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軾《醉落魄》

閱讀後遺症 發佈 2022-08-20T20:13:07.976955+00:00

聊一聊蘇軾的《醉落魄·席上呈元素》。分攜如昨,人生到處萍飄泊。偶然相聚還離索。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

聊一聊蘇軾的《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分攜如昨,人生到處萍飄泊。偶然相聚還離索。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

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

先說這句「分攜如昨」,感覺像在昨天一樣,「如昨」自然是主觀感受,實際上蘇軾和題中的元素(楊元素),真實的聚散回首,至少在這一年中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



熙寧七年(1074年),37歲的蘇軾自請外放、前往杭州任職通判。

彼時,楊元素一同送他出京。

數月之後(七月),楊元素也來到杭州,出任杭州太守。

三個月之後(十月),蘇軾職務調動、升任密州太守,而楊元素被召回京城,二人一同出發、直到京口分頭行動。

這《醉落魄·席上呈元素》,就是在這段時間的飯局上所寫。



同一時期的著名作品,還有《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其中有句非常出圈的「陪君醉笑三千場,不訴離殤」。

如今還時常被流行歌曲化用。

同在杭州時,從職務關係上來說太守楊元素是通判蘇軾的上級,但這兩位在京城也好、杭州也罷、離開杭州的路途上也好,顯然都不是場面上的上下級關係,而更接近真正的好友。

從某種程度上說,蘇軾這兩首呈楊元素或和楊元素的作品,質感很像他寫給自己親弟弟蘇轍的。

或許因為是離別之際、輾轉漂泊之時,更顯傷感



蘇軾寫「偶然相聚還離索」,上接著一句「人生到處萍飄泊」,說如浮萍一般漂泊,又說相聚是偶然的(離別索居)才是常態,起首就很傷感。

後續又接著說「多病多愁」,並且一度感慨「須信從來錯」。

簡直不像蘇軾素來雖悲懷卻又不失豁達的個性,反而讓人覺得他門徒弟子中被稱為「古之傷心人」的秦觀,悲傷表達源出此路。

當然,儘管上半闕表達如此沉鬱悲傷,下半闕卻又不失超脫和豪邁



「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雖然有同為天涯淪落人之傷,但也依舊要「尊前同一笑」,一笑未必解千愁,但卻和隔壁那首「陪君醉笑三千場,不訴離殤」一樣,悲聲中有風雷豁達之音

最後這首詞的落點,放在了「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

眉山人蘇軾,常年宦遊在外,當京官或是在杭州、密州乃至嶺南等地當地方官,不論是擢升還是流放,總之都不是故鄉。



和那故鄉的山,少年之約、歸來之盼,常常是要以辜負收場。

西望峨眉山,蘇軾雖並不在峨眉山長大,但那也同樣是他故鄉的方向,而他所能做的,不過是樽前醉笑、羨慕歸去的雲中鶴。

雲中鶴已歸故鄉,地上宦遊人仍在風塵奔波、散如浮萍轉如飄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