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超越新勢力,埃安是怎麼衝上來的?

鍾叔駕道 發佈 2022-08-08T01:38:37.307526+00:00

距離國家隊從2019年開始切入新能源賽道,已經過去近3年。當初「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品牌都紛紛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其中以埃安最為亮眼。從2020年開始單飛的埃安,獨立運營後便多次霸榜新勢力造車陣營。

距離國家隊從2019年開始切入新能源賽道,已經過去近3年。當初「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品牌都紛紛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其中以埃安最為亮眼。


從2020年開始單飛的埃安,獨立運營後便多次霸榜新勢力造車陣營。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6月品牌累計銷售新車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134%,成功摘得新勢力造車陣營「半程冠軍」。最新的7月銷量中,則是以月銷突破2萬輛的成績再度領跑新勢力。


如果說當初五菱以黑馬之姿驚艷了新能源市場,那麼埃安也已經成長為新能源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作為一個不是那麼純粹的新勢力品牌,埃安完成銷量的超越後,它的下一站又將去向何方?



從B端到C端


作為新勢力中的國家隊,埃安的產品布局很有自己的特點。目前埃安旗下已經形成轎車+SUV共5款的豐富產品矩陣,價格在13-47萬元之間的主流細分市場均有覆蓋。其中10萬-20萬的主流消費區間,可以看到Aion S、AION S PLUS和AION Y的身影。


早期上市的埃安S,B端銷量占比依然較高,升級之後的埃安S Plus 開始瞄準C端市場,主要一系列配置升級和黑科技加持,售價在16-20萬之間,不論是突破600公里的長續航,還是變色全景天幕,都從不同維度打開消費者心門。埃安Y主打個性和超大後排空間,售價更低,在13萬-19萬之間。



相比之下,埃安LX Plus和升級之後的埃安V Plus是埃安在中高端的布局,主要覆蓋20萬以上的價格區間。主打智能潮玩屬性的埃安V Plus,售價在18萬-27萬元之間。智能升級是它的一大亮點,新增的超視距召喚泊車、NDA智能領航輔助系統等智能科技配置,都成為自己的差異化標籤。保持高端定位的埃安LX Plus,上市初期以續航里程超過1000km為賣點,目前官方售價在28萬-47萬之間。


產品覆蓋廣泛,但主銷的依然是埃安S系列和埃安 Y兩款。數據顯示,5月這兩款車型合計銷量占到了埃安總銷量的89.25%。從價格區間來看,幾乎是直擊熱銷的燃油車板塊。兩者在各自領域取得的突破,也證實了埃安的實力。


切入主流的消費區間,像極了燃油車時代的價格打法。不同於「蔚小理」、嵐圖、極氪一類的聚焦高端,也不是哪吒、零跑「自下而上」的布局。埃安的玩法更像是將久經考驗的燃油車時代布局嫁接在了新勢力時期,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從目前銷量情況來看,埃安將繼續挑戰24 萬輛年銷量目標。在今年上半年其他新勢力企業因為晶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出現產品延期交付等問題時,埃安產品銷量的大幅增長,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期待。


混改中的強烈科技屬性


埃安的熱銷密碼,除了它較為親民的產品路線,還有良好的成本控制和供應鏈創新能力,這一切都離不開混改步伐的推進。


2021年8月開始的混改歷程,目前已經走到了A輪引戰增資階段,本輪增資結束後,埃安將擇機實現IPO。造車新勢力時代,車企之間比拼的已經不再局限於技術、產品和生態布局,更多是資本之間的較量。混改帶來的全面創新和變革,也實實在在反哺到技術和產品的突破中。



獨立運營以來,埃安始終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混改中也對該標籤提出了更高要求。背靠廣汽集團的埃安,成長為「研產銷」一體的科技公司後,打造了自己的技術領先優勢。


電池方面先後發布了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超倍速電池技術,直擊續航、安全、充電三大痛點。今年科技日上推出的微晶超能鐵鋰電池技術,再度補齊了磷酸鐵鋰電池短板。據悉該技術將率先搭載到埃安目前內部代號A02新車型上,預計最早明年裝車。



熱門的智能駕駛領域同步推出了NDA、AVP等自動駕駛技術,並不斷更新疊代ADiGO智能駕駛系統至4.0時代。技術更新的同時,還做到了對同集團其他合資車企的反向技術輸出,這也是很難得的。


銷量超越之後的二三事


銷量超越其他新勢力之後,埃安還將做些什麼?保持品牌沖高姿態是其中重要一環。


目前銷量結構來看,撐起品牌市場的依然是 AION S、AION Y 兩款不到 20 萬元的車型。公布的最新7月銷量中,沒有具體銷量構成。但從去年數據來看,依然能看到二者的合力。其中AION S 以 6.92 萬輛的銷量占比超過 56%;AION Y 以 3.21 萬輛占比約 26%,兩者合計占比超過 82%,主打高端市場的AION LX 全年銷量僅為 1000 多輛。


相比之下,目標中高端的Aion V Plus以及Aion LX的銷量並不突出,難以支撐品牌調性。主打B端市場的Aion S,早期在出行市場收割極大市占率後,為埃安的前期市場表現貢獻了很多。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逐漸提高和C端市場的徹底爆發,迫使車企不得不向C端市場轉型。



埃安做了不少嘗試,不僅推出眾多黑科技加身的AION S PLUS替代此前被貼上網約車標籤的AION S。並相繼推出了AION Y等車型來推動C端市場的增長。


鞏固集「研產銷」於一體的優勢,三者合一進行一體化管理,可以讓後端研發人員更加直觀地面對市場和銷售,更為深入直接捕捉市場需求,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此外持續打造供應鏈體系優勢,會加強其抗風險能力。這種特質在今年上半年的缺芯少電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


鍾述


蛻變於傳統車企,埃安已經走出了自己的一套模式。夾雜著傳統廠商的深厚紮實和新勢力的衝勁,埃安在尋找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穩健。當新勢力陣營漸趨穩固,一二線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不斷釋放市場能量後也在加強自己短板的補齊。按照今年年初廠商提出的把「蔚小理」變成「埃小蔚」的目標,埃安已在大踏步前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