加厲地與他吵鬧。他們之間,因都是作家的緣故,常因寫作問題,出現各種爭執。

矛盾重重下的「二蕭」,終在端木出現後,徹底走向了分裂。

和端木在一起時,蕭紅曾坦言:「對端木完全沒有太高的希求,只想過正常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她還這樣解釋「老百姓式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

然而,後來的一切讓蕭紅失望了,端木曾因為一個女學生頻繁讓她吃醋,他們因為那個女學生而生的嫌隙著實不小。他們之間的頻繁爭吵,也從那時就開始了。

端木再度回來後不準備再離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蕭紅在他回來後不久病情加重,他和駱賓基在戰亂中將她送到了養和醫院救治。而這家醫院,正是後來導致蕭紅被誤診的醫院。

這次誤診讓本就得了病的蕭紅身體越發虛弱,因為對養和醫院不再信任,他們不得不將蕭紅轉入了文首提到的瑪麗醫院。

轉入瑪麗醫院休息一晚後,蕭紅的精神竟恢復了不少。她雖然依舊不能說話,不能進食,全靠輸營養液撐著,精神頭看起來也好了不少。端木和駱賓基都非常欣喜,他們並不知道,這是迴光返照的跡象。

蕭紅讓端木拿來紙筆,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端木和駱賓基心裡一陣悲愴,他們已經意識到她此時的好狀態只是迴光返照,可他們都不願意相信,還在互相安慰。

而到了此時,端木和駱賓基此前的針鋒相對也完全沒有了,他們如臨大敵。

駱賓基安慰蕭紅說:「先生,這裡的醫療設施要好一些,您精心修養,一定會康復的。」喉嚨被割開的蕭紅無法發聲,也沒有體力做任何回應,剛剛寫那幾行字,已經耗費了她太多的精力。她用力眨了眨眼睛,表示「聽到了」,也僅此而已。

端木看了在一旁附和道:「你什麼都不用想,就安心養病。」蕭紅聽完,沒有做任何表示,只靜靜閉上了眼。

人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蕭紅已完全不想再和端木計較什麼了。實際上,他們也根本沒有時間。住進瑪麗醫院不久,因日本人接管該醫院,他們不得不緊急將蕭紅轉入了一家法國人開設的醫院,不久,這家醫院也被日軍施行軍管,他們只好將蕭紅再次轉院……

輾轉的同時,各醫院經常出現藥物短缺的情況,因為沒有消炎藥,蕭紅經常只能用鹽水消毒。至於退燒藥那些,更是奇缺,就算是孩子發燒,也只能多喝開水。

如此頻繁周轉下,健康的端木和駱賓基都有些吃受不住,剛剛動完手術的蕭紅就更加了。

蕭紅最終被送到了聖士提反女校內,一家由法國大夫設立的臨時救護站,這裡除了殘損的桌椅和硬冷的鐵床,沒有基本的醫療條件。

此時的蕭紅,已經被折騰得痛苦不堪了,她的臉瘦了幾圈,眉頭也常常蹙在了一起,她的臉色比任何時候都顯得蒼白。

自1月22日清晨起,蕭紅就一時清醒一時昏迷,她已完全不能出聲。她膿腫的喉頭處,湧出帶顏色的白沫。見到妻子如此痛苦不堪,端木找來吸管給她吸痰。一旁的駱賓基見了這副情景很是感慨,他甚至覺得:端木對蕭紅的愛,真正深刻起來了。

端木給蕭紅吸痰後,她似乎感覺舒服了一些。或者,她心裡感覺好受了一些,但她的眼裡,依舊滿是絕望。

蕭紅再次示意要紙筆,這一次,她寫下了『魯迅』、『大海』幾個字,端木看懂了,他心碎地對蕭紅道:「你不會死的,我們一定會救治你的。」

端木看到「魯迅」「大海」這幾個字,為何反應如此大呢?原來,早在開刀手術前,蕭紅就曾在病中留下了四個遺囑,這遺囑中的其中兩個就與「魯迅」「大海」有關。

蕭紅當時立下的四個遺囑分別是:

「第一,要端木保護她的作品,尤其將來不要被人隨意刪改她的作品。版權都由端木負責。第二,死後想葬在魯迅先生的墓旁,若條件不允許,就把她埋在一個風景區,要面向大海,要用白色的綢子包著自己。第三,要端木幫她找尋她和未婚夫汪恩甲所生的女兒,生下女兒後,她當時因無錢交費,而和蕭軍將女兒扔在了醫院。第四,她的新作《呼蘭河傳》版權送給駱賓基,以答謝他的照顧。」

蕭紅當時立遺囑時,端木就很不高興,他覺得蕭紅立遺囑太早,是不吉利的。此時,蕭紅再度提及遺囑,端木心裡滿是悲涼,他嘴裡雖嚷著「一定會救治你」,可心裡卻已料到了結局。

1月22日上午10點,蕭紅在臨時醫院冰冷的病床上,永遠地閉上了雙眼,享年31歲。

蕭紅死後,端木和駱賓基悲痛欲絕,他們怎麼也不願意相信蕭紅就這樣走了。

端木花錢雇來一位攝影師,為蕭紅留下最後的遺容,他又剪下了她的一縷青絲,藏入懷中。

蕭紅死後的第二天一早,守在蕭紅遺體旁的端木等來了負責處理屍體的衛生督察,一見到督察,端木就說明了身份,並請求他協助安葬蕭紅。

督察馬超楝恰好是個文人,又是東北人,若非因為淪陷後無法生活,他絕不會做這份工作。見一代女作家落到這境地,他心裡也十分不好受。因為同情,他破格給予了她優待:他沒有將蕭紅的遺體放入亂屍堆里,而是將蕭紅的遺體用毛毯遮蓋好後,另外放置在了特別車廂。

蕭紅死後的這份優待,是馬超楝給的,也是丈夫端木努力爭取的結果。

最後,馬超楝把蕭紅遺體移送到東區日本火殮場火化(即今天的東區衛生局舊址,在東華東院附近),火殮後兩天的一個黃昏,端木領回蕭紅骨灰。

之後,端木又設法將蕭紅的骨灰安葬在了香港淺水灣,這裡完全符合蕭紅口中的「風景名勝區、大海邊」的墓地選址。

埋葬蕭紅時,端木因考慮到此時正在戰亂中,他保險地將蕭紅的骨灰裝在兩個瓶子裡,埋在兩個地方。他想:這樣即使日本人對這裡進行破壞,也總可以保存一份,到時再帶回內地,葬在魯迅先生墓旁。

將蕭紅的一瓶骨灰葬入淺水灣時,駱賓基一直恍惚著。他看著那個墳包想:「她是多麼怕孤單的人啊,她以後就要一個人待在這裡了嗎?」

蕭紅被葬好後,駱賓基死活不肯離開,端木強忍悲痛將他拉走。因覺得端木比他更憐惜蕭紅,他更加確定兩人之間有很深的男女情。後來,端木說:

「她那樣一個人,讓每個接近她的男人都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被她吸引,直到愛上她。」

蕭紅的另一瓶子骨灰,後來被端木埋進了聖士提反女校的後山,一個面向蕭紅家鄉的山坡。他想著:這樣,終究沒能落葉歸根的蕭紅,總算可以遙望故鄉,也算一種慰藉吧!

1957年8月15日,蕭紅被埋在淺水灣的骨灰遷至廣州銀河公墓。自此,這位民國才女終於回到祖國大陸的懷抱。

而當年埋在聖士提反女校的那份骨灰,至今沒有找到,這也成為了蕭紅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個謎。

蕭紅臨死前心心念念的蕭軍,早在與他分別幾個月後,就在延安與一個叫王德芬的姑娘結婚了。兩人婚後共同生養了8個子女,並廝守了一生。

恰是蕭紅死前曾坦言「病好就離婚」的端木,不僅料理了她的後事,還為她整整十八年未再婚。蕭紅死後的每年忌日,堅持鄭重紀念她的人,依舊是端木。她死後,拼盡全力維護她的,也依然是他端木。

蕭紅將自己的一生定義為悲劇,她還說:自己悲劇的根源,是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她說:

「你知道嗎?我是個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而且多麼討厭呵,女性有著過多的自我犧牲精神。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長期的無助的犧牲狀態中養成的自甘犧牲的惰性。」

實際上,作為女人的蕭紅,相比同時代的多數女子,恰是幸運的。她不僅有魯迅的一路幫扶,還有丁玲、白朗、柳亞子等一眾好友的真摯友情,在愛情上,她也曾得到過很多男人的真正情感。

可蕭紅為什麼還是悲劇了呢?有人說,她的悲劇背後是「原生家庭缺愛」;有人說,她的一生悲劇是因為她光知道反抗,而沒有獨立的勇氣;有人說,她的悲劇純粹是性格造成的,或者說是她自己「作」的;還有人說,蕭紅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

蕭紅走了,她走時,留下了無數爭議,這樣的結果,大約也算文人的一種好結局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