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洋節」?道歉!

安徽共青團 發佈 2022-08-18T00:38:36.269216+00:00

在一本名為《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書籍中。有章節介紹中秋節和月餅起源。稱中秋節是「洋節」,源於韓國。引發了眾多網友不滿。

近日

在一本名為《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書籍中

有章節介紹中秋節和月餅起源

稱中秋節是「洋節」,源於韓國

引發了眾多網友不滿


網傳照片顯示

書中該作者寫道

中秋節的形成受到了韓國非常大的影響

「從某種角度講,在最初誕生的時候

中秋節是不折不扣的『洋節』」

作者還提到了

韓國端午節申遺的問題

「我們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小肚雞腸……

韓國日本等國

保留了中國文化諸多傳統和樣式

實際上是在幫我們傳承古風

我們不光不該生氣,還應感到自豪」

8月12日

該書作者@講歷史的王老師

在微博發文道歉

他表示自己過於武斷、片面

在用詞上也不嚴謹

特別是「洋節」一詞

只追求熱點詞彙,卻造成了歧義


該作者還稱

自己已和出版社溝通

第一時間在本書的電子版中

將相關章節刪除

紙質書也會在一個月內

進行全書審查刪改


道歉微博原文

近日,本人於2019年出版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一書中的《中秋節與月餅的起源》一文,引發了讀者的批評指正,特在此致歉。

本人雖然以為中秋節受到了新羅的影響,但始終認為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絕非源自韓國。之所以產生歧義,給讀者造成誤解,是因為本人在參考北宋人龐元英所著《文昌雜錄》、載於《文史哲》2003年11月期的論文《中秋節源自新羅考》、載於《文史知識》(1996年)的閱讀理解題,以及日本來唐僧人圓仁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這些資料時,沒能全面介紹、辨析各種觀點,表述過於武斷、片面。在用詞上也不嚴謹,特別是「洋節」一詞,只追求熱點詞彙,卻造成了歧義。

對於大家的批評,我虛心接受,深刻反思,並表示誠懇的歉意。本人已和出版社溝通,第一時間在本書的電子版本中,將該文刪除(如下截圖)。紙質書也會在一個月內進行全書審查刪改。

本人寫作出書,本意是想多介紹中國古人的日常生活,為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出微薄之力,卻不想因學識不足出現不當表述。今後,我會提升自己,做完整與準確的表述。更會注意弘揚傳統文化,捍衛文化自信。

最後,再次對書中的問題表達誠懇的歉意!


據網友曬出的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一書的作者簡介

「講歷史的王老師」為中學歷史教師


小編發現

「講歷史的王老師」同時

還是熱門短視頻平台的「大V」

擁有近百萬粉絲

對於這番道歉

很多網友並不買帳↓↓↓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

絕對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介紹,我國的中秋節是遠古敬月習俗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則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晉時已有中秋賞月之舉;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使之充滿浪漫色彩,賞月之風方才大興;北宋,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之類節令食品。

中秋節的相關活動有:1.流傳月亮、嫦娥、玉兔、吳剛等傳說;2.舉行祭月儀式;3.吃月餅;4.祭祀土地生日;5.做占卜活動;6.送瓜祝子;7.在中秋進行賞月、鬥蟋蟀、養蟈蟈等活動。

中秋節的最大特徵是將人與自然美好的願望寄托在天上。中秋節時正當農業豐收的季節,月餅和瓜果既是祭神媒介,也是人們慶祝豐收美好心情的具體象徵。


(來源:共青團中央、南方日報、觀察者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極目新聞、微博評論、學校共青團、微博@帝吧官微、青春山東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