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藝術家|張大千:中國繪畫史上百科全書式的畫家

雅昌藝術數據 發佈 2022-08-18T11:10:01.125178+00:00

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縱觀古今,放眼寰宇,誰能將自己的前半生活得如此精彩呢?「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倘若用這句諺語來概括他的一生,真是絕妙極了,簡直有度身定做之奇。

這期我們所推介的藝術家正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張大千出生之際就有黑猿轉世之說,後又因其本人極其愛猿,故又名張爰。

人物介紹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現市中區公園灣半坡井「芭蕉井」)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壹|前半生紮根故土,沉澱文化

張大千的少年時期與普通孩童無異,青年時期的豐富閱歷為他創下了不可估量的財富,也是其傳奇人生的開端。

張大千外出求學路上被土匪綁架,被迫當上了黑筆師爺。但他並不與匪徒為伍,潛心研究《詩學涵英》,拜一位同被綁架的前清近士為師,為他以後的繪畫技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戀病世的悲痛使張大千一度遁入空門,對凡世無可留戀,這段時期是他繪畫風格的奠基,在此之後的畫作中總會看到與佛教相關題材的出現;

張大千在滬拜師學藝之時多以臨摹仿古為主,技藝精湛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後從上海前往北平,居住在頤和園聽鸝館,在此他完成了繪畫技巧從臨摹仿古到萬物造化的飛躍;

爾後張大千耗時三年在敦煌莫高窟面壁臨摹,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敦煌壁畫因張大千的臨摹才得以在戰火中傳世,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第一手史學研究資料。他是敦煌畫學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敦煌熱。去世之後其家人將四川家中所藏臨摹畫作悉數捐贈給國家。

貳|後半生遊歷世界,創立畫派

到此你以為張大千的傳奇人生就此結束,後半生在輝煌和讚譽中度過?事實恰與此相反,也正是後半生的坎坷鑄就了張大千「東方之筆」的稱號,開創了中國繪畫的新流派。

20 世紀50年代,戰火的硝煙剛剛褪去,張大千選擇遊歷世界,在世界各地舉辦畫展,同時感受此時西方畫界的立體派、未來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畫風,機緣巧合下他與畢卡索會面交流,他的畫作深深的吸引了畢卡索,使其重新認識了中國水墨畫之美,在西方畫界便有了「東張西畢」之說,這在國際上產生了廣大而深遠的影響。而這次會面在當時西方媒體的筆下也成了東西方大師的偉大會晤。

這些傳奇經歷是普通人一生所騏驥的,但是對於徐悲鴻先生口中「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傳奇畫家張大千來說這些只是滄海一粟。

張大千因為生活遠走他鄉,經由修建中國式園林而寄託他的鄉情,俊朗挺拔的松林,充滿詩情畫意,其晚年眾多畫作也都是依託其建造的中國式園林結合青年時期遊歷祖國山河的記憶而作,濃濃的思鄉情溢於言表。巴西聖保羅八德園、美國環蓽庵、台灣摩耶精舍,其中張大千所費心血最多、堪稱中國文人理想中的樂園的中國式園林是巴西聖保羅八德園。現在位於成都的張大千藝術博物館便是以「八德園」為藍本而建造的。

正是因為八德園與其故鄉大相逕庭,承載了張大千的思鄉之情,一草一木的位置都是經過反覆實驗後確認的,以至於在園林修建過程中張大千因搬運重物造成了右眼失明。對於一個畫家而言這無非是致命一擊,但張大千並沒有因此放棄繪畫,而是像鳳凰涅槃一樣,使其繪畫技術更加精進,首創了潑墨潑彩山水畫,這一風格的畫作開創了中國水墨畫的新紀元,卓立於現在的中國畫壇。

對於中國青綠山水以及中國的雲山畫派加上敦煌佛教藝術的色彩的影響,再加上張大千他本人非常喜歡跋山涉水結合起來,於是創造出了張大千晚年的這種潑墨潑彩的青綠山水風格,這種風格可以說開拓了中國水墨畫的一個新的紀元。

——紀錄片《百年巨匠 美術篇第一部》張大千

張大千在寶島台灣度過了最後的晚年時光,他將一生所繪的精品畫作贈予台北故宮博物院。81歲高齡時應旅日華人李海天、黃天才之約,擬作巨幅《廬山圖》(高1.8米,長10米),為完成這一畫作,張大千修改畫室布局,偌大的畫室只剩一張可以鋪展巨幅畫作的長桌,張大千終日俯身作畫,全力繪製《廬山圖》,勞累過度,兩次住進醫院。最終在畫作完成的兩個月之後病逝,享年84歲。因為這幅畫作在國內外的關注度極高,所以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了《廬山圖》特展,可惜張大千未能看見《廬山圖》特展的盛況。

一襲長衫,一支畫筆,一生漂泊,這位便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張大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