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藍田猿人遺址

雲夢山海 發佈 2022-08-11T14:50:16.597744+00:00

藍田猿人遺址因出土了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和1200多件古動物化石及12件舊石器而享譽海外。按照國際學術命名規範,被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藍田直立人或稱藍田猿人,簡稱藍田人,是中國境內發現的早期人類,屬早期直立人。

藍田猿人遺址因出土了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和1200多件古動物化石及12件舊石器而享譽海外。按照國際學術命名規範,被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藍田直立人或稱藍田猿人,簡稱藍田人,是中國境內發現的早期人類,屬早期直立人。經過測定和研究,起初,藍田猿人距今約110—115萬年,後來定為藍田猿人距今約163萬年,最新研究成果為藍田猿人距今約212萬年。

藍田地區的直立人化石或生活遺蹟在不同地點多有發現,其中的化石發現地主要是陳家窩與公王嶺兩處。陳家窩遺址化石發現最早,生存年代略晚,而公王嶺遺址化石發現略晚,生存年代較早。

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考古隊在藍田縣陳家窩村附近發現一具古人類老年女性下顎骨化石和石器工具。1964年在公王嶺發掘中,發現藍田猿人的頭骨化石,具有比北京猿人更為原始的特徵。

藍田猿人是繼北京猿人之後,我國發現的最重要的人類化石。這一發現擴大了我國猿人的分布範圍,豐富了人類物質文化紀錄,它的發現把人類活動的時間大大提前,填補了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個缺環,為研究人類起源提供了珍貴的科學資料。

與藍田猿人化石同一層位還發現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例如劍齒虎、腫骨鹿、爪獸、大熊貓、劍齒象、埃楚斯坎熊、藍田金絲猴等。經過鑑定,包括8個目的42個種屬。研究表明公王嶺動物群所表現的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帶有強烈的南方動物群的色彩,如大貓熊、獵豹、劍齒象、獏、爪獸、毛冠鹿、水鹿等,幾乎都是過去認為在亞洲北部大陸上從中更新世起就已經滅絕的屬,而是中國南方及亞洲南部更新世動物群的主要部分。

推測其原因,一是藍田地理位置比較偏近南方,在更新世某些時期,當整個華北的氣候較溫暖的時候,有一些熱帶或亞熱帶動物的分布可以達到陝西南部地區,一是藍田當時正位於秦嶺北坡的亞熱帶森林和較北的森林草原與草原的交接地帶,因此公王嶺動物群中有較多的南方森林性動物出現。說明當時秦嶺北麓氣候是相當溫暖的,代表了一種溫暖的間冰期氣候階段。與陳家窩動物群對比,反映公王嶺地點所代表直立人生活時期比陳家窩直立人時期較為溫暖,與冰期和作為喜馬拉雅山東支的秦嶺抬升運動等地質環境變遷相關。

同時,森林動物,如獵豹、虎、劍齒虎、藍田獼猴等數量最多,草原及森林草原動物,如馬、牛、羚羊、獅子、大角鹿等也占有相當比重,反映當時是一種以森林為主的亞熱帶氣候類型。結合植物孢粉分析,灌木及草本植物花粉占有明顯優勢,喬木植物花粉數量較少,蕨類植物孢子極為少見。反映在公王嶺藍田人生活時期,以灌叢草原植被類型為主導,在個別時期曾出現過森林草原植被類型。

除了在陳家窩與公王嶺兩地之外,在藍田周邊的輞川錫水洞、澇池河、灞河等處都發現有類似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這些發現和研究是繼北京人之後古人類學與舊石器時代考古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作為較早發現的早期直立人,其生存時代甚至也比迄今發現的多處直立人要早,其中公王嶺直立人生存年代僅稍晚於元謀人,是中國早期直立人的代表類型。同時,也為解決人類起源討論中「單地起源說」(或稱「單一起源說」)與「多地起源說」的爭議提供了重要材料與證據,為其他地域早期人類遺蹟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鑑與參考,在人類起源與中國區域人類起源的探索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里程碑意義。

根據以上最新的年代數據和動物遺存,我們可以總結如下:陳家窩直立人生存年代為距今60萬—65萬年,地質時代始於中更新世早中期,經歷過MIS 16期主冰期和S5大間冰期;公王嶺直立人生存年代為大約距今163萬年,地質時代相當於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其中公王嶺直立人為亞洲北部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藍田直立人的發現被國際考古界公認為20世紀60年代的考古重大發現。

1982年,國務院公布藍田猿人遺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照宇的研究團隊與現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的黃慰文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Exeter University)Dennell院士等合作在《人類進化雜誌》(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發表了對藍田(公王嶺)直立人年代測定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將藍田公王嶺直立人的生存年代由原來普遍接受的距今115萬年提早到大約163萬年前。

據黃慰文介紹,新的年代數據將藍田公王嶺直立人的年代向前推進了將近50萬年,這使其成為非洲以外的僅次於Dmanisi地點最古老的發現直立人頭骨化石的地點;這項研究為早期人類在東亞北部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新的地標和時標,為近年來一系列新的發現和研究進展所顯示的直立人可能在更早時間出現在東亞大陸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並可能使人們對於人類起源和遷徙格局的認識產生新的調整。

經過朱照宇團隊相關人員艱辛探索研究,2018年7月22日,《文匯報》以《從公王嶺到上陳遺址——陝西藍田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誕生記》為題進行報導:在上世紀出土「藍田猿人」的西安市藍田縣,新發現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最近橫空出世。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東北亞地區發現的距今212萬年前的古人類活動遺址、非洲以外目前所知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世界著名的《自然》雜誌上。

距今212萬年是一個什麼概念?國際上公認的非洲以外最老舊石器地點是喬治亞的德瑪尼斯遺址,年代為距今185萬年;「距今212萬年」比歷史書中公認的距今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還要早42萬年,是東北亞目前發現的年代比較確切的最老的人類活動遺址;距今212萬年,使藍田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

2019年2月,「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項目,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藍田猿人遺址紀念館屬古遺址類,距西安約50公里。建在藍田縣公王嶺的山腰上,這是一座飛檐高翹,精緻玲瓏,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六角碑亭,亭內豎立著藍田猿人化石出土紀念碑,碑上雕刻藍田猿人的復原胸像,碑身下刻「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出土處」,背面有郭沫若題詞。以紀念碑為中心,周圍環繞文物陳列室,主要是舊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石片、石球等。

藍田猿人遺址紀念館是中外專家學者考察研究古人類、古地貌、古氣候、古動物的理想場所,是實現超時空精神交流的空間,也是遊人休閒旅遊度假的極好去處,同時又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科普知識教育的最佳場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