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友誼之珍,莫過於此

川上居丫 發佈 2022-08-19T15:21:33.206807+00:00

以詩會友,以詩會史《夢微之》唐·白居易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以詩會友,以詩會史


《夢微之》

唐·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注音:

①漳(zhāng)②昧(mèi)③不(fǒu)

注釋:

①微之:唐朝詩人元稹(779—831),字微之,和白居易同科及第,並且結為至交好友②漳浦:地名,在今福建漳州南部③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於悼念亡友之辭④阿衛:元稹的小兒子⑤韓郎:元稹的女婿

譯文:

夜裡夢到與你攜手共同遊玩,早上起來後淚水浸濕了枕頭,卻無法止住。

在漳浦時我曾三次生病,在長安城中你的墓前的草已經長八個年頭了。

一想到你在黃泉之下,被泥土侵蝕著骨肉,最後化為黃土一抷,而我雖然在人世,卻也是滿頭白髮了。

阿衛和韓郎也先後去世,不知道黃泉渺茫昏暗,你是否能知曉啊。

背景:

太和五年(831),元稹病逝於武昌,次年歸葬咸陽。開成五年(840),白居易六十九歲,剛剛大病初癒的他在某夜夢見摯友後寫下了此詩。

碎碎念:

白居易,大名鼎鼎的「詩魔」,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大家或許想起白居易腦海中大概就會想起琵琶行里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hhh,川上在讀高中時背這首詩背得老痛苦了)又或是長恨歌里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而今天川上所要講的卻是人間最真摯的友情,「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句滿是無力的感慨,到底將多少人的心弦所狠狠觸動了啊。你還在世時,我們曾一同吟詩作樂,如今你已經魂歸黃泉,終是黃土一抷,而我雖然活著,卻也是垂垂老矣。(當初背這首詩時,甚至都有些許淚目了)

相識

唐朝貞元十七年(801年),三十歲的白居易在長安結識了二十三歲的元稹,他們是因為一場考試相識的。白居易此年高中進士,元稹則考中明經。而在唐代考中進士或明經是不能直接做官的,還要通過吏部銓試才能正式入仕。

兩人便在長安安居備考,貞元十九年(803年),兩人都通過了複試,同被授予了秘書省校書郎,這是近乎無事可做的閒職,此時的他們並沒有觸及到官場的黑暗,兩人一同遊山玩水、吟詩作樂,走遍了長安酒肆,這也是兩人一生中僅有的一段安穩時光。

同舟共濟

元和一年(806年),在度過了永貞革新的餘波後,白居易元稹二人重新思考了詩歌的用意,並且一改之前的文風,這也是著名的新樂府運動的開始,兩人認為,文人應該關心社會時事,不能沉溺於風花雪月之中,而閉口不談現實,應該以心憂天下為責,之後白居易總結出了那句在當時震驚文壇的的口號,「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兩人更是一直相互扶持著期望能改變天下之不平,整頓朝綱,兩位年輕人顯露出了最亮眼的鋒芒。而剛剛顯露鋒芒的他們卻被滿朝權貴所記恨上了。


打擊

元和一年(806年),元稹因被權貴妒忌,便在當年九月便被貶到河南,不久又收到母親病逝的消息,元稹自幼喪父,是由母親一手拉扯大,讀書識字也是母親所教,同母親感情十分深厚。

被貶之後的他又因丁憂而沒了俸祿,白居易在此刻挺身而出,拿出俸祿資助囊中羞澀的好友,並且知曉元稹和母親感情深厚,親手為伯母寫墓志銘,字字感情深厚。五年後,白居易的母親去世,元稹也親自為其寫了墓志銘,自己手頭並不寬裕,卻三次寄錢,共二十餘萬資助白居易。

元和四年(809年),元稹因為直言上而被得罪了一群宦官,第二年在經過敷水驛歸京時被一群宦官毆打了一頓,(敷水驛事件)並且又緊接著被貶江陵。而自此江陵一貶,而後十年元稹都是過著貶的生活。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同樣應為直諫,被記恨他的權貴宦官以其不孝之罪所參,應為白居易在守喪期間曾寫下寫《賞花》和《新井》兩首詩,其母正是因為賞花而墜井身亡,在古代,不孝可是大罪。白居易一下便被貶為江州司馬,遠在通州任職的元稹此刻大病未愈,聽到好友被貶,淚灑床榻,在病榻上寫下了一首讓人心酸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也是從這裡開始,那個直言不諱,不懼權貴的白居易真正的逝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期望遠離官場的老人罷了。(本來其母去世便給白居易帶來了巨大打擊,而他的政敵還拿其不孝來攻擊他,這一刻的白居易是徹底的心灰意冷了)

再遇·轉機

元和十四年(819年),兩人因官職調動而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再度相遇,兩人已經是相隔五年不見了,兩人喜出望外,一同遊玩探討了三天才戀戀不捨的分別。

長慶二年(822年)二月,元稹拜相。而拜相的契機卻並不光彩,曾得宦官崔譚峻的幫助,而結交宦官是士大夫所認為最不齒的。元稹拜相之時,史書記載,「詔下之日,朝野無不輕笑之」。而本以為能大展宏圖的元稹也在四個月後因捲入黨爭而草草被貶。

長相別

此時的元稹已經是名聲不保,七年之後雖然再次入朝為官,卻因一個錯誤被連貶四次,從此再無踏入朝堂之時了。

大和三年(829年),元稹途經洛陽時,再次見到了白居易。兩人大醉了一場,原本意氣風發,企圖一同改變天下的兩位年輕人,此刻都已是窮途潦倒。

誰也不知道,這也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大和五年(831年),元稹病逝武昌,聽到好友病逝消息的白居易如遭雷擊,哀痛不已,寫下多篇詩文哀悼亡友。元稹臨終時曾和家人交代,囑託白居易為其撰寫墓志銘。

直至多年以後,白居易還是不斷寫詩追憶元稹,在六十九歲時,大病初癒的他再次夢到了好友,提筆寫下了這首詩。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此刻的白居易也是垂垂老矣,此刻的他是如何回憶好友的呢?

是年輕時一起並肩想要改變世界的壯志豪情,是三十年來的生死之交的珍貴友誼,是一同提筆書寫天下仗義執言的快意,還是垂垂老矣的感嘆悲懷呢?

我不知道,但是我認為,世間友誼之珍,莫比元白。


寫下此文之後的我,精神有稍許失落,是被元白的曠世友誼所感動,也是被少年金戈鐵馬,企圖攜手改變天下的壯志所震撼,令人感嘆不已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