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幹線·散文」楊志強|秋到西陽

作家鬼譚 發佈 2022-09-08T20:36:16.313288+00:00

秋到西陽蒲掌鄉被譽為垣曲的東大門,與河南省濟源市邵原鎮毗鄰,西陽村就坐落在這東大門的邊上,因村居西陽河的西岸而名。

秋到西陽



蒲掌鄉被譽為垣曲的東大門,與河南省濟源市邵原鎮毗鄰,西陽村就坐落在這東大門的邊上,因村居西陽河的西岸而名。也許,你會奇怪,明明在垣曲縣的最東邊,為何偏偏叫「西」,原來這裡歷史上屬懷慶府管轄,解放前屬王屋縣,後來王屋縣撤銷,一部分鄉鎮歸了山西垣曲,一部分鄉鎮歸了河南濟源,之所以稱「西」,大概就是以河南的某個地標為基準。

西陽於我並不陌生,春天的時候到這裡觀賞過櫻桃花,炎炎夏日,在觀音泉邊喝過甘甜清冽的泉水,享受過夏日難得的清涼。如今,正是初秋,美麗的西陽展現著別樣的風光。

春日的時候,千畝櫻桃花盛開,白勝雪,艷若霞,置身其間,飄逸翩然,賞花就如同在讀一首美妙的詩。如今,初秋時節,碩果漸成,豐收在望,一切因成熟而沉靜,遊走在村里,秋景就該是一副多彩動感的畫。信步走著,西陽就徐徐地展開了美輪美奐的畫卷。

到西陽,不能不到觀音泉,如果西陽河是該村的母親河,那麼觀音泉就是西陽村的魂。進村不久,便到了觀音泉邊,泉邊建有觀音堂,雕有觀音的神像,從堂邊重修觀音龍泉的碑記中可以知曉泉的神奇來歷:「此觀音龍泉由何而來?相傳在上古時,這裡連遭大旱,樹木乾枯,田禾絕收,民不聊生,餓殍遍地。黎民在迄逃中被一慈祥老人點化:你們那裡是塊風水寶地,山下有清泉,泉水即聖水,飲則人傑地靈,五穀豐登。說罷從懷中掏出玉瓶,順手將水灑於山下,當人們回頭看時,老人卻無蹤影。大家立刻醒悟,這就是觀音菩薩,從此這裡有了清泉……」觀音堂前就是泉,泉水從石壁間噴涌而出,泉眼被不知名的青藤環繞,青藤的葉綠意濃濃直逼人眼,泉池約三米見方,深約兩米,水清可見底,幾株高大的皂莢樹環繞籠罩著,平添了幾許幽深和清涼,顯得古老與神秘。

告別觀音泉,拐過一個彎,眼前出現一道用缸壘就的照壁,「老家西陽」四個大字鑲嵌在中間。陶製的缸曾是農戶人家重要的容器,可盛水,可醃菜,可裝糧。曾幾何時,一個家庭擁有缸的多少,就代表著這一家的富裕程度。敢說,這些砌壘的每一個缸,都有著一個家的故事,都曾承載著幸福或者甜美的夢想。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了,新生的物件逐漸取而代之,這些缸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了人們的生活,成為無用之物。在別處也見過,或傾或倒,破碎不堪地被遺忘在角落裡,似乎在訴說著一種難言的委屈。聰明智慧的西陽人,把它們壘成一道風景,一道讓人記憶鄉愁的風景,有點化腐朽為神奇的味兒。

照壁側後面都是人家,圍牆上爬滿了凌霄,一簇簇火紅的花,如同一個個朝天的喇叭,像是在向世界宣告著秋天的氣息。抬眼可以窺見院中的葡萄,一串串胖嘟嘟的紅得發紫,石榴當然不甘寂寞,艷紅欲滴壓彎了樹枝,仿佛即刻就會笑咧了嘴的樣子。

人家的邊上就是土地,田中是連片的櫻桃樹,櫻桃是早熟的水果,晚春時節就成熟了,眼下樹上除了葉子,什麼也沒有,可是,櫻桃樹下卻有忙碌著的身影,心裡有點奇怪,樹上早就沒有果子了,還在樹下忙活些什麼呢?於是,好奇地上前問個明白。農人笑著停下了手中的活計,他說你們真的以為,樹在地里長著就能順利地結下果子,然後就坐在樹底邊等著成熟,然後就可以去採摘?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一點都沒錯,剪枝、施肥、澆水、除草、防寒、滅蟲哪一樣能少?哪一樣缺了你就別想吃櫻桃!農人的一席話,說得我們有點汗顏,其實都是從農村出來的,農民的兒子能不懂點農活,只是在城裡待久了,漸漸忘卻了農話的艱辛,才會問出如此幼稚的問題。

告別農人,順著路,再拐過一個彎,就到了那塊神奇的土地,據說這塊土地出產的白菜味美無比而且無筋,歷史上曾作為貢品。西陽村千餘畝土地,僅有這幾畝土地出產的白菜絕佳,其餘的土地,用同樣的種子,一同下種,澆同樣得水,一同收穫,偏偏就不及這塊地里出產的味道,你能說不神奇?

放眼望去,齊整四方的一塊土地,比四周的地塊低一些,田埂就如同天然的圍牆,田埂上爬滿了喇叭花,紅的、紫的、粉的爭相鬥艷,在微風中搖曳著,像是在向人們點頭致意。還有野生的枸杞,苗高尺許,綠葉依然,果實成串,綠得像翡翠,紅的如瑪瑙,可愛極了。回頭再看菜地,白菜正是小苗,一畦畦排列齊整,萬頭攢動,碧綠盎然。邊上還栽有黃瓜、豆角、茄子等,應該是第二茬,屬於晚熟的品種,寸把長的黃瓜上盛開著黃色的小花,與紫色的豆角花,白色的茄子花,交互相應,隨風起舞,宛若春景,使人有種時光的倒錯感覺。

路邊有叫賣桃子的聲音,引得我們離開菜地,三輪車上放著幾筐桃子,那桃子個頭碩大,每個都有一斤多重,嘗一口,味道甜美。桃子如此碩大,真屬罕見,於是想去桃園看看,究竟什麼樣得樹,能結如此這般的桃子,問其桃園何在?賣桃的年輕人告訴我們在後村。

於是,沿著村路,向後村走去,路邊的玉米地密得幾乎進不去人,長勢甚好,將快成熟,像是一排排荷槍實彈的哨兵。地邊上還有南瓜,南瓜的花兒金燦燦的,細細的一根藤上接著好幾個南瓜,那南瓜彎曲著,個頭碩大,少說也有十幾斤,看上去讓人為那細細的藤擔心,同行的友人好奇,走過去抱住南瓜,讓給他拍個照,突然,瓜蒂脫落,他一趔趄,差點沒抱住,恰好有人過來,場面有點尷尬,好像是偷南瓜被抓了個現行,來人正是主人,他熱情的笑著,說著沒事沒事,看著好就拿走吧。朋友忙問多少錢,農人依然笑著,這在農村算個啥,看著好就拿著,什麼錢不錢的。朋友趕忙從地里出來,放下南瓜,掏出煙來,一個勁地讓,農人接過煙,點著抽一口,說好煙好煙。

作別好客的農人,繼續去探訪桃園,走到村子的最後邊,也沒看到,經過幾次打聽,幾番指點,七拐八拐,曲徑通幽處找到了桃園,桃樹枝幹粗大,身大力不虧,難怪能結出如此碩大的桃子,問主人桃子的品種,老人說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不過我們倒也聽明白了,桃子是他兒子從外地購進的新品種,往年桃子都是銷往外地,他兒子在網上和外地的超市簽有協議,今年是受疫情影響,外運不太方便,才在本地銷,我們來的有點晚,桃子基本接近尾聲。聽著他的述說,腦海里瞬間跳出訂單農業、網上銷售等幾個詞,又心想假如不是疫情,怕是還吃不上如此美桃,有點哭笑不得。

站在桃園邊上,抬眼而望,北邊是一派崇山峻岭,群山蒼青如黛,映襯得天空碧藍碧藍,不時有白雲飄蕩而過,悠然自在地盡情的變換著自己想要的樣子,演繹著白雲蒼狗的故事。

村子的地勢北高南低,站在桃園,整個村子盡收眼底,西陽河如帶,村子如河邊的碧玉,村子安靜得幾乎可以聽見風的話語,寧靜而祥和。腳邊是一道水渠,渠水清冽,水聲動聽悅耳,嘩啦啦、嘩啦啦,像是在唱著一首歡快的歌,輕盈盈地流淌而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渠水正是來自西陽河,西陽河是垣曲五大河流之一,她發源於歷山之巔的舜王坪,從原始森林裡一路走來,把一泓清泉送給了兩岸,正是有了西陽河,西陽村的土地才如此肥沃,人們才能安居樂業。

返回途中,到了村口,櫻桃谷幾個大字赫然入目。「櫻桃谷,多浪漫的一個地方。」朋友似乎意猶未盡地說著:「明年春來,再來西陽賞櫻桃花,待到櫻桃成熟,再來採摘櫻桃吧。」聽著他的話,一車人都開心地笑了。

靈山秀水的西陽肯定也聽見了,定然會說:西陽歡迎您!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予以刪除)

責編

譚文峰

作者簡介


楊志強,山西垣曲人,供職於政府機關,運城市作協會員,《作家新幹線》文學公眾號編輯,曾在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小說等作品多篇,並有散文和小說獲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