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造就了「紅學」

老馬不走日 發佈 2022-08-14T06:37:10.081998+00:00

一部古書,讓後人研究考證了上百年還要繼續研究考證下去,一部殘書的研究成了一門學問,一部殘書養活了這麼多人,這種現象實在是世界文學史上的絕無僅有,那麼到底是誰造就了「紅學」呢?

[讀書] 三百多年前,一個窮困潦倒的世家子弟以自己家族的興衰為藍本,寫下了一部小說,起名叫做《石頭記》或是《紅樓夢》,這書並未給他貧困的生活帶來什麼益處,他最後死於貧病……然而令他本人及同時代人想不到的是,這部在流傳過程中佚失了部分的殘書,二百多年後成了千萬人賴以謀生的事由兒,而且賴此事由兒的人不僅越來越多還大都冠以「紅學家」的美名。

一部古書,讓後人研究考證了上百年還要繼續研究考證下去,一部殘書的研究成了一門學問,一部殘書養活了這麼多人,這種現象實在是世界文學史上的絕無僅有,那麼到底是誰造就了「紅學」呢?

首先是那些借書不還的人。從「脂評」可以看出,該書曹雪芹是寫完了的,雖然到底多少回,紅學界眾說不一,但「這書是有結局的」當是一個在紅學研究成果上極少有的共識。如果這書沒有佚失,傳到今人的是一個全本,那麼這些紅學家早就沒飯吃了!從這個角度看,借了人家的書不還不但無過還大大的有功,如果不是他們弄丟了部分書稿,世界文學史上的紅學奇蹟就沒有了;

其次是「脂硯齋」,據說這是曹的女友,當是書中史湘雲的原型,如果她不是在書稿上留下那麼多的批註,今人根本不知道續書與曹的原意是那樣的南轅北轍,而無數考證者也就失去了考證的依據;

再次應該是歷代無數知名或不知名的校堪印刷者,正是各類不同的版本為考證提供了比對、研究的線索與依據,也讓人們最終希望,不知何時,能夠有一卷或數卷未曾露面的遺稿面世;

還有國內外一些有心的文學家們,當他們讀紅樓讀出了問題時,學者的本性指使他們去弄明白,翻些古書,有了心得,提出一個見解,另一人聽了不同意,也得翻書拿出不同意見,一來二去,做這事就成了一種新學問——紅學。紅學家里有兩類人,一類是研究課題的開拓者,他提出新問題,尋找新的研究方向與線索,這是很難的。另一類人是否決者,他們本人提不出新的問題與研究方向,但只要有人提出新的觀點,他就成為反對者,就著人家的問題去尋找反面證據,這要容易得多,這類紅學家雖然我不佩服,卻也是「紅學」的造就因素,沒有他們,紅學界不會熱鬧如此!直到現在,紅學界基本上沒有一個一面倒全體認可的研究成果,連這書是誰寫的,也有不同意見;

當然,造就紅學最該感謝的還是曹雪芹,如果不是他那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寫法,如果不是他在文學水平與對世事的認識提煉上的高超成就,如果不是他極為豐富的閱歷與他所獨有的人文主義情懷,所有紅學研究的一切都不成立!

其實,曹雪芹含蓄的筆風並非是他的風格或喜愛,而是不得不!這就扯出了曹寫作的時代背景,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獄就是曹不得不如此含蓄的根本原因。一個人經歷了那樣多,思索了那樣多,有如此多的心得與感慨,讓他不寫出來是不可能的,然而時事嚴峻,寫也不敢寫得太明白,也就只能寫成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樣了,其結果,就是世界文學寶庫多了一部偉大的巨著,多了一個不朽的名字,同時,世上也多了無數個紅學家。

根據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的考證,解放後國內統一發行的程高本,成書於乾隆三十七、八年,這是乾隆用文字獄清理了文化陣地後,命和坤主編四庫全書以宣揚文治,此時手抄本《紅樓夢》已經在坊間流傳,和坤指使高鶚將其書前四十回中不妥的文字修改,後四十回則直接由高重寫,於是這書就成了無害的,由程偉元校堪印刷成書。當然,這一說法與紅學中絕大部分研究成果一樣,也算是一家之言,眾多紅學家們的爭論總是斷不了,要不,讓他們幹什麼嘛?!

有了以上種種既必然又偶然的因素,也就有了《紅樓夢》這部奇書,有了紅學,有了世界文學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