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山海經:漢族源自東夷?發源濰河?鳥圖騰,絲文化,玉崇拜

一堂國學 發佈 2022-08-15T10:25:54.742206+00:00

漢族很可能源自東夷,發源濰河,鳥圖騰,絲文化,玉崇拜!《孟子·滕文公》:「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

漢族怎麼來的?

漢族的「漢」字,其繁體字「漢」,由三點水「氵」與「堇」字組成,裡面隱藏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密碼。漢族很可能源自東夷,發源濰河,鳥圖騰,絲文化,玉崇拜!且聽一堂國學一 一道來:

一、「漢」之「氵」

《孟子·滕文公》:「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

首先,「氵」說明「漢族」是逐水而居的民族,這個「氵」現在看來是黃河,在古代,可能是「淮水」或「濰河」。

東夷文化從距今8300年前的後李文化起,歷經北辛文化(距今約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年)、龍山文化(距今約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約3900年),東夷著名的領袖有太昊伏羲氏和少昊金天氏,是一個擅長使用弓箭狩獵,鳥圖騰崇拜民族,東夷蚩尤部落的青銅冶煉技術爐火純青,武器裝備精良,曾經與炎黃聯盟發生過中原逐鹿的戰爭,根據《史記》等典籍記載,東夷蚩尤戰敗,炎黃成為華夏正統,但不能否認,東夷蚩尤部落對華夏文明的貢獻,所以「蚩尤、黃帝、炎帝」並稱「華夏三祖」。

東夷部落以鳥為圖騰,其實勢力範圍遍布山東、河南、安徽、江蘇、遼寧及河北等地,尤其是山東地區及淮河流域,為東夷文化活躍區。

「淮」由「氵」及「隹」組成,「隹」是一種短尾巴「鳥」的總稱。

《說文》:「鳥之短尾之總名也。」


一堂國學認為,「隹」這種鳥,之所以為東夷崇拜,與其體型及特性有關,「隹」很可能是一種大雕,比如「座山雕」,兇猛、威嚴,讓人生畏懼。

東夷人最先馴化了一種「隹」(雕),協助其放牧、狩獵和作戰,如今很多草原民族還有馴化雕的傳統,其源頭很可能來自東夷。

《尚書·禹貢》說:「萊夷作牧,厥篚檿絲。」

東夷人用「隹」放牧,用蠶繅絲,遠古先民的生產生活歷程一般是先遊牧,後逐漸轉向定居農耕,於是他們先將居住地的河流名字為「淮」,即「淮河」。

淮河,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並稱「四瀆」,位於中國東部,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於江蘇揚州流入長江,全長約為1000公里。

後來隨著農業絲綢業的發達,東夷人又在「淮」的基礎上增加了「糹」,形成「濰」字,即今天山東濰坊的「濰河」。


「濰」字由「氵」+「糹」+「隹」,組成,分別對應「淮河」、「絲綢」、「隹鳥」(雕)。

濰河,古稱淮河、濰水,北源為箕山河,亦稱淮河,發源於沂水; 南源亦名石河,發源於莒縣龍王廟鄉大沈莊村西北屋山,濰河自南向北經昌邑注入渤海萊州灣。所以流入萊州灣的濰河很可能就是「古淮河」,古人有地名隨人遷徙走的習俗,源出河南的「淮河」很可能與東夷西遷有關。

二、「漢」之「堇」

「堇」,本意為黃土,所以「漢」也可以理解為黃土之河的代稱。

儘管今天的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從「漢」之繁體,我們也可以猜測東夷人從黃河中下游西遷長江中下游的可能。

安徽凌家灘出土的玉雕,有典型的山東大汶口文化印記,其中心的八角星為「太陽符號」,或《連山易》符號,是上古八卦圖,並在三星堆和美洲印第安文化中都有發現。說明東夷文化影響到了長江流域、四川三星堆和西方的美洲大陸。

我國及世界不同地區東夷文化圖騰標記文物的出土,也為我們勾勒出東夷人由東方向西方遷徙的路線圖,說明東夷文化曾經影響世界多個地區。

「漢」之「堇」不僅代表黃色的泥土,還代表紅色美玉——「瑾」。

《說文解字》說:瑾瑜,美玉也。從玉堇聲。

《山海經》記載:

黃帝乃取密山之玉榮,而投之鐘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粟精密,濁澤有而色。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為祥。

由此可見,至少在黃帝時代,玉文化已經盛行,被認為是祭祀天地,趨吉御祥的寶物,而其中又以「瑾瑜之玉為良」。

通過考過也發現,在東夷文化聚集區,發現了大量的玉製品,像牙璋類,更是東夷文化最早產生的,此前一堂國學已有論述。



金文的「瑾」字即「堇」,即「漢」(漢)的右部分。

三星堆出土的玉璋和執璋銅人,說明三星堆文化受東夷文化影響。

三星堆出土的玉璋,上有雕刻的東夷鳥圖騰造型。

三、東夷人遷徙的路線(猜測)

根據安徽凌家灘、浙江良渚、四川三星堆以及美洲大陸等遺址的考古發掘,文物比對,我們大致可以猜測出,東夷人的遷徙路線圖。

上古炎黃聯盟與東夷蚩尤九黎部落大戰,蚩尤戰敗,一部分從東北拓展,到達朝鮮、日本及俄羅斯等地,甚至因末次冰期「白令海峽」變成大陸橋而徒步穿越到美洲大陸,沿途成為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當然也可能東夷此時就擁有了航海技術,通過海路到達美洲;

另一部分,也就是三苗九黎從黃河流域向西南方向遷移,到達四川三星堆地區,創造了燦爛的三星堆文化,以及雲貴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文化,也有一部分繼續北上,與西北遊牧民族融合,比如匈奴的很多傳統都與東夷族有關。


東夷族的遷徙史是異常艱難的,跋山涉水,大風大浪,由此產生了一個新的漢字「難」,繁體字為「難」,一個「堇」,一個「隹」,一個玉文化,一個鳥圖騰。

「漢族」從來都不容易,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正是因為飽受苦難,我們民族才能歷久彌堅,成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基石,泱泱華夏的砥柱,中華文化也得以歷經上下五千年,文脈未斷,精神永存!

以上僅是根據歷史典籍和考古發現的推演,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一堂國學此前的《破譯山海經》和《破譯三星堆》系列。

作者:一堂國學 中國民俗學會會員 山東省民俗學會會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