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的石雕佛像——房山白水興隆寺

西山老閆 發佈 2022-08-18T13:56:24.396136+00:00

《日下舊聞考》記「白水寺俗名大佛寺,在縣西北十二里,上元遊人甚眾。白水寺又名興隆寺,成化元年重修,僧道深撰文,住持淨廣立石」。白水寺,位於燕山車站附近的西虎嶺山陽。西虎嶺,古稱老虎山。《房山縣誌》在山脈一篇記:「老虎山在羊耳峪村西南台白水寺之間,其脈自石槽溝東南分布者也。

《日下舊聞考》記「白水寺俗名大佛寺,在縣西北十二里,上元遊人甚眾。白水寺又名興隆寺,成化元年重修,僧道深撰文,住持淨廣立石」。白水寺,位於燕山車站附近的西虎嶺山陽。

西虎嶺,古稱老虎山。《房山縣誌》在山脈一篇記:「老虎山在羊耳峪村西南台白水寺之間,其脈自石槽溝東南分布者也。白水寺遺址尚存,白水異漿八景之一也」。

咸豐八年九月,房山人李伯敷隨父祭奠先祖,順便巡遊白水寺。我們先隨著李伯敷先生的視野,了解白水寺。「家嚴攜予及諸弟輩敬陳,薄奠祭於先祖妣之墓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因南上尋白水寺」。

「未里許,得石澗寬可數十步。水流清細,雖季秋下旬,岸草猶碧。

隨澗西行數武,古石嶙峋,幽林蓊鬱,遂不知有塵世間也」。

「已而泉流奔響,樹盡橋橫,仰視山腰,古寺在焉」。

「撥荊榛,援騰葛盤轉而上,但見寺荒僧去,只余碑老苔生,自神像微存數字。而殿宇甚雄,自神像以及窗欞門限俱屬石成,蓋亦今時之廟所罕有者也」。

「禮佛畢,欲登南嶺採黃精,至石橋足疲,遂不果」。

「往扶欄俯視細流涓涓出石罅中,魚小如秧針,千百為群,泳游可愛」。

「下坐澗石陰,古樹可飲,清泉香涼,入夜則聽野鳥琴築宛然。因思佳山雅水,築室於茲,不亦世遠而塵清乎」。

白水寺是一座花崗岩構築的仿亭閣式無梁建築,石閣南向,平面呈正方形,其外觀為兩重方閣。

閣門南開,兩側開兩孔對稱的卷形石牖,石牖恰與閣內釋迦石佛頭頂齊。光線從三個不同方向透進閣內,三尊巨大的石佛輪廓清晰。卷形門牖的設置,既突出了佛寺建築的特徵,又增添了建築的裝飾性,同時獲得了理想的採光效果,可謂匠心獨具。

《房山區志》記:「白水寺石佛,又名興隆寺。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寺廟為明成化(公元1465年)重修。寺面南背北,重檐廡頂,磚石結構。平面為正方形,穹窿頂,中央雕有龍頭藻井。殿內有三尊石雕佛像,石質為花崗岩。雕像站立,中為釋迦牟尼,高5.8米,螺伐,面部豐滿,兩耳垂肩,身披袈裟,腳踏橢圓形蓮花座。左右兩側為阿難、迦葉二脅侍雕像,均著袈裟立於橢圓形蓮花座上,前者雙手合一,後者合掌彎指。三尊石雕佛像線條清晰,衣紋流暢,雕法古樸,凝重大方,是目前北京地區最大石像」。

《房山縣誌》載有明代房山人鄭民悅所撰,《重修白水興隆寺記》碑銘。

「邑城之西北十里許曰白水寺,僻居山谷杳乏人蹤。谷中秀石屹立,昔人因之為大覺。像高逾尋丈,覆之華宇。其下寒泉飛瀑,觸石而鳴。挹之盂,湛湛焉若玉液。茲寺之以白水名也,創建之年莫不能識。景泰中智蓮輩再造之,迄今百祀有奇,焚修久廢。原構之三閣,燔於樵火,風雨日侵之。萬曆丙子,北邱常緣過之。惻然曰:世尊而石肖之,即金剛不壞體也。侵之非所患矣,顧雜之荊棘,褻之芻牧攻浮屠者,能恝然乎哉?乃以身自矢願為之募緣。遐邇樂善者,翕然響應。貲鏹之助,罔恤李君世強。李君善皆大檀越也。復思結木為祠,美矣而未必持久。乃採石於山,甃之為閣,工役之庶琢磨之艱弗計也。閣成,金其像,繪其壁,丹雘兢妍,瞻者肅然起敬。次建彌勒殿,次襌堂、次山門,顏其門曰興龍,襲以故也。

鐘樓有虡廚,灶有舍鉅。織器用靡有不周,寺以上有嵒秀峙,曲徑縈紆,「」。登眺者赫然一勝慨也。丙戌夏事竣,里人郗君、佃劉君、徹輩懇予記之。夫儒釋之道,不同臂若方圓之,不入也,予何言哉?雖然佛者覺也,所以呼寐者而使之。寤也,世之穎慧之士,頓悟迷途於善也,脫然而先登之岸。若彼大千之眾,泯泯棼棼溺於愛水而莫之識,雖欲自善孰示之覺路之津乎。故服緇者流崇梵宇,誦靈文五體投地,求日躋於上乘。雖本來之性未必乎,輒見而一念濟惡之非庶乎。其少遏若常圓輩,庶幾祝釐,聖壽攝濟,群蒙法演靈台,利周賢劫,斯無愧於募緣之初心。則凡啖白水者,吐青蓮矣。苟偈其舌,妄其心於五戒也。恬不為畏,雖寄跡龍城,怡神象嶺,竟何意哉。若邑之民,敬之而從善可也。滔滔而邀福不可也,勉之慎之。」。

鄭民悅,號肖泉,明代房山朱各莊人。鄭民悅為明代隆慶舉人,博學能文。初任山西告陽縣尹、後改任河南閔鄉為州牧、再調河南歸德知州,繼遷汝寧,頗有政聲。

鄭民悅所撰碑文未見落款年代,但碑文所記可知,明代景泰、萬曆丙子先後兩次維修。

白水寺所在老虎山頂,立有一石柱。鄭民悅碑文中談到「華表樹之巓」,應該是指這個石柱。石柱為方形,寬不盈尺,高約兩米。柱身以上為四級下大上小棱狀體。現代人多稱其「經幢」,實際即非經幢也不是華表,是十分少見的宗教石柱。

鄭民悅曾作《白水寺和李孝廉》詩:「雲護高峰石磴斜,翠微隱隱梵王家。雨余煙暝苔徑風,靜萍開水見沙飛。錫璇空垂談法像,談經金界雨天花。夕陽啼鳥催行急,丈里徘徊興未賒」。

康熙三年房山縣尹、拔貢,佟有年曾作《白水異漿》詩:「玉潔波光信異漿,旃檀林外盡閒香。甘芳可奪金莖露,色味兼優選佛場。不有瓊瑤難共姤,袛應鷗鷺渾相忘。兼葭若許盟秋水,不放紅塵度野航」。

清選容城縣宣導、房山人齊推,和《白水異漿》前題:「白水涓涓噴玉漿,東風散作百花香。平橋接岸通蓮社,曲徑通林入稻場。鹿飲溪頻苔鮮破,狐參禪久俗塵忘。昔年楊子棲真地,曠代猶堪渡葦航」。

清宣統元年警董、房山人高書官,曾作《白水寺前韻》:「清溪環抱玉山斜,不是仙家是梵家。雲絮遮山僧補衲,銀魚戲水浪淗沙。一尊石佛莊嚴像,兩岸秋風蘆荻花。六十衰翁猶健步,游情詩思兩無賒」。

劉應作《重遊·白水寺》:「幾年不到次禪游,昔日風光逈不侔。老樹半山無歲月,荒蕪一院自春秋。石掀橋上人蹤少,苔滿碑間鳥篆幽。古殿雲封僧化去,清溪空對寺門流」。

1984年,白水寺石佛成為北京市級文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