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一生為墨客,幾世做茶仙

淥水早讀 發佈 2022-08-11T10:39:04.268597+00:00

陸羽身世淒涼,無名無姓無家,他在自傳中寫自己的人生經歷,三歲被遺棄,被龍蓋寺僧智積禪師在湖堤上拾得帶回寺廟,不知生身父母是誰,也沒有名字。

作者:月滿天心

陸羽身世淒涼,無名無姓無家,他在自傳中寫自己的人生經歷,三歲被遺棄,被龍蓋寺僧智積禪師在湖堤上拾得帶回寺廟,不知生身父母是誰,也沒有名字。因為臉有疵,大家都叫他:疾兒。

長大後,他博學強記,博覽群書,用《易經》給自己算了一卦,得卦:自筮得蹇之漸,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令姓陸名羽,字鴻漸。

陸羽,自此成為正式的姓名。

他被僧人養大,順理成章就做了一位小僧人,就這樣在寺廟裡打坐念經,平平靜靜過一輩子似乎才是他的宿命,也是他最好的歸宿。

但,陸羽不是自願出家做和尚的,他從小就不願意學佛,不喜歡在寺廟中居住,長大後的陸羽更喜歡學習入世的學問,對儒學情有獨鍾,此外他還喜好詩文,嚮往燦爛華彩的人生,他想做文壇名士,追求轟轟烈烈,而不是在寺廟裡青燈古佛,寂寂無聲。

陸羽聰慧,讀書過目不忘,醉心學問,他每日不是讀書就是作詩,就是不念佛,因此屢屢觸犯寺里的規矩,師父因此經常懲罰他,不讓他吃飯,可是他不改初衷,後來又把他罰去掃廁所,即便是掃廁所他也不妥協。

師父只好狠狠地打他,希望把他打服,可以把這個孩子安靜留在寺廟裡做一個僧人。

陸羽經常被罰,又對廟裡的生活抗拒,覺得實在是難以忍受,於是逃離寺廟,開始了流浪生活。

寺廟的生活雖然清苦,但是好歹衣食無憂,在流浪路上,陸羽吃盡了苦頭,他沒有錢,也沒有什麼賺錢的本領,經常好幾天吃不上一頓飯,夜宿荒郊破廟,日間討飯。為了活下去,為了有口飯吃,他到戲班子學戲唱戲,跟著雜技團耍過木偶,扮演過小吏,小丑,也變過戲法……這些事,在當時都是下九流的事,只能討口飯吃,不會受到尊重,離開了寺廟的陸羽,本以為逃離了苦難,沒想到又陷入了另一種難堪。


在泥濘中掙扎的人,夢想是心裡唯一的光。陸羽心裡的光就是做一名聞名遐邇的大詩人,文豪,他從沒放棄過,這一路艱難生存,也一直手不釋卷,有時間就讀書。

陸羽確實很有才華,作詩作文,漸漸名聲傳揚出去。天寶年間,陸羽結識了詩僧皎然,從此,他的人生中有了一個朋友,並且隨皎然一起躋身名流,聞名文壇。

受過了萬般苦,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和皎然住在湖州妙喜寺,詩詞唱和,開心的很。

妙喜寺相隔不遠處,有個玉真觀,觀中住了一位風流嫵媚又詩才斐然的年輕道姑李季蘭,李季蘭詩文美貌都是當代的傳說,她出家做了女道士,道觀前卻絡繹不絕車馬喧鬧,許多文士名流都慕名來拜訪她。

陸羽、皎然、李季蘭,三個人都擅長詩詞,又住的很近,慢慢就有一些往來,皎然和尚詩名大,人也長得帥氣,李季蘭很喜歡皎然。然而陸羽一直偷偷喜歡李季蘭,無奈陸羽相貌平庸,又有疤痕,實在是不好看,沒有入美女法眼,他就把這份心思深深藏在心底。

三個人上演了一出三角戀。

皎然對李季蘭是拒絕的,他寫過一首詩,送給李季蘭: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皎然輕易拒絕的,正是陸羽夢寐以求的。皎然從來就沒有動過心,陸羽從來沒有放棄過。

一次李季蘭重病,陸羽痴心,竟然搬過去照顧她,日日煎藥、煮飯,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幾個月之後,李季蘭在陸羽的精心照顧下,身體康復。這次的事,李季蘭十分感動,寫下一首詩答謝陸羽《湖上臥病喜陸羽至》: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付出的總有回報,同樣身世飄零的李季蘭被陸羽感動了,她的心裡有了溫暖,兩個人終於有了進展,陸羽似乎要實現所有的塵世夢想了——做個文人,有個愛人。

然而命運弄人,沒過多久,唐玄宗聽聞李季蘭的大名,宣旨召見,李季蘭不敢怠慢,馬上啟程去長安,她剛剛來到長安,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倉皇逃跑,李季蘭在戰火中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李季蘭失蹤了,陸羽的心又遭遇了一次沉重打擊,他放棄了全部夢想,專注遊歷。

陸羽本性痴茶,一切成空後,他又開始到各處收集茶葉的資料,研究茶的秉性,專門為茶撰書,著手寫《茶經》,這是一次創舉。

在這個時段,他心累了,放下了很多,寫了一首著名的茶詩《六羨歌》:

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功名利祿,塵世累心,在拿起處放下。一盞清茶一杯好水即是人生吧,也不必追求轟轟烈烈的才名與愛情了。

失去過太多,心中那個空落落的位置,被茶填滿了,總要有新的追求和希望才能活下去。


《茶經》是世界茶文化史上的一次創舉和標杆,《茶經》不但流傳於世,還流通到全世界,陸羽被後世譽為茶聖、茶仙。

茶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因陸羽而始,他的《茶經》影響了世界茶文化史,《茶經》也成為了中國典籍中的驕傲。

《茶經》總結了唐朝及唐以前的茶葉生產製作歷史與現狀、茶的烹煮、品飲技術與禮儀等。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學著作,又是茶文化的專著。

寫《茶經》的時候,他真的成了一個心甘情願出家的僧人,只講茶,只寫茶,也只研究茶,茶讓他靜心、安心、甘心。他將全部的心血都注入了《茶經》內,生命兜兜轉轉,回到了起點。


安史之亂之後的社會動盪不安,民眾流離失所,貪念惡念橫生,道德與秩序都開始滑坡,一切都趨向凌亂。陸羽不但將茶給寫給世人看,他還試圖通過茶這一載體,給當時的社會提供一些新的東西,也就是通過茶飲行為的規範,對當時的社會狀態形成一種約束,把人心拉回正軌。

茶葉,茶器,煮茶,煮茶之水,這所有的一切,他都制定了規範,他試圖將漂泊無依的靈魂歸納入內心,在一盞茶水中,在一系列的規矩中,安撫一顆顆浮躁暴戾的心。

茶是靈物,茶能安心,你真的能在這一套繁瑣的規矩中坐下來安安心心喝一盞茶,貪惡就自然淡化了。

陸羽是漂泊的,《茶經》是規範的。

李季蘭失蹤了,《茶經》卻著成了,逃離到紅塵的陸羽又回來了,從此,他甘願生活在清寂中,與茶相伴。終點也許是起點,人生處處都是成全。

耿偉《聯句多瑕贈陸三山人》說陸羽是:一生為墨客,幾世做茶仙。

他想做文人墨客,卻做了一位永世的茶人、茶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