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清代的「粘杆處」不是抓唧鳥的,但是抓唧鳥的粘杆能偷錢

十三哥喂 發佈 2024-04-26T06:04:16.975916+00:00

蟬,我們小時候叫它「唧鳥」,記得當時有些能幹的孩子會在樹林子裡找「蟬蛻」賣給中藥鋪,也會捉大個兒的蟬烤了吃,為營養不良的身體補充點蛋白質。當然了,這些孩子裡面不包括我,不是因為我不夠頑皮,而是因為我不夠聰明。尋找蟬蛻在大樹的樹幹上就可以找到,但是要捉蟬,就必須有點技術了。


蟬,我們小時候叫它「唧鳥」,記得當時有些能幹的孩子會在樹林子裡找「蟬蛻」賣給中藥鋪,也會捉大個兒的蟬烤了吃,為營養不良的身體補充點蛋白質。

當然了,這些孩子裡面不包括我,不是因為我不夠頑皮,而是因為我不夠聰明。

尋找蟬蛻在大樹的樹幹上就可以找到,但是要捉蟬,就必須有點技術了。

如果仔細觀察,有時會在大樹旁的泥地上找到一個個的小洞洞,那通常是空的,因為一旦有了洞穴,就說明有蟬從地下爬了出來,爬到樹幹上褪去禪意,變成成蟲飛到樹冠上去鳴唱了。

不過如果發現這樣的洞穴並且進行挖掘,還是能捉到它的鄰居的,並且這些鄰居也已經長的肥大,準備破土而出,而且肉質鮮美。

另外一種捉蟬的方法就是「粘」,清代朝廷有個機構叫粘杆處,養著一幫血滴子,就是委託捉蟬的名兒幹些特務勾當的。

而現實中用粘杆不但可以捉蟬,而且可以用來偷錢;因為那時的商店收銀的盒子都是放在貨架下面的,距離櫃檯外面還有一段距離,伸直手臂,加上一小段粘杆,剛好能夠到錢。

當然了,這種作案方式必須兩人以上配合,其中一人要巧妙的吸引售貨員的注意力。


蟬也有很多品種,有個電視紀錄片介紹了一種蟬,要在地下蟄伏十七年,最終才換來一個夏天的鳴唱。

平時河邊的柳樹上的蟬通常比較肥大,但另外一種寄居在小喬木上的蟬卻只有大肥蟬的三分之一大,但是聲音卻不比大肥蟬小。


每年秋風吹過的時候,我就喜歡到河邊去散步,此時就能撿到很多垂死的,但還沒有咽氣,跌落在地上的蟬,我就收集起來拿回家餵我養的牛蛙或者龜。

這些蟬有的還殘存有生命的氣息,腿腳還會動,但有的已經死透,並且已經有螞蟻向他們進攻了。


我想蟬肯定是肥美的,有時候麻雀也捕食它們,我曾經在一個炎熱的午後,看見一隻麻雀在空中追逐一隻蟬,那隻蟬一邊飛一邊鳴叫,就像是在喊救命一樣。

不過我一直有個疑問,蟬不是在靜止不動的時候才能發出蟬鳴嗎?難道是我幼時的記憶誤差?


另外記得當時還有部電視劇,叫《粘唧鳥的老師》,看過的朋友恐怕毒藥暴露年齡啦,哈哈。


我是十三哥,謝謝大家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