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教給你沉默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國媽母嬰 發佈 2022-08-02T00:24:18.379135+00:00

《沉默的大多數》雜文隨筆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識分子的處境及思考,社會道德倫理,文化論爭,國學與新儒家,民族主義等問題;

《沉默的大多數》雜文隨筆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識分子的處境及思考,社會道德倫理,文化論爭,國學與新儒家,民族主義等問題;


包括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出來的各種真知灼見,涉及科學與邪道,女權主義等;


包括對社會科學研究的評論,涉及性問題,生育問題,同性戀問題,社會研究的倫理問題和方法問題等;


包括創作談和文論,如寫作的動機,作者的師承,作者對小說藝術的看法,作者對文體格調的看法,對影視的看法等;


包括少量的書評,其中既有對文學經典的評論,也有對當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


最後,還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雜感以及對某些社會現象的評點。




  • 在書本里沒有學到的人性,他在沉默中學會了



對王小波這一代人,經歷了大躍進,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經歷了上山下鄉。我無法想像他們的苦痛,無法感同身受,亦無資格評價。


我只是儘量在這篇短短的雜文《沉默的大多數》裡去理解那個年代。王小波說,沉默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在《沉默的大多數里》,他寫道:


「總而言之,我總是從實際的方面去考慮,而且考慮得很周到。幼年的經歷、家教和天性謹慎,是我變得沉默的起因。」


在饑荒的歲月里,他啃鉛筆,啃書本,甚至啃課桌,還啃得津津有味。


飢餓已經把一個孩子變成了白蟻。有一天家裡吃飯,碗裡竟然有一片小臘肉,他的弟弟按捺不住狂喜,跑出去大喊,「我們家終於吃上大魚大肉了」。


結果就是被爸爸拎回來,教育一番。從此,沉默成了家教,刻在腦海里。


上小學六年級,老師布置的讀書作業是一本關於越南抗美的戰爭讀物,裡面充滿了暴力與血腥。


在他看來,自己沒有成為變態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自己在沉默中學習。


他在一個吵架中咬掉別人耳朵的大學生那裡學到了一點人性。


因為那個咬人的人,只有兩種選擇,把耳朵吐出來,在大庭廣眾下承認自己品行惡劣,或者把耳朵吞下去。


那個人最後還是把耳朵吐出來了。因為人性使然,同類不相食,也不會把同類的一部分吞下去。


在書本里沒有學到的人性,他在沉默中學會了。



  • 迷茫都是來源於對自我的不認同



在《沉默的大多數》這本雜文集中,王小波用幽默和反諷的手法直擊現實的本質,表達對這個社會、對人生的思考,讓人讀罷不免覺得酣暢淋漓、振聾發聵,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聲音。


全書好像始終都貫穿著一個問題即明辨是非,好像知道的越多,明辨是非就越難。


最開始我們以為自己什麼都清楚,但是越是閱讀,越是經歷,越會覺得自己無知,這個世界總是越走越大。


所以在青年時期未免對明辨是非這件事感到苦惱,陷入懷疑主義的迷茫當中,不願意將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所以需要沉澱,當自我充實到一定程度,得到的是與內心世界的和解,會發現迷茫都是來源於對自我的不認同。


王小波的領悟來自於他那一代人的特殊經歷,經歷了非同尋常的苦難,對這個世界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他直白地說「這個世界真正愚蠢的人少,大多數愚蠢里含有假裝和弄假成真的成分」,這是他對這個充滿虛假的社會響亮的嘲諷。


曾幾何時,那些裝瘋賣傻的人似乎才是最聰明的,許多人從不屑到有樣學樣,正需要小波這樣犀利的話語,揭開功利社會的面紗。


王小波的人生或許短暫,但是他活出了自己的態度,活得大快人心。


他的文字經過時光洗鍊到如今依舊熠熠生輝,他的思想依舊可以照耀當代青年的迷途。


我們品讀和體會王小波,通過文字跨越時空和他對話,感受到的就是他這於無聲處驚雷的智慧。



  • 認知是怎樣的,說的話就是怎樣



根據我的觀察,說話聲音最大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們說的話,不是一個人在說。


或者說,他們不是在說自己的話,而是在說一種大家都說的話,這種話由於大家都在說,聲音就越來越大。


有理不在聲大,但聲大的好處就是看起來很有理。


有時候遇到一些稍微年長一點的人,我說我想去山裡生活,他們就語重心長地說:


你現在還沒結婚,還沒有什麼壓力,等你結婚了,有小孩了,你就不會那麼想了。


其實我知道他說這話的意思,孩子上學怎麼辦?小孩子的教育怎麼辦?生活怎麼辦?


還有人說,你的父母怎麼辦?他們會怎麼看你。


其實我想說,這種聲音真的是太多了,而且太吵了。


但是爭論毫無意義,因為爭來爭去,我的理由就只有,我喜歡這樣的生活,而且我覺得不會有那麼多問題。但他的理由就很多,也能找到無數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於是,只能沉默。


但是時間越長,經歷越多,我越發覺得,人們信誓旦旦的話語,大多不必當真,就像賣東西的人都會說自己的商品是多麼多麼好,再過時的款式,她也會說穿在你身上多麼的適合。


當然,你不能說她撒謊,因為對於她來說,她說的就是真話,她總不能說,你這人這麼過時,穿這件衣服很配。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認知生活,認知是怎樣的,說的話就是怎樣,所以不說百分之百,但最起碼百分之九十的話,都是不必當真的。



不管沉默還是開口,到最後都難免要認識到一點。


如果你沉默,那你就自己沉默,可千萬別覺得別人也該沉默,同樣的,如果你想表明自己的態度,那自然也沒問題,但不要要求所有人都有態度。


基於同樣的道理,市面上流行的很多態度,很多觀點,都可以看成是空氣。


因為那是別人的態度,如果他以此要求你,而你還照做了,如果不是他強大到無可反抗,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