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人生悲劇,是從考編制開始的

唐詩宋詞古詩詞 發佈 2022-08-16T11:06:13.192838+00:00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鞏縣,一個有「北方大士族,京兆杜氏」稱號的家族。這個家族比較顯赫,從杜甫這一輩起,往上數三代,全都是帶編制的國家公職人員。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鞏縣,一個有「北方大士族,京兆杜氏」稱號的家族。


這個家族比較顯赫,從杜甫這一輩起,往上數三代,全都是帶編制的國家公職人員。


曾祖杜依藝,做過監察御史、鞏縣令;祖父杜審言,官至修文館直學士;父親杜閒,任職朝議大夫、兗州司馬。


出生在這樣一個基因良好的官宦家庭,杜甫的前景很被看好,表現也十分搶眼。他自小好學,七歲就能作詩:


七歲思即狀,開口詠鳳凰。

——《壯遊》


十四五歲時已被當時的名流崔尚、魏啟心看好,拿他和漢代的班固、揚雄相比: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

——《壯遊》


有道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這樣的鐵律,在京兆杜氏是不存在的。起碼當時大家都這樣認為。


杜甫這孩子以後中個進士,混個編制,光宗耀祖是沒多大問題的。



杜甫第一次考編,是在他24歲時。


這一年,他滿懷信心地到洛陽參加進士考試,不過很遺憾,他落榜了。


大概當時的杜甫也沒太拿考編當回事吧,因為在這之後的十二年,他都沒有再參加過科考。


就這樣,一直到公元747年,杜甫36歲時,朝廷發詔說要搞一場特考,讓天下有一技之長者全部到長安應試,並且要量才授職。



杜甫這才屁顛屁顛得又一次參加了應試,這是他第二次考編,也是最後一次。


然而,遺憾的是他又落榜了。


準確地說,是參加應試的考生全部落榜了。因為這次考試,從本質上說,就是一場陽謀。是權相李林甫為鞏固自身權力而編導的一場鬧劇,美其名曰:野無遺賢。


可這場鬧劇對杜甫來說,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和24歲時不同,36歲的杜甫,太需要一份工作來餬口謀生,太需要一份編制來穩定收入。


而這一切,還得從他的生活變化說起。



公元741年,杜甫30歲時,父親杜閒病故。


這位老父親,既是杜甫的物質保障,也是他的經濟來源。可以說,父親的逝世,對杜甫的生活是有著一定影響的。


我們可以否認杜甫是啃老族,但我們不能否認他謀生能力弱,不善於理財賺錢的事實。中晚年的杜甫,窮困潦倒,生活過得很艱辛,很痛苦,而根源就在於他沒錢。


可以說,經濟困頓給杜甫的人生造成了極大苦難。



探親回家時,他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小兒子因為沒飯吃,而活活餓死。為此杜甫十分自責,羞愧難當,說自己不配做父親: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面對妻子,杜甫也是充滿羞愧,無地自容:


何日干戈盡,飄飄愧老妻。

——《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


他家裡破落到早上生不開火,也奈何不了冰凍的井水,夜晚更是悽慘到連禦寒的衣服都沒有:


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

——《空囊》


在四壁空空,家無餘糧,一貧如洗的境況下,杜甫兩口子四目相對,無言可訴,滿面愁倦之色: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百憂集行》



自建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草屋,一到下雨天,也是滴滴答答漏水不停: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他家裡來客人時,杜甫甚至都窘迫到拿不出像樣的酒菜來招待: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客至》


而在朋友接濟他後,杜甫總是第一時間發朋友圈感謝:


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

——《酬高使君相贈》


遺憾的是混到人生的最後兩三年,杜甫連個關心自己的親朋好友都沒有了,陪伴他的僅剩一葉扁舟: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陽樓》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而這些,無一不證明了考編當時對於杜甫的重要性。


當然,並不是說杜甫就一定要考編製做大官才能將日子過好,而是除此之外,他別無所長,謀生極度艱難。



杜甫一生,是熱衷於仕途的。


就算不為生活,也得為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


為此,即便是在歷經了李林甫「野無遺賢」的鬧劇後,他仍舊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以求賞識。


公元755年,朝廷授予杜甫一個河西尉的小官職,杜甫不願就職:


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

——《官定後戲贈》


朝廷便改任他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官職聽起來很牛逼,實際上就是個倉庫管理員)。為了生計,杜甫不得不接受了這個所學無用之職。



但就在這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位子上,杜甫連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趕上了「安史之亂」。於是乎,就連這苦熬十年才得到的芝麻小官,他也做不成了。


公元757年,不幸和王維一道被叛軍俘虜的杜甫,在飽受戰亂流離後,終於冒險從淪陷的長安城逃走,自金光門出,一路狂奔到鳳翔投奔唐肅宗。

唐肅宗很感動,授杜甫左拾遺官職。


這一年,杜甫45歲。


滿以為人生就此一路高歌,苦盡甘來,不料生性正直、忠於職守的杜甫,很快就因為營救宰相房琯一事,觸怒唐肅宗,次年就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貶官後的杜甫再出金光門,回想起自己之前逃離叛軍魔掌投奔唐肅宗,而今卻因為正直敢言遭到貶責,不由地感慨萬端,遂寫下了這首堪稱杜詩題目最長的詩作: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

至今猶破膽,應有未招魂。

近侍歸京邑,移官豈至尊。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


他將一切過錯都歸結到了自己頭上,最終還是他老杜一個人承擔了所有,多麼辛辣,多麼諷刺!


公元759年秋,杜甫棄華州司功參軍職後入蜀。


次年,他在劍南節度使嚴武手下做了參謀,嚴武隨即向朝廷表薦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


不久後,杜甫又辭職了。他的身體狀況,在此後也每況愈下,疾病不斷。


大概,這就是他在《旅夜書懷》詩中寫到的「官應老病休」吧。


這之後的歲月,杜甫都再未入仕,也再未提過編制的事情。


公元770年,杜甫逝世,終年59歲。


那是一個嚴寒的冬天,不知道有沒有下雪。


-作者-

王焱:一個酷愛詩詞,喜歡武俠小說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