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呂洞賓用古詩講「女色」,沒見過吧,卻是現世經典

槐序姑娘 發佈 2022-08-18T15:46:26.490398+00:00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為唐末、五代人士,或也經歷了宋初。

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呂岩

《牧童》

……

…..

….

..

- 人物介紹 -

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為唐末、五代人士,或也經歷了宋初。

他是道教丹鼎派祖師,師從鍾離權,後曾傳道予劉海蟾、王重陽,被全真派奉為「北五祖」之一。

「八仙過海」中的呂洞賓,便是呂岩的原型了。

因為呂洞賓致力於修仙悟道,所以民間關於呂洞賓的傳說很多,甚至是個亦正亦邪的人物,但終究的神談話本,不足為信。

實際上,現實中的呂洞賓不但當過官,還娶了妻子,同時還是一位思想家和詩人。

《全唐詩》中,有收錄呂洞賓詩作280多首,其中不乏經典。

而他編著的《金華宗旨》,更是在國外盛行,一度為某心理學、哲學流派的啟蒙之作。

根據宋初《太平寰宇記》記載,呂洞賓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

公元825年,呂洞賓中進士,獲封縣尉,但晚唐時期戰亂四起,呂洞賓厭倦了塵世紛爭,於是拋卻人間名利,與妻子一起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

彼時他和妻子各居一洞,遙可對望,故「洞賓」字也是由此而來。

黃巢軍攻入長安後,呂洞賓遂攜家歸終南,放跡江湖間,偶遇鍾離權,拜在其門下潛心悟道,終得所成。

另據《宋史 · 陳摶傳》記載:呂洞賓擅劍術,駐顏有方,百餘歲仍健步如飛,可日行百里。

《純陽劍法》便為呂洞賓所著。

- 詩文賞析 -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

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出自呂岩的《警世》

呂洞賓這首詩寫得很有意思,如果不是有文獻確切記載,你很難相信這首詩是出自於一個道士之手。

因為只有心中有故事的人,才會有如此深刻的感悟。

這首詩可翻譯為:

妙齡少女身體嬌酥,令人垂涎欲滴,她腰間掛著一把無形之劍,專斬凡夫俗子;雖然被傷之人不見人頭落地,可是卻能叫人精氣乾涸!

用一句話來形容,可解釋為:色字頭上一把刀。

所以呂洞賓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會讓他有如此精闢的認識?

- 趣聞軼事 -

前面我們也說了,從傳聞中看,呂洞賓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民間話本固然不可信,但應也不是空穴來風,多多少少是有些蛛絲馬跡的。

比如「三戲白牡丹」之說,就是關於呂洞賓「情事」的記載。

話說呂洞賓某日遊歷到金陵,見白牡丹貌美動人,便化身成為一個清俊秀才,與白牡丹相戀。大概是白牡丹過於沉溺於愛情,日漸消瘦,她的母親問清來由後,就去求見黃龍禪師,請他搭救自己的女兒。

白牡丹按照黃龍禪師的指示,再次接近呂洞賓,趁雲雨之時奪取了他的丹元,呂洞賓大怒,欲傷害白牡丹。

白牡丹懼怕,便如實告訴了呂洞賓,這一切都是黃龍禪師所指使的。於是,惱羞成怒的呂洞賓便提上雙劍,去找黃龍拼命,但他的修為哪是黃龍的對手啊,很快便被其制服。

黃龍告誡他說:我聞得火龍真人以雌雄二劍付汝,一斷色慾,二斷貪嗔,三斷煩惱,且囑咐你除妖則可,殺人則不可。我乃釋氏正脈,汝且欲揮劍斬我,若還你劍來,你豈不傷害別人?

呂洞賓聽後頓悟,在黃龍座下修行了整整9年方才離去。

這些神話傳說肯定是失實,為民間杜撰,但就像元稹的《鶯鶯傳》和寫李益的《霍小玉傳》一樣,也許呂洞賓早期的確流落風塵,有過年少輕狂。

所以才寫下了這首《警世》而誡勉自己,同時也提醒世人。

文章一開頭那首《牧童》為呂洞賓的七絕,這才是他筆下詩篇的真正水平。

在這首詩里,呂洞賓呈現了一派和諧自然之景,以牧童晚歸休憩構架了一幅美輪美奐的鄉村圖。

詩中有原野、綠草、笛聲,亦有明月、牧童、清風,頗有邵雍《山村詠懷》之意境: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呂洞賓「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這兩句,也鋪陳出了視覺上由遠及近的曠闊感,最重要的是還有笛聲,所以這首詩層次分明、動靜皆宜,是唐詩中難得的佳作。

-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