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孤——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邀請展:大方無隅·梅墨生作品展

眼緣藝志 發佈 2022-08-14T05:00:12.412598+00:00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自儒道思想形成,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兩種思想互融互補的產物。觀點與思潮的持續衝撞、交匯,影響也決定了中國傳統藝術思想和審美趣味的賡續變化與發展,繼而形成了華夏民族獨特的藝術精神。藝術是時代的先聲與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自儒道思想形成,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兩種思想互融互補的產物。觀點與思潮的持續衝撞、交匯,影響也決定了中國傳統藝術思想和審美趣味的賡續變化與發展,繼而形成了華夏民族獨特的藝術精神。



藝術是時代的先聲與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作為中國儒道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儒學的「中和」與道學的「空無」,均包含了華夏藝術思想的本質內核。以筆墨映現思想,本期藝術現場將為大家分享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中國美術報》社承辦的「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國國家畫院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大方無隅·梅墨生作品展」上的多幅精彩展品。



大道不孤

華夏民族歷經千年發展,對「道」的追求已然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世界觀和人生哲學的一部分。「道」在道家文化中可以理解為自然或社會的發展規律;而儒家文化對「道」的解釋則包含了「仁」「忠恕」等含義,即代表了華夏民族的最高理想——大同。



「大道不孤」是中國國家畫院自2021年起組織策劃的品牌活動之一,旨在展出院內中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成果,在推動藝術創作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表明了院內藝術家之間以藝傳道、薪火相傳的精神。

此次作品展是「大道不孤」系列展的第十二回,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三層頌廳共展出了梅墨生先生創作的水墨作品100餘件。展覽以「大道不孤」為題,不僅表明了華夏民族始終遵循與堅守「大道」的初心與決心,也詮釋了我們願意與世界民族命運與共的信念與銳意。



梅墨生

古人云:人品不高,落墨無法。藝術不是職業,是一種神秘的人格參與,這種參與構成了藝術的脈,也是每個藝術家追尋藝術之路的根基所在。




梅墨生,號覺公,齋號一如堂,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他畢業於河北聯合大學美術學院,結業於央美及首都師範大學書法研究生課程班。他曾是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杭州黃賓虹學術研究會名譽會長。2019年,這位一生都淡然的藝術家因病逝世,享年59歲。此次展覽不僅是對梅墨生藝術創作的總結,也是對他的緬懷。儘管展覽只展示了其部分作品,但我們依然能從中發覺,他是一位能夠充分感受並抓住生活本質的藝術實踐家。



梅墨生認為自己的作品不夠「現代」,更與「前衛」無緣,是一種不守舊的「戀古」情結。他非常敬重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並為他們獨創的心靈和放逐的精神而感動。殊不知,人們從他的作品中也同樣能感受到那份對藝術的熱愛與投入。




氣韻生動

中國古人稱之為「氣」的東西,正是生命的存活狀態。明了中國文化的「氣功論」,也就入了中國文化的「玄」,也並非一無好處,「玄想」是人的一大優長。

——梅墨生






中國文化中的「氣」,既抽象又形象,是書畫藝術的最高追求。它一般是由作者的思想品格、知識範圍、文學修養以及對生活的觀察和認知程度來決定的。自古以來,鑑賞書畫就有「看作品知人品」之說。

氣,亦代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命性。中國傳統美學用「氣」來說明美的本原,提倡藝術描寫以表現萬物的生生不息,提倡神形兼備以體現元氣流動間的韻律與和諧。「氣韻生動」已經成為中國畫創作的總原則,尤其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氣韻,極富民族特性,相當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特色。




觀梅墨生的作品可以發現,他的創作構想大多源於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感受,特別是一些小件作品,極具文人意趣。此類作品最可貴之處,不在於技法本身的表現形式上,而在於畫者的修養、才情以及真情實感的流露與升華。

大道不孤,大方無隅——情之所至的畫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也不是為了市場而創作,而是一種抒發靈性的自我表達。為筆墨而生的人,只須讓藝術回歸藝術、讓生活成為生活、讓這些筆墨僅僅只是筆墨。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國國家畫院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大方無隅·梅墨生作品展」已行至尾聲,下期,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帶來全新的觀展記錄,再會。


眼緣藝志 第958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

文字撰寫:眼緣藝志

如需轉載請先獲得授權,轉載後請標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