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一首名作,仿佛流動的畫卷,卻給人一種境由心生的體驗

雲水心語 發佈 2022-08-18T14:35:13.541414+00:00

大自然中充滿了神奇和夢幻的場景,有時仿佛不停地變換形狀,其實不過是光影的移動;有時貌似寂靜無聲,可是內部正暗流涌動。畫家可以用精細的筆墨描寫景物的外形,卻無法生動地展現出一種靈動和深邃的內涵。詩人雖然不能描繪物體的全部細節,可是才子們總能形象地刻畫出其獨特的神態。

大自然中充滿了神奇和夢幻的場景,有時仿佛不停地變換形狀,其實不過是光影的移動;有時貌似寂靜無聲,可是內部正暗流涌動。

畫家可以用精細的筆墨描寫景物的外形,卻無法生動地展現出一種靈動和深邃的內涵。詩人雖然不能描繪物體的全部細節,可是才子們總能形象地刻畫出其獨特的神態。下面分享王維的一首名作,仿佛流動的畫卷,卻給人一種境由心生的體驗。

欒家瀨 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王維是盛唐時期傑出的詩人和畫家,因為多才多藝,本來可以恃才傲物,可是王才子卻隨著年紀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內斂,甚至經常多日閉門不出。

作者即使有時隨性創作了一些詩作,也只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他不願張揚,最多展示給親朋好友們欣賞一下,大家也只不過是圖個輕鬆愉悅,從來沒有強求作品流傳久遠。

也許正因為如此寧靜和輕鬆的創作氛圍,才讓詩佛的作品更顯恬淡而又深刻。這首《欒家瀨》就具有這樣的特徵,反映出詩人無欲於聲色、無礙於行止的風格。

王維的作品詩畫結合,傳達出詩人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塵世的觀照。首句交代了時節和天氣狀況,「颯颯」二字,描寫出秋風吹動枝葉的聲音。晚唐詩人李商隱也曾有詩,「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不知是否受到王維的啟發。

詩人或許是坐在涼亭中,欣賞這斜風細雨;或許正在微雨中散步,聆聽著這大自然的交響。要體察那輕微的聲音,必須是在非常寧靜的氛圍中,同時還需要詩人平心靜氣,心無掛礙,才能物我融合。

次句描寫溪流,舒緩的溪水在岩石間無聲地流淌,「淺淺」二字,交代了溪水清澈見底。讀者可以想像出,水面下分布著各種奇形怪狀的鵝卵石,還有大小不一的游魚。

緊接著一個「瀉」字,表明地勢發生了變化。正所謂水往低處流,溪水從平緩之處忽然流到陡峭之地,水流速度加快,必有一瀉千里之勢。這一句語言極其凝練,也為下文打下了很好的鋪墊,詩人不愧為狀元才子。

結尾充滿情趣,也極其耐人咀嚼,「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這兩句描述的主體是白鷺,背景是「跳波」,即在石塊上濺起的水花。一個關鍵詞是「驚復下」,表明白鷺先是受到了驚嚇,然後又恢復了平靜。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自相濺」三字,非常清楚地解釋了原因。原來是濺起的水珠落到白鷺的身體上,這個機敏的動物以為是獵人扔出的石塊。它出於本能,下意識地跳出水面。等它繼續觀察了一會兒,發現周圍非常平靜,於是便繼續在水裡覓食。

全文到此就全部結束,讀者卻覺得意猶未盡。首先,作者全程記錄了整個過程,無論是秋雨、溪流,還是水花、白鷺,都是詩行中的具體意象,仿佛流動的畫卷,卻給人一種境由心生的體驗。

其次,詩人並未參加或干涉這些景物的運動和發展過程,只是作為一位見證者,甚至將自己當成自然界的一分子。作者虛懷待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平靜地刻畫出物態情趣,詩人只是在一種靜默觀照中體察真性,濾去塵雜,給人一種物隨心轉、境由心生的體驗。

第三,全文意象豐富,但是作者又不會無緣無故地描寫那些景物,完全是為了營造一種意境。這首詩的詩眼就是「」字,詩人由此串聯起那些動靜結合的場景,既反襯出寧靜的氛圍,又引領人們思考天地不言的大美,以及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禪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