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600年藝術世家、比肩美第奇、文藝復興時代的另一個顯赫家族

licorneunique 發佈 2022-09-08T18:51:34.963378+00:00

一個美好的上午,陽光照亮了佛羅倫斯的橘色屋頂與鐘樓街巷,阿爾諾河溫柔明媚,緩緩流淌。年輕的詩人正要從聖三一橋走下來,誰知在轉角處,岸邊迎面走來了一位曼妙的女子,她一身雪白的衣裙,姣美婀娜,風姿款款。


歐洲六百年收藏世家

文藝復興的另一個黃金家族

美第奇家族的顯赫姻親

歐洲現代藝術教父


一個美好的上午,陽光照亮了佛羅倫斯的橘色屋頂與鐘樓街巷,阿爾諾河溫柔明媚,緩緩流淌。

年輕的詩人正要從聖三一橋走下來,誰知在轉角處,岸邊迎面走來了一位曼妙的女子,她一身雪白的衣裙,姣美婀娜,風姿款款。不期而遇讓年輕人一時手足無措,驚喜又悵然,縱然心潮澎湃卻怔忡不能語。女子目光所及,向他微微一笑,點頭致禮問候,而後又飄然離去。


這一幕發生在1283年。


年輕人是偉大的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那位姑娘是他的心上人貝亞特麗絲(Beatrice)。他們一生中只見過三次,這是他第二次見到她,彼時但丁18歲,貝亞特麗絲17歲。距離他們的初遇,已過去了整整九年。

這次邂逅,大概是但丁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悸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她親切款款地向我點頭致意,我感到了無以復加的幸福……那是這一天的九點整。她的話傳入我的耳中還是第一次,我真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地離開了人群,回到我房間,靜寂地思念起她來……」

再次相遇成為文藝復興以來歷代畫家的靈感源泉。英國畫家Henry Holiday1883年畫作,描繪了但丁與貝亞特麗絲相遇的情景。但丁站在聖三一橋頭,貝亞特麗絲身後的背景是佛羅倫斯的老橋。


可惜中世紀桎梏重重,貝亞特麗絲最終嫁給了一位伯爵,24歲便香消玉殞,紅顏薄命。但丁寫下了數十首詩篇來紀念一生摯愛,最終完成了傳世名作《神曲》,她被塑造為聖潔的天堂引路聖女,在他的作品永生。

《神曲》被譽為中世紀文學的巔峰之作,也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先聲之作。但丁亦成為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有人說,沒有他們的這次邂逅,可能就沒有《神曲》,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可能還隱沒在中世紀的暗影中。

14世紀手抄本《神曲》


彼時,站在聖三一橋頭的年輕人,大概沒有想到,轉角處的這次邂逅,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甚至是文藝復興的源點之一。


一座橋、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一部非凡的作品,一座城市的榮耀即將開啟,一個偉大的新時代亦將到來。

聖三一橋,阿爾諾河上的建築瑰寶,自但丁的時代以來,就多次被洪水衝垮,幾經重修,始終與老橋遙遙相望。二戰中,1567年所建的聖三一橋被德軍炸毀,現在的橋是1958年按當年設計的三孔石拱橋原樣(據說設計方案曾由米開朗基羅過目),在原址上重建而成,橢圓形拱軸線,橋頭和橋尾有四季雕塑像,守望著阿爾諾河兩岸。

佛羅倫斯聖三一橋


捐巨資重建這座橋的,是與佛羅倫斯和阿爾諾河有著密切關係的貝利尼家族


回望13世紀,斯人已不在,創造者的故事與歷史沉入長河,唯有橋頭長相見文藝復興的榮光亦與聖三一橋同在。而這榮光的守護者們,創世家族的故事與傳承,卻在數百年來始終履行著守護文化與藝術的職責。

今天,便來聊聊這個守護者的故事,延綿600年的傳奇收藏世家。


PART.01

文藝復興的推動者,

貝利尼家族的威尼斯時代


故事的起點,要先回到威尼斯。


如果說,佛羅倫斯的榮耀歸於美第奇,那威尼斯則屬於貝利尼。

15世紀的水上之都威尼斯,港口一片繁忙景象,來自波斯、埃及、印度和中國的商船穿梭如織,飄著家族徽章的旗帆,滿載香料、絲綢、茶葉、瓷器,與海天交相輝映。


當佛羅倫斯還在不斷遭受教會勢力壓制,威尼斯卻迎來了經濟與藝術的高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它成為連結東西方貿易與資金的中轉站,也讓威尼斯共和國在13世紀迅速崛起,歐洲第一個商貿金融中心。

巨大的財富和穩定的統治,讓威尼斯成為生活享樂之地。這裡物資富足,繁榮的商業貿易、印刷術的盛行與文藝復興的思潮,又為人們開啟了更廣闊多元的文化視野,大批的建築師和藝術家湧入城市,不僅給了藝術家的創作機遇,也讓更多的富人與權貴隨之投入藝術收藏的投資領域。

貝利尼家族,是義大利的古老家族,最初在威尼斯經營船運,經手往來東西方的商貿生意。據說在15世紀的某一天,老貝利尼從裝滿15萬件古代文物的船上,買下了一件古希臘雕塑,這一次結緣,就此開啟了貝利尼家族長達600年的藝術收藏之路。

在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美第奇家族發掘了米開朗琪羅,資助過達文西、拉菲爾,使文藝復興的藝術之花在佛羅倫斯盛開。而在他們之後,貝利尼家族的先祖們,則親自參與和推動了這場三百年的藝術運動。


雅可布·貝利尼、真蒂萊·貝利尼和喬凡尼·貝利尼,以家學之力共同開創了威尼斯畫派,並將其推至除佛羅倫斯畫派之外,文藝復興的另一大繪畫宗派,對後世影響深遠。


作為藝術家族,貝利尼家族從此聲名鵲起。15世紀的威尼斯,是貝利尼的時代。

圖為雅可布·貝利尼、真蒂萊·貝利尼、喬凡尼·貝利尼


在威尼斯的藝術圈中,貝利尼家族是當時的領袖和核心,老貝利尼和大、小貝利尼兩代人,是威尼斯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他們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畫家,包括喬爾喬內、提香,共同締造了威尼斯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輝煌,也描繪了當時城市生活的繁華變遷。

《諸神的盛宴》(The Feast of the Gods),是喬凡尼·貝利尼晚年的傑作,這幅取材於奧維德的《盛宴》中的詩句,描述了一次酒神的盛宴。這幅畫巧妙地運用色彩技法,將人物、環境、光和空氣溶為一體,呈現的繪畫質感令人嘆為觀止。


雅可布·貝利尼(1400~1470),早年在佛羅倫斯學習繪畫,師從法布里亞諾,致力於透視技法的研究和實踐,以素描畫為主,學習如何在繪畫中表現光,回到威尼斯後,他開設了畫室,成為威尼斯的畫界翹楚,影響了兩個兒子和女婿曼特尼亞。

老貝利尼的女婿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是貝利尼家族的重要人物,開創了帕多瓦畫派。他為曼圖亞公爵府的室內屋頂所作的壁畫,讓人產生視覺上的幻境,堪稱一絕。


長子真蒂萊·貝利尼(1429~1507),年少成名,被政府授予官方畫家,描繪了威尼斯的許多重大節慶活動,一幅《聖馬可廣場上的行列》更是讓他名聲遠揚。1479年被派往君士坦丁堡,為穆罕默德二世畫肖像。這次經歷,為他的繪畫注入了很多東方元素。

真蒂萊·貝利尼《聖馬可廣場上的行列》

真蒂萊·貝利尼為穆罕默德二世創作的肖像畫


次子喬凡尼·貝利尼(1430~1516),是威尼斯畫派的核心人物。他的畫寧靜淡雅,色彩明快。與佛羅倫斯畫派的寫實主義不同,他更注重色彩的自然表達。他摒棄了當時主流的蛋彩畫法,而使用油畫顏料,讓色彩更明亮、層次更豐富;在對光的運用和線條輪廓的技法表現等方面,都有很大創新,將威尼斯畫派推至一個高峰。


他在繪畫風格上的革新,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影響了包括委拉斯凱茲、魯本斯,甚至是19世紀的印象主義。

喬凡尼·貝利尼,《聖母子》1480年


1516年,喬凡尼·貝利尼去世,象徵著威尼斯畫派貝利尼時代的謝幕,此後是他的學生提香的時代,但貝利尼家族在威尼斯藝術界的影響力依舊綿延不衰。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威尼斯畫派和畫家才得以名垂畫史。



PART.02

從威尼斯到佛羅倫斯,

顯赫的收藏世家


一手開創威尼斯畫派的貝利尼家族,不僅推動了威尼斯的文藝復興發展,亦是那個時代的藝術收藏者和贊助者。像美第奇家族一樣,貝利尼家族也贊助了大批藝術家,如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人。可以說,沒有美第奇家族和貝利尼家族的努力,就沒有歐洲的文藝復興。

貝利尼博物館雕像局部


1495年,貝利尼家族在威尼斯建造了第一座貝利尼博物館。館內收藏了大量威尼斯畫派的藝術作品,包括雅各布·貝利尼、真蒂萊·貝利尼和喬凡尼·貝利尼的真跡,以及雕塑、油畫、器物等家族收藏的其他藝術品。


貝利尼家族的繼任者們,深受世代相傳的藝術薰陶,既湧現了多位在繪畫、音樂等領域的藝術家,同時也持之以恆,在藝術收藏領域深入經營,將更多的文物珍品與藝術藏品收入館中。

貝利尼兄弟所繪《聖馬可在亞歷山大里亞傳教》


17世紀的威尼斯內憂外患。新航路與新大陸的開闢,讓威尼斯所在的地中海貿易失去了地利優勢;宗教改革的浪潮席捲整個歐洲大陸,威尼斯也終被戰亂波及;一場大瘟疫更重創了威尼斯城,貝利尼家族決定舉家遷往佛羅倫斯。

真蒂萊·貝利尼,《聖洛倫佐橋上的遊行》,水中舉著十字架的即安德烈·溫德拉敏


初到佛羅倫斯的貝利尼家族,選擇了與美第奇家族聯姻,一位女繼承人嫁入了美第奇家族。自此,文藝復興時代的兩大顯赫家族強強攜手,不但分享了家族族徽——百合花與蜜峰,更延續了他們對藝術的熱忱,分享了各自在藝術領域的事業,成就一段傳奇。

從威尼斯到佛羅倫斯,貝利尼家族最終還是來到文藝復興的藝術中心,並定居於此直至現在。


1704年,貝利尼家族在佛羅倫斯建立了一座私人博物館。專門用來收藏與展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諸多作品與各類藏品。


這座擁有300年歷史的家族博物館,不僅本身就是一件建築藝術品,藏品亦最為豐富。5000多件油畫、雕塑、家具等各類藝術品,見證了文藝復興三百年的輝煌。

米開朗基羅/《朗弗蘭基的磨刀工人》/拉斐爾自畫像

拉斐爾筆下的聖喬治

Bernardo Strozzi/《園丁》

神話主題也有涉及


這裡匯集喬托、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卡納萊托、丟勒等眾多名家的傳世作品,如喬托的壁畫、多納泰羅的雕塑、達·文西的《自畫像》、拉斐爾的《自畫像》及《聖母子像》、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朗弗蘭奇的磨刀者》等。

拉斐爾《聖凱薩琳的神秘婚禮》/多納泰羅《聖母子》木雕像


以及青銅雕像、陶瓷製品、手工藝品、掛毯、餐具、家具、箱櫃、鏡子等,14世紀~16世紀的義大利藝術家與手工匠人們創造的各類藝術品與收藏品,如恩托·阿韋里的陶瓷、哥德式的掛毯、桑索維諾的木雕衣櫥、珍珠母鑲嵌但丁式的椅子等,藏品眾多,不勝枚舉。

中世紀木凳/雙耳陶罐

人物肖像瓷碟


在阿爾諾河畔的貝利尼博物館,是一所文藝復興時代的宅邸。大門推開,展廳里懸掛著一幅巨大的紅色壁毯,裝飾有佛羅倫斯百合花的花冠,中央五顆紅色的果實圍成環形—這是美蒂奇家族的徽章圖案訴說著那些被時光褪盡的榮耀。博物館內的陳設,大到石膏裝飾的婚嫁箱,小到餐具櫃、首飾盒等,是數百年時光沉澱後的優雅與風華。

美第奇家族徽章掛毯/美第奇家族托斯卡納大公皇冠

寓言主題大型壁毯


王侯將相、名匠大師,多少風流人物,多少豪門顯貴,都隨阿爾諾河水悵然流逝而去。文藝復興時代落幕,佛羅倫斯繁華不再,美第奇家族也於1737年血脈凋零,傳奇湮滅。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後一位家族成員,將美第奇世代收藏的所有藝術品,永久留給了佛羅倫斯。而貝利尼家族依舊在阿爾諾河畔,守護著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的藝術,傳承至今,並開啟新的收藏時代。

佛羅倫斯貝利尼博物館


不曾想,這個與藝術結緣的古老家族,眼光深遠,才華與智慧並舉,通過數百年的精心經營,成為了綿延世代、經久不衰的藝術收藏界權威家族,被世人譽為「貝利尼王朝」。美第奇家族已退出舞台,而作為姻親一脈的貝利尼王朝依舊璀璨。


PART.03

見證歐洲六百年,

藝術與歷史的守望者


18世紀以來,貝利尼更成為蜚聲世界的藝術收藏世家。經歷六百年的經營傳承,貝利尼博物館已是世界上藏品最多的私人博物館。其中歷史最悠久的是威尼斯館,最著名的是佛羅倫斯館,而最浪漫的則是建於19世紀的巴黎貝利尼博物館。

歐仁妮皇后珍珠皇冠/羅浮宮拿破崙三世套房


巴黎分館的背後有一段浪漫佳話。當時的貝利尼家族當家人馬里奧·貝利尼,受拿破崙三世之邀去巴黎參觀他的個人收藏,沒曾想愛上了美麗的女大公妮妮。為了追求她,馬里奧遍尋歐洲購買了許多藝術品相贈,終抱美人歸。


婚後為保存這些藝術品,他在巴黎建了一座私人博物館,作為對妻子愛的紀念。拿破崙戰敗後,巴黎貝利尼博物館岌岌可危,這位貝利尼夫人頻頻奔走謀劃,終於成功將巴黎家族博物館遷到摩納哥,使得所有藏品得以保存。

從15世紀到現在,貝利尼家族在全世界擁有5座家族博物館,分別在威尼斯、佛羅倫斯、摩納哥、倫敦和紐約。擁有650間展廳,近兩萬件藝術珍品,其藏品幾乎貫穿起了自文藝復興以來五個多世紀的藝術史

時至今日,貝利尼家族的收藏事業已擴及全球藝術領域,其權威地位不言而喻,其高雅品位更是有目共睹。在藝術收藏品味上,他們始終忠於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古典精神,也關注時下流行的當代藝術風尚。憑藉世代相傳的藝術底蘊,家學培養的深厚鑑賞力,以及特有的天賦與審美眼光,致力於發現和收藏更多的藝術珍品。



穿越700餘年的榮耀與浮華,聖三一橋風姿依舊。落日的餘暉把聖三一橋與河岸邊建築都鍍上迷人的華彩,黃昏中的阿爾諾河微風輕漾,訴說著曾經的繁華與浪漫,耳邊是詩人的吟唱,眼前是藝術的殿堂。時間仿佛回到了13世紀的那一天。

來來往往的人走過這座橋,又湧向烏菲齊美術館、百花大教堂和但丁故居,幾世繁華,數百年興衰榮辱,自橋頭倏忽而過。

世人都說,貝利尼家族富可敵國,他們卻自稱是藝術的愛好者與守護者,其次才是生意人。


重建聖三一大橋時,貝利尼家族費盡心力。修橋所用的石材,老貝利尼安排人在波波里花園開採了1567年興建時所用的原石料;為了修復在轟炸中散落的出自多那泰羅及其門生之手的雕塑原件,貝利尼家懸賞5000美金尋找失落的雕塑頭部,並最終找到,完好復原了聖三一橋原貌。

這座令但丁心神悸動的橋,這條令但丁引以為傲的藝術之河,七百年來,閱盡浮華滄桑,亦見證了貝利尼家族數百年的藝術傳承。


現任貝利尼曾說:「這些藝術品記錄的是全人類的歷史和智慧,是世界的財產,我們家族只是被歷史選中的守護者。「


小編 | cocoa

收集資料整理報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