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竹編技藝:指尖上的「非遺」

無線巴中 發佈 2022-07-31T10:11:01.087525+00:00

仲夏周末的清晨,微風拂過,竹浪翻滾,茂密的慈竹林里傳來一陣陣敲擊聲。余定濤、李彬夫婦正在選竹,他們用刀背敲擊竹筒,多年的竹編經驗讓他們能一眼認出中通外直、綠意濃厚且均勻的「一年青」,更能聞聲判竹,通過敲擊聲的清脆或沉悶,判斷出竹筒內纖維的粗細,來選取適合編織的竹材。

仲夏周末的清晨,微風拂過,竹浪翻滾,茂密的慈竹林里傳來一陣陣敲擊聲。余定濤、李彬夫婦正在選竹,他們用刀背敲擊竹筒,多年的竹編經驗讓他們能一眼認出中通外直、綠意濃厚且均勻的「一年青」,更能聞聲判竹,通過敲擊聲的清脆或沉悶,判斷出竹筒內纖維的粗細,來選取適合編織的竹材。

太陽緩緩升起,夫妻倆回到通江縣火炬鎮的家中,李彬忙著做飯,余定濤將竹筒鋸段、刮青、削平口……早飯後,他開始劃薄篾,將竹篾從一端用小刀輕輕一划,分出第一層,再劃一下,分出第二層,用同樣的方法分出四層,每一層薄如蟬翼,輕盈通透。其中第一二層成色最佳,是上等材料,可用來做各種精品器具;三四層做成染色篾條。

李彬忙完家務,來到工作檯前,開始編織大型平面竹編作品《赤化全川》,她輕輕挑起一根根細如髮絲的竹絲,採用「挑一壓三」法,細柔的竹絲在她靈巧的雙手下遊走穿插,所有接頭之處都做到藏而不露,一篾起頭,一篾收尾,宛如渾然天成。

余定濤處理完竹材後,打開工具箱,擺開幾十種工具,開始編織燈籠。同在一個房間裡,兩人基本不說話,工作室外車來人往,他們各自醉心於手中的作品,眼裡再無他物。

竹編

李彬夫婦都是通江縣火炬小學的教師,他們的竹編技藝是從祖父余開匯、父親餘明禮那裡學來的。火炬鎮竹林繁茂,給竹編技藝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李彬和余定濤結婚的時候,父親餘明禮贈予一副精美的平面竹編字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一個字蒼勁有力,寄託著父輩對他們的期望。他們將其裝裱起來,掛在客廳里,保存至今。這幅平面竹編作品讓夫妻倆對竹編有了新的認知,原來除了立體器具,竹編也能做成平面的藝術品!這幅作品也激發他們對竹編進行大膽的創新,他們將書法、繪畫、人物肖像等元素融入竹編,並與現代裝飾圖案相結合,形成具有獨特意味的工藝品。

將傳統立體竹編向平面竹編轉變、融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第一步砍竹開始,要經過鋸段、刮青、削平口、分塊、分層、刮篾、染色、分絲等30多道工序,才能制出薄如蟬翼、細如髮絲、永不褪色、不腐不蛀的竹絲,還要經過排版、定位、分層、編織、裝裱等繁冗的工序,最終才呈現出一幅具有美感和藝術價值的作品。兩人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準備竹材、尋找素材,為了精益求精,李彬到成都竹編廠學習,併到全國著名的竹編之鄉眉山市青神縣拜師學藝。

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妻倆的竹編技藝日漸精進,《中國夢》被選送到四川省群教活動辦公室;《梅蘭竹菊》獲2016年中國旅遊商品大賽四川賽區銀獎。他們的作品經常出現在成都國際非遺節、文化自然遺產日、文旅推廣等活動現場。夫妻倆受到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教育導報》等各級媒體採訪和報導。2021年,他們帶著竹編技藝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中國影像方志》亮相,這是令他們無比驕傲的榮譽。

竹編技藝進入通江縣火炬小學課後服務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傳統的手工藝受到強烈的衝擊,李彬走在大街上,經常看見賣篾貨的小攤販前無人問津,那些質樸實用的家用器具備受冷落,她心裡不是滋味。她和余定濤商量,想建立一個工作室,把民間竹編藝人們召集起來,在保護傳統手工技藝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改革,編織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竹編產品。這樣,竹編技藝不會失傳,傳統老篾匠們也不會失業。余定濤理解妻子的良苦用心,他將家裡一樓的兩個門面房打理出來,鋪地板、刷牆、打隔斷……他默默無言,又事事親為。歷經一年,他們的工作室建成了。

如今,在當地非遺保護部門的支持下,他們的竹編工作室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非遺保護與傳承基地。每天,老篾匠們來這裡坐一坐,看一看,和李彬夫婦一起指導前來學習竹編技藝的年輕人們。有茶樓訂做燈籠和竹椅,還有人訂做個人肖像,小小的工作間裡,大家各自忙碌。

為了讓竹編工藝品受到市場的歡迎,李彬夫妻倆挖空心思地在產品上下功夫,打造喜慶的大紅燈籠、精緻的果盤、兒童竹椅、多層化妝盒、花瓶等實用的日用類產品,這些器具純璞歸真,天然明淨,實用性極強;同時編織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民俗文化產品、紅色文化產品等有欣賞和收藏價值的工藝品,這些產品將柔美和精緻融為一體,帶著山林野趣的樸素,又帶著淡雅清麗的氣息,成為文人雅客們生活的點綴……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和民俗文化節等展銷現場,他們的風鈴和小型平面竹編作品熱銷,成為當地的一種文化符號。

余定濤夫婦竹編作品

從傳統器具到精美工藝品,從生活日用到文化符號,從篾匠到非遺傳承人……李彬夫婦感嘆,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竹編技藝能存活下來,實屬不易。他們把竹編技藝帶進了火炬小學的課後服務,孩子們非常喜歡,一雙雙靈動的巧手編織出了玫瑰花、小兔子、金魚、花籃等簡單漂亮的作品,後來,還能編出複雜多樣的風鈴、杯罩等工藝品。如今,竹編技藝已經成為該校的特色課程,並由此繁衍出了「竹韻」校園文化。他們希望通過孩子們的巧手,讓傳承千年的「指尖上的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