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九華山,藏著多少「秘密」

非文在南京 發佈 2022-08-03T12:08:22.345642+00:00

我們從薛冰老師《秦淮河》一書中得知,距今兩三萬年前,秦淮河就是一片汪洋,而五台山、雞籠山、覆舟山等,就像一片汪洋中的小島。


「似夢非夢,被遺忘的九華山」


陪外地朋友游南京玄武湖,朋友指著遠遠有塔的那座小山,問那是什麼地方?我告訴他是九華山


九華山又叫覆舟山,山的的形狀就像一隻倒扣的船,不要小看這座山,它其實很古老呢


我們從薛冰老師《秦淮河》一書中得知,距今兩三萬年前,秦淮河就是一片汪洋,而五台山、雞籠山、覆舟山等,就像一片汪洋中的小島。


玄武湖畔的九華山,位於太平門內西側,海拔61米,面積12.9公頃,東鄰富貴山,西為北極閣,北以明城牆為界與玄武湖毗鄰,是鐘山余脈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


在這裡,最能找到南京「山水城林」的感覺。



早在六朝時期,覆舟山就是建康城的天然屏障,又是被稱為「樂游苑」的皇家花園,還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的聚集地。


據史書記載,南朝時,大科學家祖沖之與北魏人索馭麟比賽指南車,包括後來祖沖之發明的水碓磨,也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南朝的文人如鮑照、顏延之、謝靈運、范曄、沈約等都在「樂游苑」活動過,留下不少可以傳誦的詩篇。


可惜的是,梁朝「侯景之亂」,後來的「隋滅陳」,「樂游苑」被無情戰火焚毀。多年後有僧人在山南建起「小九華寺」,人們就稱此山為「九華山」,並一直延續至今。



從南京地鐵四號線九華山地鐵站一號口出來,右轉就是九華山路,可以遠遠看見「九華山公園」的石牌坊紅大門。


沿街的居民,還把花花草草放在路邊——讓人一下子就安靜下來,喜歡這種居家過日子的調調。如今九華山公園已經免票多年,掃蘇康碼就可以進去。


許多遊客有這樣一種誤讀,認為「公園」就是花花草草和遊樂場,其實有文化底子的公園是不一樣的,比如午朝門公園、白鷺洲公園、九華山公園等,同樣,哪怕是雨花台公園也不僅僅有革命烈士,也有六朝的梅崗和明代方孝孺墓呢!



進了九華山大門,拾級而上,可看見寫著「千古一完人」的照壁,然後直達玄奘寺平台廣場,玄奘殿等殿堂修繕得色彩艷麗,走進去也是光線充足,不像有些寺廟給人幽暗的感覺。


大殿除了供奉著玄奘法師金身像以及兩個弟子窺基和圓測的塑像,還有千手觀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更有虔誠的善男信女在那裡跪拜。



玄奘法師(公元600年——664年)是中國唐代偉大的旅行家、翻譯家及佛教學者,《西遊記》中的唐僧原型。


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去天竺取經,前後歷時17年,行程達5萬餘里,尋訪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對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說實在的,我特別喜歡半山腰中那座高4.5米、重3.5噸的玄奘銅像,並非造神而是還原成人,體現了他不畏艱辛、萬里孤征的苦行僧形象。


據說銅像是根據玄奘生活原型鑄造鐫刻而成,是目前亞洲最高的玄奘青銅雕像。



在玄奘青銅雕像的背後,在那個山頂平台上,就是傳說中的四面五層的三藏塔。這座青磚方塔,我看了覺得特別親切,讓我想起家鄉高郵那座唐代方形鎮國寺塔。


寫到三藏塔,也許有人會發出疑問,玄奘生前並未來過南京,這裡出現一個三藏塔,是不是假的?要回答這個問題,看官請耐心讓我把來龍去脈交代一下吧!


公元664年,玄奘圓寂於陝西銅川玉華宮,葬在長安東郊白鹿原上。後來怕唐高宗遠眺墓地傷心,遺骨被遷到遠離長安的少陵原,建了一座興教寺。


沒想到唐末黃巢起義,興教寺被毀,玄奘的遺骨不幸暴露於荒野,是幾位勇敢的寺僧偷偷地將一塊頂骨護送到終南山紫寺閣,建塔奉養。


公元988年,來自金陵天禧寺的住持可政大師到終南山朝聖,在已荒廢的危塔中發現這塊玄奘頂骨,於是千里背負到金陵,在天禧寺東側修了一座白塔三藏塔,在該塔地宮中供奉這枚珍貴的頂骨舍利。


寫到這裡,我們要特別感謝可政大師有心,讓玄奘的頂骨與南京這座城有了精神交集。


·九華山三藏塔


明初,朱元璋重修天禧寺,又將該塔(含地宮)從寺東遷移到寺南。後來朱棣將天禧寺改為大報恩寺,在三藏塔西側,還新建了一座三藏殿,規模非常大。


應該說,明清兩代,三藏塔和三藏殿一直是大報恩寺中重要組成部分。沒想到,咸豐六年,太平天國那幫造反派將大報恩寺(包括大報恩塔)全部毀壞,三藏塔地表部分也慘遭平毀。


這塊地後來被李鴻章創辦的金陵製造局徵用,也就是現在的南京1865文創產業園。


1942年11月,侵華日軍高森部隊在這裡建所謂的「稻荷神社」,中國工人在挖掘時發現幾塊厚重的石條,扒開石條發現洞口,洞內發現一隻製作精美的石函,兩面皆刻有文字,詳細記錄了「玄奘頂骨」從終南山到金陵的來龍去脈。


侵華日軍盜掘三藏塔地宮的消息,雖被嚴密封鎖,但仍然不脛而走,引起了中國民眾的強烈反對,迫於壓力,日軍不得不將出土的舍利和文物移交給汪精衛政權。


當時日寇移交除了頂骨舍利,還有金質佛像一座,納骨小龕和銀、錫制箱,石龕,黃銅佛器,瓷器等。當年負責接收的是偽外交部長兼文物保管委員長褚民誼,1944年10月,在九華山上完成五層磚塔——


三藏塔的復建,將部分玄奘頂骨舍利安放在塔中,據說,所用青磚是當時的汪偽政府文武職員每人捐助一塊集成的。


如今三藏塔建在一個圓形的石台上,登上圓形台基,底層四面各開一個半圓拱門,南門上面的青磚上刻著「三藏塔」三字,顯得自然樸素。


塔心室正中是一座刻有「玄奘法師靈骨」六字的須彌座,座上有一四方石匣,那就是玄奘頂骨存放之處。



過去我們對待歷史總是「黑白分明」。其實,真實的歷史往往是灰色的。


就像眼前的玄武湖,當初是被宋代政治家王安石「泄湖為田」,後來被元朝統治者下令挖掘恢復成玄武湖(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這個功勞要記在後者的身上。


如果讓我推薦南京最經典的風景,無疑這裡應該是首選,沒有之一:


眼前是600年的明城牆,秀美的玄武湖盡收眼底,環顧四周,左邊可以看到南京地標建築紫峰大廈南京火車站,右邊可看到太陽宮,可以看到紫金山的兩座主峰


曾聽說當初建太陽宮,是出於風水的考慮,如果說眼前的紫金山兩座主峰是「二龍」,而太陽宮就是「珠」——所謂「二龍戲珠」呢!



這次來九華山,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九華山公園其實很大。


分為山上山下兩條線,比如山上有六和鍾亭、玄奘銅像、千壽龜、甘露亭、閬風亭、放生池,而山下不僅有明城牆,還有地藏殿、石佛洞、彌勒佛石像、轉經輪等景點。



那天在山道上,我們無意間看見一座梁武帝蕭衍的青銅像,當第一眼看到這位蒼老、睿智的文人皇帝時,我一下子有被擊中的感覺。


梁武帝博學多才,善寫文章,他具備做一個好皇帝所有的優點和能力。他信佛,提倡素食,非常節儉。平時他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一頓素食,而且勤於政事,每天三四更就起床忙於工作。更為難得的是,他待人慈悲,哪怕對宮裡的太監小臣也是一視同仁。


為了解百姓疾苦和對朝廷的意見,他還在宮外設立公開意見箱。可就是這樣一個好皇帝,也會犯錯,竟然相信了「投降專業戶」侯景——侯景率叛軍先是採取火攻及引玄武湖水灌台城,破城後將梁武帝關在台城。


這位86歲的皇帝,拒不屈服,最後被關在台城活活餓死,保持了一個皇帝的尊嚴。


在南京,梁武帝留下許多遺蹟,比如梁武帝的家廟光宅寺,比如東南大學那株他手植的1400多年的六朝松,如今在覆舟山立了梁武帝的青銅像,可謂是點睛之筆!



許多年前,我還是縣城一位小青年時,買了一張南京地圖來南京城亂逛,記憶里明孝陵、中山陵、靈谷塔、莫愁湖的場景都特別清晰。


唯獨對「有個小塔的場景」模糊不清——記得在那個場景里,我還與兩位遊客搭話,有種似夢非夢的感覺。


記得這次快要離開九華山公園時,我從山坡上下來,一眼就看見三藏塔聳立在山水之間——啊呀,正是我多年尋找的記憶場景!(南京新視界)


文章作者:南京老克老克,本名徐克明,著名文化記者,資深編輯,散文作家。著有文化散文集《南京深處誰家院》《南唐的天空》《暮光尋舊夢》。

圖源

微博turen001、南京老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