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狼入室,自食其果。袁紹到底有沒有仗劍硬頂過董卓?

瑞青的讀書筆記 發佈 2022-08-18T15:10:29.976481+00:00

在董卓系列裡,我曾講過,在漢靈帝劉宏臨死之前,曾經兩次徵召董卓。第一次徵召董卓為少府,即宮廷供應部長,董卓卻拒而不就,劉宏干生氣但束手無策。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袁紹(六)

引狼入室,面對失控卻束手無策

在董卓系列裡,我曾講過,在漢靈帝劉宏臨死之前,曾經兩次徵召董卓。第一次徵召董卓為少府,即宮廷供應部長,董卓卻拒而不就,劉宏干生氣但束手無策。後來劉宏病重,再次下詔擢升董卓為并州牧,命令他把所屬部隊交給左將軍皇甫嵩。董卓再次斷然拒絕。

那麼,由袁紹策劃、何進位片、董卓主演的《埋葬東漢王朝》的大片,本期即將啟幕。

皇甫嵩的侄兒皇甫酈曾向叔叔皇甫嵩建議:「現在的全國軍權,都掌握在叔叔您跟董卓的手裡。而今,您和他怨仇已結,不能並存。董卓接到交出軍權的命令,卻上書推託,這是一種公開的反叛。那是因為董卓料定現在京師政治混亂,已不堪收拾,所以故意拖延時間,觀察時局變化,想從中撈取更大的政治資本,這就是一種不可饒恕的奸詐。這兩條無論按哪一條都可以對他斬立決。您更清楚董卓此人凶暴殘忍,六親不認,將士內心其實不服。您身為元帥,倚仗國家威信,發兵討伐,對上可展示忠義,對下又剷除民害,無往而不利!」皇甫嵩卻說:「董卓抗命雖然有罪,但他畢竟不是一般的軍官,我要擅自斬殺高級將領的話,我也是有責任的。最好的辦法不如公開奏報,請中央裁奪。」

窩囊的漢靈帝劉宏接到皇甫嵩的上書後,只是下詔責備董卓,這更讓董卓肆無忌憚,反而把大軍推進到河東地區,更加近距離地密切觀察洛陽的形勢變化。

而就在這個時候,愚蠢至極的袁紹又跟同樣愚蠢至極的何進出主意,主動徵召董卓進逼京師。這叫引狼入室。對董卓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兒啊。他早就想好了藉助入京平叛的機會,撈取更大的政治資本,至少要夾帶利於他自己的私貨。當何進感到後悔,可能無法駕馭董卓的時候,又過家家似的派諫議大夫種邵去勸回,雖然種邵大義凜然,暫時讓董卓止步,但董卓更加堅定了他的判斷。

果然當董卓看到洛陽城內火光沖天之時,他知道機會終於來了。他馬上命令部隊火速向皇宮方向開進。當董卓的大軍抵達洛陽城西時,得到確切情報,說何進已被太監殺害,太監頭子張讓正挾持著少帝劉辯往黃河邊逃竄。董卓遂率精銳部隊,跟隨也聞訊而至的朝中一些高級官員,一同趕往北郊迎接。

少帝劉辯這邊,當河南中部掾閔貢得知少帝劉辯動向後,即刻率騎兵追趕到黃河邊上。關於閔貢,史書只記載為河南中部掾,所謂掾,就是屬官的意思,即屬於河南尹下面的一個屬員。當時少帝又餓又渴,閔貢還能搞到羊肉給少帝劉辯吃,並厲聲斥責張讓等速速自己了結,並持續砍死數名宦官。張讓等人惶恐不安,知道死期已至,乃向少帝拱手再拜並叩頭辭別,隨即投河自盡。閔貢後因救駕有功,晉升為郎中,封都亭侯。

此時天色漆黑,伸手不見五指,而又都不熟悉道路,只靠著螢火蟲微弱的亮光,辨識腳下的小徑。在中國歷史上,還有如此經歷的皇帝,也算是服了。他們摸索著走了數里,在路旁一戶民家搞到了一輛牛板車,他們一起擠到上面,皇帝也算與民同樂了。後來,又找到了兩匹馬,少帝劉辯獨騎一匹,閔貢跟劉協同乘一匹。這時,天已方亮,陸續才有高級官員前來護駕。

董卓的部隊在北芒阪下跟少帝劉辯相遇。這位年方十四歲的小帝看到大軍,嚇得面無人色,流淚哭泣。

為了減輕少帝的恐怖,前來迎駕的崔烈要求董卓迴避。董卓罵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現在說讓我迴避?再說我就砍掉你的腦袋!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盪,天子流落在外,你們竟然還有臉讓我迴避,豈有此理!」然後就上前參見劉辯,劉辯在驚恐中,結結巴巴,語無倫次。董卓又跟劉協交談,詢問事變經過,九歲的劉協一一回答,有條有理,毫無遺漏。董卓大為歡喜,認為弟比兄要強得多,而劉協又是董太后親自養大,董卓自以為跟董太后同族,遂興起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的念頭。

少帝劉辯返回皇宮後,大赦天下,改年號光熹元年為昭寧元年。少帝的六顆印信五顆仍在,但最重要的「傳國御璽」卻不見了蹤影。劉辯任命丁原當首都洛陽警備區司令。

硬懟董卓,袁紹終因勢弱而倉皇出逃

袁紹本想著把太監們都殺干宰淨,他代表的士族階層就能登堂入室,大幹一場。結果卻為他親手引過來的董卓做了一鍋好菜。咋辦呢?剛好騎都尉鮑信從泰山郡募兵返抵洛陽,向袁紹建議說:「董卓手握強大部隊,恐怕另有打算。今天不除掉他,必然被他控制。現在正應乘他們新到一個陌生環境而又十分疲憊,如果襲擊,可以生擒活捉!」袁紹恐懼董卓強悍,不敢發動。鮑信看到大難將起,遂率領他新募的部隊,返回泰山。

董卓初到洛陽時,步騎兵不過三千人,自知兵力單薄,恐怕不能使遠近懾服。奸詐的董卓新生一計,每隔四五天,他就命令他的部隊悄悄溜出洛陽,第二天一大早,再故意讓那撥人再招搖過市,讓外界認為涼州軍團源源不斷地進入京師。結果忽悠得大家都猜不透他到底有多少軍隊。同時,他加緊收編原何進、何苗兄弟倆個的部屬,又挑撥呂布與首都警備區司令丁原之間的矛盾,利誘呂布刺殺丁原,併吞並了丁原的部隊。這樣以來,董卓實力控制的軍隊力量大大加強。然後又假借京師很久沒有下雨的理由,上奏認為是朝臣的罪過,請求免去司空劉弘的職位,再由董卓自己接替。不久又提升他自己為太尉,掌管總領軍隊的權利和調動各路兵馬的符節。

董卓認為基本掌控了軍政大權,召開會議商議廢掉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之事。

董卓在會上首先告訴時任京畿總衛戍司令的袁紹說:「天下之主,應該由賢明的人來擔任。每每念及靈帝,就使人感到憤恨。劉協似乎不錯,我打算改立他當皇帝,他比現任少帝劉辯如何?人,常有一種現象,小事聰明,大事痴呆,不知道怎麼做才恰當。如果連劉協也不行,那麼對劉姓一族就不應該再使他們留種了。」董卓言外之意,如果不同意劉協作皇帝 那麼他就有篡奪東漢王朝政權的野心!

袁紹說:「東西兩漢王朝加在一起,統治中國已有四百年許,恩德廣被、萬民擁戴。今上帝年紀不過十四,並沒有什麼惡行傳布天下。將軍你如果罷黜嫡子改立庶子,恐怕沒有人贊同你的意見。」

董卓手按劍柄,大聲叱喝說:「你算是個什麼東西,竟敢用這種態度跟我講話!天下大事,盡在我的掌握之中,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誰要敢反抗我,只有死路一條。你難道認為我董卓的劍還不夠鋒利嗎?」

袁紹此時不知從哪裡起來的勇氣,可能想著自己辛辛苦苦忙活了半天,結果被董卓不費吹灰之力就占了窩,一聽董卓如此專橫跋扈的話,也勃然大怒,回懟董卓說:「天下英雄好漢,不僅只有你一個人!」然後拔出刀,向在座各位官員作了一個半圓的揖,昂然而出。這可能是袁紹一生面對強敵最硬氣的一次。雖然他一向糊塗,但在此我也毫不吝嗇地為他點個大大的贊。

那麼這個劍拔弩張的情節是真的嗎?讀者也許都等著看熱鬧,我要說這個場景可能不存在,是不是掃了大家的興?其實上面的場景的最初來源是南北朝劉宋時代的史學大家裴松之註解三國志時,借用了《獻帝春秋》一書的記載。但裴松之又加以說明此為是太假的杜撰。

陳壽《三國志》對此的描述很簡單:董卓呼紹,議欲廢帝,立陳留王。是時紹叔父隗為太傅,紹偽許之,曰:「此大事,出當與太傅議。」卓曰:「劉氏種不足復遺。」紹不應,橫刀長揖而去。

袁紹只是藉口此為大事,需要跟叔叔商量一下。董卓又說劉姓這個種沒有必要存在了,但袁紹並沒有回應,就橫刀作揖而出。二人並沒有任何激烈的衝突。

當我讀到兩種不同的場景時,先是很傾向於袁董二人仗劍互懟,但稍微冷靜思考之後,就會傾向於後者。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袁紹硬懟董卓,對袁紹有什麼好處呢?作為一個門閥望族之後,不可能沒有一點政治鬥爭的頭腦。如果兩人發生那樣的互懟,仍然說明他政治鬥爭上很缺乏經驗。但要知道他當初之所以敢引董卓進京,也是因為董卓是他叔叔袁隗的故吏,如果沒有袁隗當年的徵辟和賞識,董卓也上不了台面。所以對更換皇帝一事,董卓也是第一時間主動爭取袁紹的支持。但話又說回來,也有一種方式可以解釋得通,就是雙方話趕話,一個想著要維護士族讀書人的基本體面和氣節,一個只知大權在握,想利用士族卻又不懂如何與士族打交道。

好了,我們還是姑且相信袁紹敢於怒懟董卓吧!也讓大家釋放一下壓抑的心情。

董卓一聽袁紹敢這樣跟自己對著幹,他自入朝以來,還是第一份。但他也自知剛到首都,局勢尚未完全掌控,又考慮到袁紹乃是門閥望族,也不敢貿然誅殺。

袁紹自從跟董卓幹仗之後,心裡一直惴惴不安,他知道董卓一定睚眥必報。他雖有心繼續挑戰董卓,但說到底他還只不過是一介門閥望族之後,與董卓這種手握重兵的軍閥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等量級。所以袁紹認為首都不能再留了,否則很快就會成為董卓的階下囚。就這樣,袁紹像喪家之犬一樣,把皇帝劉辯頒發的京畿總衛衛戍司令的符節懸掛在洛陽東面北頭第一門上,向著冀州方向,倉皇出逃。

那麼董卓會放過袁紹嗎?袁紹面對自己親手打掃的屋子卻被董卓不費吹灰之力地搶占了,又將作何反擊?且聽下期分解。

2022.8.14,瑞青初稿於鄭州

作者簡介:李瑞青,筆名瑞青,字子方,號自怡堂主。老子故里鹿邑人,現定居鄭州。青年作家,文史學者,書法愛好者。著有《寫活歷史人物•五代十國系列》《寫活歷史人物•明成祖朱棣系列》《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研史手記•諸子五家系列》《研史手記•歷代政體研究系列》《研史手記•中外歷史對比研究系列》等文史專著。另著《霧太陽》《獵城》《別動我的心》《十年江湖》《南二胡同》等中、長篇小說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