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時空」薦書​ |《移民與中國傳統文化》

邊疆時空 發佈 2022-07-30T11:20:23.978984+00:00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安土重遷」似乎是我們對祖先根深蒂固的印象之一,仿佛他們的生活猶如一潭死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哀嘆。


作者:葛劍雄 安介生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3月

ISBN:9787545718751





內容簡介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安土重遷」似乎是我們對祖先根深蒂固的印象之一,仿佛他們的生活猶如一潭死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哀嘆。

其實,這是一個莫大的誤解。

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個人及由個人組成的各類群體,其居留之地不可能自始至終固定不變。王朝更迭、社會動盪、自然災害、民族矛盾,等等,都對人們的生存提出意想不到的考驗。

主動或被迫,東奔或南突,我們的祖先或百般無奈地,或不假思索地無數次地踏上了遷徙之路。而就是這一次次的遷徙,構成了移民史的要素,也構架出了中國歷史的重要枝幹。

夏商周時期向中原地區的內聚型遷移,匯聚成了最初的「中國」;先秦時期華夏族的擴散型遷移,使得「中國」疆域不斷擴展;各朝各代,因為強權、災難、遷都、墾荒等,華夏後裔逐漸遍布九州,在一個又一個新家園繁衍生息……

人是文化最豐富、最活躍的載體,一定規模的人口流動,必然導致原有文化的轉移。因此,移民運動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亦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各個時代文化區域的形成、文化代表流派的產生以及著名文化人物的出現,都凝聚了眾多移民的心血。

著名的「永嘉南渡」「靖康南渡」等大規模的北人南遷,為中原文化向南擴展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北方遊牧民族的南遷,為南北民族文化的交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條件;中外之間的人口遷移,有多少文化使者為西學東漸與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做出努力……

移民史是中國通史的重要分支,重大移民運動同時又都是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無論對政治演變、經濟發展還是文化貢獻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與意義。葛劍雄先生說:「離開了移民史就沒有一部完整的中國史,也就沒有完整的經濟史、人口史、疆域史、文化史、地區開發史、民族史、社會史。」

可以說,沒有移民,就沒有中華民族;沒有移民,也就沒有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成就。

《移民與中國傳統文化》一書由葛劍雄與安介生兩位歷史學者合著,用通俗的語言文字,通過不同歷史時期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重要移民事例,勾勒出了中國歷史發展演變的脈絡,展現了移民這一運動對中國各民族各地區文化交流產生的促進作用,講述了移民在豐富甚至重塑中華文明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成、民族心理形成過程中產生的深刻影響和重要作用。


目 錄


第一章 波瀾激盪撼九州

——中國歷史上著名移民運動掠影

第一節 行行重行行

——上古歷史中的移民運動及其文化遺韻

一、歷史自遷移始——遠古傳說時期的移民行蹤

二、匯聚「中國」——夏商周時期向中原地區內聚型遷移

三、開拓九州——先秦時期華夏族擴散型遷移

第二節 遭遇強權

——封建時代的內聚型移民

一、「實關中」——秦漢時期向長安地區的移民

二、移民代都——北魏時期向平城地區的移民

三、雲集中州——五代、北宋向開封地區的移民

第三節 逃避災難

——中國歷史上三次南遷大潮

一、永嘉南渡——與大動亂相伴相生的大移民

二、盛極而衰的悲歌——「安史之亂」後的大遷徙

三、靖康南渡——兵臨城下的逃亡

第四節 附麗都城

——由遷都引發的移民運動

一、漢化之路——北魏遷都洛陽

二、南渡遺恨——金末「貞祐南渡」

第五節 渴望土地

——歷史上墾荒型移民潮

一、湖廣填四川——清代前期向四川盆地的大移民

二、走西口——清代向塞北地區的大移民

三、闖關東——清代向東北地區的移民運動


第二章 人才薈萃話繁盛

——移民與文化發達區域的變遷

第一節 五方雜處的「天府」

——移民與關中文化區的變遷

一、「天府之國」的由來——西漢以前關中地區的發展

二、英俊之域,冠蓋如雲——「實關中」移民潮與西漢長安五陵文化區的鼎盛

三、突厥名王滿朝堂——隋唐時期入居長安城的突厥人及文化影響

第二節 人眾方為天下中

——移民與中州文化區的盛衰

一、河洛夙稱「帝王鄉」——兩漢時期河洛文化區的興盛

二、「西天」也無此名城——北魏後期河洛文化區的復興

三、賢俊皓首館閣間——北宋時期諸國降臣的文化貢獻


第三節 南人多是北人來

——移民與江南文化區的興盛

一、江南卑濕,丈夫早天——先秦及秦漢時期江南文化帶的低落

二、避難者的新天地——南朝時期江南文化區的崛起

三、繁華錢塘夢——南宋杭州城內的「汴梁遺風」


第三章 燕山胡騎鳴啾啾

———周邊民族內遷與中原文化

第一節 胡越一家聚中華

——內遷——周邊民族接受漢化的捷徑

一、從「塞外胡虜」到「漢家皇親」——匈奴族的內遷與漢化過程

二、遷都改制慕漢化——拓跋鮮卑的內遷與漢化

三、彼耕此種捐舊風——女真人的內遷與漢化

第二節 堂堂「天府」成「戎落」

——周邊民族內遷與中原文化區的轉型

一、羌笛悠悠繞長安——氐、羌族入居與關中文化區的轉型

二、巍巍呂梁「山胡」家鄉——匈奴入居與稽胡文化區的出現

三、齊魯不見讀書郎——唐代河北藩鎮地區的「胡風」


第四章 歷經風雨綻奇葩

——移民的文化貢獻

第一節 夢斷故園山川

——移民與文學創作

一、離江南後思江南——北朝江陵移民與庾信《哀江南賦》

二、去國憂思成絕唱——南唐移民與李煜詞

三、故國山河落照紅——靖康南渡與南宋詩詞創作

第二節 梅花香自苦寒來

——移民與學術研究

一、苦讀成棟樑——平齊民的文化貢獻與劉孝標《世說新語注》

二、博涉貫南北——顏之推與《顏氏家訓》

第三節 天涯何處覓鄉音

——移民與方言地理及傳統戲曲

一、南音漸少北音多——移民與漢語方言地理格局

二、北調南腔意韻深——移民與傳統戲曲的發展


第五章 西天高僧送經來

——移民與西域文明的傳播

第一節 西域「鑿空」胡風吹

——西域移民與中原的「胡化」之風

一、洛陽家家學胡樂——西域移民與「胡樂」及「百戲」的傳入

二、胡賈珍珠美,胡姬艷若花——西域移民與中原地區的西域風情

第二節 天竺高僧成帝師

——西域移民與佛教文化之傳播

一、篳路藍縷,矻矻不休——西域高僧在早期佛籍翻譯史上的開創之功

二、精深博大,弘揚佛法——西域高僧對佛教傳播的巨大貢獻


第六章 皇城根下「西洋客」

——西方移民與西學東漸

第一節 中西曆法孰優劣

——洋教士與西方科技知識的傳入

一、從「利夫子」到「湯瑪法」——耶穌會士入華及文化傳播歷程

二、交融與衝突——耶穌會士的移民生活狀況及文化素質分析

第二節 「十里洋場」 費思量

——近代租界移民對中國舊文化的衝擊

一、蠶食鯨吞話租界——近代租界的形成與移民

二、「十里洋場」的文明與野蠻——租界文化性質之剖析


第七章 多少海客到瀛洲

一一邊疆及海外移民與中國文化的外傳

第一節 於迷離處見真情

——古代中國向日本、朝鮮移民的文化影響

一、東瀛何處是仙家—— 徐福東渡傳說的流播與反饋

二、風吹稻花兩岸香——移民在朝鮮半島政治文化發展史上的貢獻

第二節 「三寶靈廟」 遍南洋

——東南亞地區中國移民遭遇與「鄭和崇拜」現象

一、香火遙祭偉人功——大航海家鄭和與東南亞各國「鄭和崇拜」現象

二、血淚浸透「過番」路——明清時期南洋地區屠戮華僑慘案述評

第三節 「豬仔出洋」與「唐人街」

——近代苦力貿易與海外華人社區狀況

一、「浮動地獄」之旅——「豬仔出洋」的苦難記錄

二、倖存者的「保留地」——美國「唐人街」早期歷史回顧


第八章 穿越迷空覓祖根

——移民史與當代中國尋根文化

第一節 「客民」「客家」遍中華

——移民史與客家文化源流

一、千年遷徒話滄桑——客家人形成的歷史回顧

二、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獨特而豐富的客家文化

第二節 何處家山何處根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發源地巡禮

一、麻城孝感鄉

二、江西瓦屑垻

三、蘇州閶門

四、南雄珠璣巷

五、山東棗林莊

六、洪洞大槐樹

第三節 四海同根

——尋根寄語

一、不能忘記我們的「草根」「土根」

二、不能忘記多元的民族之根

三、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世界之根



作者簡介


葛劍雄,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2016年8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出版《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等著作。


安介生,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都學會理事。出版《山西移民史》《歷史民族地理》等著作。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來源:根據中國版本圖書館和中國國家圖書館公開信息整理

責編:李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