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30首七言絕句,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

雲端詩詞 發佈 2022-09-06T17:20:01.673974+00:00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了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了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裡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登飛來峰

王安石〔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詩的後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雲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王安石〔宋代〕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淨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後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全詩既讚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閒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這首詩是作者眼耳自身的通體感受,都被濃縮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寫雖片刻間景象,卻見出作者體物之心細如毫髮。「桑條索漠」猶王維《渭川田家》所謂的「蠶眠桑葉稀」i指桑葉少而顯得冷落無生氣,屬枯寂之靜態,「柳花繁」者,猶晏殊《踏莎行》所謂的「春風不解禁楊花,亂撲行人面」,屬繽紛之動態:此一句訴諸視覺。「風斂余香暗度垣」乃寫嗅覺而兼及觸覺,不但花香入鼻,連微風送爽也寫出來了。第三句寫午夢初醒未醒時偶然聽到鳥啼,則在寫聽覺時兼涉愈覺。最後一句點明身在何處,卻從反面說開去。這末一句不僅寫出作者同楊德逢彼此不拘形跡,而且連賓至如歸的情意也和盤托出,真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了。

夜直

王安石〔宋代〕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於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北陂杏花

王安石 〔宋代〕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這首詩一二句寫出了北陂杏花的嬌媚之美,後兩句表現了杏花高潔的品性之美,作者寄情於物,體現出王安石剛強耿介的個性和孤芳自賞的人生追求。

疊題烏江亭

王安石 〔宋代〕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這首詩從政治家的冷靜分析入手,以楚漢戰爭發展的客觀形勢為依據,對項羽不可能捲土重來的結局進行理性判斷,顯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這首詩議論精警,獨具隻眼。

梅花

王安石 〔宋代〕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這首詩前兩句很有《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自憐之意,後兩句的春風一年一度的相惜,有傳達出一種惆悵和無奈之感,但是還是有感謝之意在,或許花落花開不為春風,但是春風卻依然牽掛。作者的惆悵自憐情懷顯露無疑,孤芳難自賞,唯有春風來。詩句當中自然也有對春風的感激。

鐘山即事

王安石〔宋代〕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這首詩反映的是幽閒意境,抒寫了詩人神離塵寰、心無掛礙的超脫情懷,但字裡行間也蘊含著的孤獨、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

江上

王安石〔宋代〕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這首寫江行的詩,在灰暗的底色上布置了一幕開闊的畫圖,輔以幽深的筆調,與米芾山水畫筆法相吻合,表現一種含蓄朦朧的美。同時,詩人又經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示出對路途遙遠、風雲變幻的惆悵,把主觀思想加入了山水詩中,豐富了詩的主題。

題張司業詩

王安石〔宋代〕

蘇州司業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這首詩是對張籍詩的評詩。也是詩人自己經驗的總結。詩的前兩句高度評價了張籍詩。後兩句談論了詩歌創作中"尋常"與"奇崛"、"容易"與"艱辛"的辯證關係。是對詩歌創造經驗的總結,也揭示了普遍性的規律,蘊含深刻的哲理。就詩歌創作而言,看上去平淡無奇,卻淡而有味。

北山

王安石 〔宋代〕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灩灩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這首詩反映的幽閒意境,抒寫了詩人神離塵寰、心無掛礙的超脫情懷。一、二句寫北山河塘綠意濃郁,景中含情,表達出轉戰對春光的喜愛之情;三、四句寫作者仔細地數著落花,慢慢地尋覓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細節描寫中表現出心情的閒適。

初夏即事

王安石 〔宋代〕

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這是一首描寫初夏景色的詩。前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寫了岸邊的景色:曲折的岸邊有石橋、茅屋,溪水潺潺;後兩句先從嗅覺上寫,暖風陣陣、麥子的氣息撲鼻而來,讓人感到非常愜意。接著寫視覺上的感受:綠樹青草比春天的百花更美麗。初夏季節,還沒到雨季,溪水水流不大,麥子長勢喜人,綠樹青草,令人欣喜,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

午枕

王安石 〔宋代〕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

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這首詩以極其清美的詩筆描摹了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場景:午夢初醒時的所見、所感、所思。首句「簟欲流」寫竹蓆花紋清涼如水,次句繪紅花枝影映上簾鉤的情景。三、四句寫主人公的午夢被「窺人」的小鳥所喚醒,夢境的悠遠美妙,由於醒來時美妙夢境已不復存在,詩人所見唯隔水連綿起伏的山峰,於是觸發了婉轉的、難以言說的清愁。整首詩詩情空靈飄忽,風格柔婉,富有一種神秘莫測的美的意境,體現了詩人極其細膩的內心感情和超凡入聖的藝術表現力。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

王安石 〔宋代〕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這首詩實是寫給女兒的,是為了送弟的緣故,來到龍安江邊,觸景生情,想起女兒出嫁時的複雜心情,不由得再次淚下沾衣。封建社會女子出嫁後,與父母的關係就疏遠了,骨肉分別,給父親的心靈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孩子的家庭幸福又是父母所期盼的,因而分別時心情十分矛盾複雜。在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親如此真實地表露對女兒出嫁的種種無可名狀的心態,王安石卻深切真實地寫出了一個平凡的父親的心情。

望夫石

王安石 〔宋代〕

雲鬟煙鬢與誰期,一去天邊更不歸。

還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長望舜裳衣。

這首詩沒有國家方面的描繪,卻通過運用妻子期待與丈夫相聚的典故,來表達對未來國家興盛的嚮往。詩中通過「還」字把「望夫石」和「二妃望舜」的典故相連,藉以妻子期待丈夫歸來的故事,共同表達出詩人對未來美好的生活的期待和嚮往之情。

游鐘山

王安石 〔宋代〕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閒。

這首詩表現上看來是在寫山,但實際上卻是在寫人,甚至可能寫的就是詩人自己。早年的詩人,意氣風華,投身政治,銳意改革,在別人看來是多麼輝煌榮耀。改革失敗後,詩人隱居南京,多與鐘山為伴,輝煌不再,榮耀不存,沒有了從前的銳氣,也就沒有了從前的浮躁。這山多像詩人自己!當然,山可能也未必就是詩人自己,但是,它絕對表現了詩人的某種具有象徵性的心路歷程。在表面的寫山過程中,暗含著極為深刻的寓意。這使這首詩品味起來像寓言,又像偈語。

贈外孫

王安石 〔宋代〕

南山新長鳳凰雛,眉目分明畫不如。

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

這首詩充分抒發了作者對外孫的喜愛之情,揭示了培育後代,使之健康成長的方法,強調了博覽群書對於成長的重要性 。

伯牙

王安石〔宋代〕

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

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千年流傳的朱弦沒有這種悲哀,想彈孤絕之曲連鬼神都凝住了。故人舍我而去歸於黃土,你我之間一曲高山流水,現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裡是最清楚的啊!這首詩是寫關於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寫琴曲的高妙,聽琴的樂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

夜直

王安石〔宋代〕

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夜直》是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宋神宗,正是龍虎風雲、君臣際遇的良機,大展鴻圖,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時候,面對良宵春色,剪剪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光,激起了思想上難以自制的波瀾,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撥得不能成眠。王安石是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自己政治上的春風得意之情。

別鄞女

王安石〔宋代〕

行年三十已衰翁,滿眼憂傷只自攻。

今夜扁舟來訣汝,死生從此各西東。

這首《別鄞女》七言絕句,是王安石在皇佑二年所作。他時任鄞縣知縣,期滿準備西歸都城。鄞女,是詩人的夫人在鄞縣生的一個女兒,一年後此幼女就不幸夭折。作者特地為她寫了《鄞女墓志銘》。上面這首詩,就是他與不到兩歲就夭折入土的幼女辭別時,其悲哀心境的寫實,表達了作者為人父的緬懷愛女之情。

庚申正月游齊安

王安石〔宋代〕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處處梅。

未即此身隨物化,年年長趁此時來。

這首詩中,詩人以一種更加平緩的口吻,描寫出了自己當時的年見所聞,可謂是寫出了新意,特別是如前面所說的那樣,開頭的兩組疊字句,更是使得這首詩,充滿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賈生

王安石 〔宋代〕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這首詩採用兩個反詰句,寓答於反問之中,以賈誼的「謀議略施行」與身居高位的達官貴人「言盡廢」相對照,以文帝採納賈誼的「謀議」,古來君王廢棄眾多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的言論相對照,突出賈誼超群的才能與漢文帝的愛惜賢才。

商鞅

王安石〔宋代〕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此詩前兩句講古代聖賢為政的風格:取信於民。後兩句則對商鞅能取信於民和堅決鎮壓復辟勢力,從而使得變法勝利推行的精神進一步頌揚。這首詩不是講商鞅變法的實際內容,而是講推行變法的風格;能否贏得民眾的信任,也是關係到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作者正是從這一角度,旗幟鮮明地讚揚了商鞅。

王安石〔宋代〕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王安石這首《夢》,則是拋開了夢境,只是借用夢來闡述,對於人生的看法,人生就像是一場夢,夢很短,可是很豐富,所以如夢一般的人生,根本沒有必要去過多的索求,只重要的是做了自己。只要無所求,內心就會安寧,不會有那麼多的痛苦。

定林所居

王安石〔宋代〕

屋繞灣溪竹繞山,溪山卻在白雲間。

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閒。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所的清幽環境以及詩人的閒適生活,抒發了詩人對寧靜閒適生活的怡然自得。這首詩,消盡煙火氣,就像小溪一樣澄澈,像白雲一樣悠閒,像山鳥一樣適意,像山花一樣自在。這些在詩中所描寫的景物,正是「臨溪放艇倚山坐」的主人公的心境的寫照,表現了他的恬淡之趣和寧靜之美。

棋·莫將戲事擾

王安石〔宋代〕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這是一首格調清新、興味盎然的七絕小詩,詩雖短,卻在中國圍棋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此詩中,我們可以管窺中國古代文人弈棋的思維方式,進而透視通過圍棋流露出的民族性格。

詠石榴花

王安石 〔宋代〕

今朝五月正清和,榴花詩句入禪那。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紅一點,指石榴花。春色,景色。在濃綠的背景上點綴一朵紅花,畫面頓時變得活潑而妖艷;石榴之艷美、之珍貴,並不在於其萬紫千紅、妖嬈多姿,縱葉稀疏而少,而那花卻越發地顯得鮮艷嫵媚了。

鍾山晚步

王安石〔宋代〕

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

槿籬竹屋江村路,時見宜城賣酒家。

這首詩寫初夏景物。前二句取材獨特,寫路上楝花。首先是看楝花為何而落?然後才是細看楝花本體:其花小,其色紅,其體軟。後二句轉寫江村風物。全篇寫路寫村,各得其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