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了。幾十萬讀私立,最後還要被學校渣?

miki粥 發佈 2022-08-11T20:31:31.046872+00:00

就看到北京市朝陽區清森學校家長爆出學校郵件,直接宣布學校剝離清華附中,重組管理團隊,和探月學院戰略合作,負責中學部教學和運營管理。

文 | miki粥

全文2684字,閱讀時長大約9分鐘。

上周剛說了薈同風波不斷,校長說換就換,美國的總校區說關就關,搞得家長心慌慌…

就看到北京市朝陽區清森學校家長爆出學校郵件,直接宣布學校剝離清華附中,重組管理團隊,和探月學院戰略合作,負責中學部教學和運營管理。

公開信中顯示,清森學校的校長、人力資源部主任等多個重要崗位由探月學院接管。

看了這條新聞我非常震驚。

雖然這兩年學校換校長、外教流動、改課程的事兒很高頻發生,但是像清森這樣顛覆式的教學改造,真的是完全沒有見過。


01

之前的清森(曾用名清華附中國際學校)是一所什麼學校?

清華附中管理團隊的入駐,課程和師資教學,基本延續了清華附中國際化教育體系的內容:

小學是以國家課程為主,融入了國際課程資源,如新加坡數學是IPC(國際小學課程)的雙語教學;

中學延續了雙語課程系統,高中階段使用了三大國際課程之一的AP…

AP美國大學先修課程,顧名思義,是高中階段開設的具有大學水平的課程,22個門類37個學科,原本是為學有餘力的小孩設立的,不是留學一定要考的,只需要提供在校的GPA就好。

但後來美本越來越卷,光靠GPA不夠,作為中國小孩,你不考個AP申請大學都沒什麼說服力,於是大家就開始卷AP,用花比別人更多時間學習,來證明自己「學有餘力」,我一度覺得這件事很神奇…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AP很適合中國老師教,也很適合中國小孩學。雖然名字叫國際課程,但其實只是增加了知識深度,換了一種語言。

通常選擇AP的學校,國際化教育都相對保守,就是為了升學拿成績。清森的前身清華附中國際學校雖然融合了清華附中的資源,但依然走得是穩紮穩打的路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家長選擇清森,其實主要是看中雙語教育的紮實。國際化一團亂麻,花費數百萬都猜不到小孩會讀一個什麼大學的比比皆是,有清華附中課程和師資的保底,怎麼看都是更可靠的一種選擇。

誰想到,他突然就變了。

公參民政策下,清華附中國際學校和清華附中脫鉤,改名為北京市朝陽區清森學校,家長心裡有忐忑,但看到了學校公眾號推文又稍感安慰——

只變更校名,英文名都保持THSI不變。

學校延續一切原有辦學管理及內核,包括辦學管理主體、教育管理團隊,以及辦學理念的一致和傳承…

5個月之後,英文名改成了Qingsen School,解除了與清華附屬實驗學校的合作協議,北大附中實驗學校校長入駐清森,探月學院CEO成為了助理校長,負責招生、教務、人事、財務、市場等工作,提升中學部的課程豐富度及合規性…

提升…合規性。


02

探月學院,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準確地說,他不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個教育創新項目。一個由北大附中畢業生用3頁PPT(江湖傳說)孵化出來的教育創新項目。

最早在北大附中內借了塊場地辦學,二十幾個學生和流動性師資。教育大咖不缺,但多半只是客串,主要是學生組團搞事情,非常年輕非常網際網路化。

與其說像一個學校,更像一個實驗室。靈感之光只是一閃而過,看到的人就會有一種,這裡的教育很不一樣的感覺。

熱衷撕教科書的年輕人喜歡,但這樣的小孩好像並不多,所以項目一直在搞各種實驗,異想天開的腦洞,變成了一次次成功的市場活動。

曾經花60來塊買過一本項目的宣傳冊——小黑書,因為設計得好看。別的學校手冊免費送沒人要,他們的手冊要花錢買,我交了智商稅。

但很高興,多少是為了一群有想法的年輕人盡了微薄之力。但是對於把小孩送到這所學校讀書的父母卻很好奇,這到底是多不需要教育才能擁有的勇氣?

果然,觀察發現這個群體都是非常成功的家長,事業成功、人生飽滿,還極度自信。有的家長大概是財富自由了,只想小孩享福不想讓她奮鬥,讀一個實驗性質的項目,以學生為中心就可以無拘無束——

無拘無束地去非洲搞援助,無拘無束地搞藝術,無拘無束地開腦洞,學業沒有壓力,主要任務就是替父母花錢不要想省。

在這樣的教育之下,小孩的個性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用15萬的學費換回的高中自由,甚至不再有學籍的束縛。

創新教育,特別顛覆、特別創新。

我一度覺得他們是想成為中國的深泉學院,大隱於野,但一直沒能走出學校的圍牆,放不下讓有錢父母有安全感的牆。

如今,又找到了一塊新的棲息地,要把清森改造成一塊實驗田。


03

原本兩種教育方式各有特點:

清華附中以雙語為基石的國際化教育走紮實路線,探月學院的顛覆式創新迎合了一部分有需求的小眾群體…

不同家長因為不同教育需求擇校:前者父母求升學求穩,後者但求自然發展。

現在,突然擰在了一起。用所謂創新融合的課程改造,給了原本想走雙軌路徑的家長一個surprise…

但對家長來說,是驚喜還是驚嚇就不好講了,畢竟兩種模式是如此不同。

而且,原本學校改名時家長就有過忐忑,怕雙語雙軌的教育有變化,為此3月學校公眾號還發消息海誓山盟,給大家吃定心丸,僅僅幾個月後變臉還一改到底…像個渣男。

說到底,民辦學校也是學校,學校要對學生和家長負責,保持教育的一貫性。但現在突然說改就改,說變就變,最後郵件通知一聲,就算是對得起家長…什麼道理?

家長花了幾十萬買教育服務,最後得到的卻不是他們想要的。

這像什麼?這像明明要買的是一杯星巴克,但最後被硬塞了一杯可樂,賣家還覺得分量更足、顏色差不多,你怎麼可能不滿足?

但是,消費者想要的只是一杯咖啡。哪怕不是哥倫比亞的咖啡豆、不是輕度烘焙,也只想要咖啡,而不是可樂。

有人覺得,可以退換貨嘛,這有什麼好說?

如果真這麼簡單就好了。

小孩教育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家長私立擇校基本都是貨比三家。我有一個最誇張的深圳朋友,為了選一所合適的學校跑遍了全城,最後跑出了一張對比圖表,就為給小孩找一所合適的學校。

然並卵,再合適的學校也經不住換人。花了二十多萬讀了一年舒心的幼兒園之後,升班換老師,滿意度直線下降,思慮再三,最後還是選擇提前出國讀書。

還有一群人走不了,轉學跨區不符合條件,中途換校困難重重,擔心小孩適應不了。最後糾結之中被卡住了,一邊迷茫一邊還要跟著學校繼續走下去…

總有家長焦慮學校怎麼選?在我看來,對大多數家庭而言,穩定、學風好的選擇就夠了。現在堅持走這個路線的學校,一票難求。

其他的…課程怎麼上?硬體什麼樣?資源有哪些?甚至拿了幾個大藤的offer都是其次的,只怕朝令夕改,改到突破你的心理預期,改到家長找不著北。

怎麼說家長也算是消費者,一年十幾、二十幾萬的花費,教學質量沒有三包,校長老師換來換去也就算了,課程系統還搞成了一場冒險,教育成了開盲盒,最後還要被學校當成了透明人…

這樣的調整,清森不是唯一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之前民辦脫鉤、民辦雙語轉公立,國際化學校頻繁政策性調整、更換管理層,一次又一次考驗著家長脆弱的神經,如今考驗還在持續加碼,不知最終還有多少人能堅持得下去?

站在學校的角度來說,變化也是無奈。

政策一道風,學校三尺浪,一切為了合規。但變化之前,是不是能給家長一個預警,讓大家有個緩衝期,而不是臨陣換將,倉促草率?

畢竟,教育無小事。


參考資料:

[1]《剝離清華附中,更名重組,北京「清森學校+探月學院」宣布聯手》,頂思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