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隱藏技能?

俊俊電影 發佈 2022-09-17T15:14:54.070713+00:00

眼下,北京正有一場敦煌文物展,據說是在敦煌之外最大的一次展出。在一幅出土自榆林窟的東千佛洞壁畫《玄奘取經圖》的右下角,有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僧人站在河邊,身後是一隻猴子牽著一匹馬。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

今天是第1990天硬核不斷更分享第一篇

眼下,北京正有一場敦煌文物展,據說是在敦煌之外最大的一次展出。

我去的時候現場觀眾很多,不過絕大多數人可能都忽略了某幅壁畫的一個有趣的細節。

在一幅出土自榆林窟的東千佛洞壁畫《玄奘取經圖》的右下角,有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僧人站在河邊,身後是一隻猴子牽著一匹馬。

當時腦子裡就想:誒?這不就是西遊記的故事嗎?

原來唐僧和孫悟空並不是明朝人吳承恩的原創,其實是有歷史依據的。

我們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原型是歷史上唐代僧人玄奘遠赴天竺取經,甚至有可能會千變萬化的「孫悟空」,也有歷史原型。

在敦煌的經卷中,存放著兩本最原始的有關「唐僧」的記載,一本叫《大唐西域記》,另一本叫《三藏法師傳》,此外還有後世弟子整理的《續高僧傳·玄奘傳》。

根據這幾本書,專家們終於還原出了唐僧的真實故事,原來真實的唐僧並非影視作品中那個迂腐又嘮叨的「老好人」,對待妖怪像春天般溫暖,對待孫悟空像冬天般冷酷。其實,真實的「唐僧」是一個敢作敢為、遇事果斷,同時身兼多項特殊技能的猛男。

事情還要從貞觀三年(公元627年)講起,這年長安遭遇了一場罕見的霜災,糧食減產嚴重(會貞觀三年,時遭霜儉)。沒有辦法,唐太宗決定打開城門放饑民外出逃荒,而在逃荒的隊伍里就有一個時年26歲的和尚——玄奘,也就是我們的唐僧。

原來現實中的唐僧沒有所謂的通關文牒,也不是大唐皇帝的拜把子兄弟,而只是一個用偷渡的方式走完了上萬公里,最終取回真經的熱血僧人。

《西遊記》裡的唐僧堪稱老實人的典範,心懷慈悲,規規矩矩,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倒換關文出關,可實際上如果唐僧真有這麼老實,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到天竺。

唐僧取經的第一站就是涼州,這時候涼州正在被吐蕃和突厥夾擊,任何人不得通過。唐僧就通過結交過路商人的辦法,在官府下令抓捕並遣返的前一天晚上,順利私渡,來到了玉門關外的瓜州城。

你以為唐僧私渡已經夠猛料了嗎?實際上唐僧還是個越獄大師,完全不用孫悟空來搭救。

在抵達瓜州之後,涼州官府就派人前來抓他,把唐僧關進了大牢。不過負責看守唐僧的瓜州官員李昌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連夜通風報信,唐僧立馬越獄,成功出走。

(未發之間,涼州訪牒又至……州吏李昌,崇信之士,心疑法師,遂密將牒來呈……云:師須早去。)

越獄之後,要想去西域還需要穿過一片大沙漠。也正是在這裡,唐僧遇到了他的孫悟空。此人名叫石磐陀,是個胡人,在當地很有名望。

為了幫助唐僧穿過沙漠,他特地找了一個當地的老漢,帶上一匹識途的老馬,一起穿過了大沙漠。實際上,敦煌壁畫上所畫的,就是兩人一馬穿過沙漠前的場景。

不過石磐陀並沒有護送唐僧走完全程,大部分的路還是唐僧和那匹老馬完成的。即使在汽車、公路、GPS定位都非常發達的今天,要闖過塔克拉瑪干沙漠也屬於極限運動,唐僧要想穿過,其難度可想而知。

當時的大沙漠中有五處泉眼,附近各有一個烽火台,唯一的路線就是挨個經過。唐僧和那匹老馬白天休息晚上趕路,還要趁著夜色去泉眼那裡偷水,一不小心很可能就被守軍射成刺蝟。

就這樣,唐僧一路西行,九死一生,終於來到了西域的第一個小國伊吾,然後一路從伊吾到龜茲、高昌等國,中間少不了要接受各國顯貴們的供奉,也需要打點路上的關係,這個活兒不是外交高手根本完成不了。

儘管留在上面任何一個國家,唐僧都能享受到數不盡的榮華富貴,但他執意西行,再次把自己置於野外的極端環境中,這股誓死取經的決心可見一斑。

要想從西域抵達天竺,就需要翻越帕米爾高原上的無數個雪山,路程堪稱兇險無比。高昌國王派去護送唐僧去天竺的隊伍,在翻越雪山的過程中遭遇雪崩,一下子就損失了一半的人員。

就這樣,歷經千難萬險,唐僧用了四年時間才到了印度,來到了佛教的最高學府——那蘭陀寺。那個時候,佛教學生以辯論、演講的方式學習,比較誰能背誦的經文多,誰理解經文更透徹。

唐僧只用了幾年時間不光掌握了梵語,更成了能背誦所有經文的「大法師」。作為一個學了十幾年英語依舊開口困難,提筆忘詞的學渣,只能表示萬分慚愧。

學成之後,唐僧沒有貪戀天竺的榮華富貴,國王供養,而是再次踏上了沙漠和雪山的旅途,他的行李包括567部梵文原版經文,150顆舍利子7尊佛陀雕像等等,可謂滿載而歸。

以上就是西天取經的歷史原型,我們對照《西遊記》來看,是不是有種不一樣的體驗?如果說西遊記寫的是神魔鬼怪,唐僧只是妖怪們爭奪的戰利品;那麼在真實的取經路上,唐僧就是不折不扣的團隊核心,carry全場。

他掌握多門外語、通曉天文地理、有著極高的身體素質、懂得易容術、急救學、荒野生存等等,更是偷渡大師、越獄大師、外交大師、學術大師.但在這些頭銜背後最可貴的還是他為了取回真經的滿腔熱血,以及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赤子之心。

難怪在《西遊記》,吳承恩把唐僧寫成是金蟬子轉世,因為犯了錯才被貶入凡間,經過十世的修行才最終轉世成了唐僧。如此身兼多項技能的特殊人才,確實不像是凡人。

我們甚至可以腦洞大開,琢磨一下金蟬子為什麼要犯錯被貶。

《西遊記》裡說,唐僧的前世金蟬子是因為在如來的課堂上打瞌睡才被貶入凡間的。那他會不會是故意犯錯,好來到人間完成取經任務的呢?

佛家都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畢竟當時佛教自傳入中土之後,很多年都處在野蠻生長的狀態,佛教經典經過十幾代的傳播、抄寫,原本的含義逐漸被人忽略,甚至翻譯本身也可能存在問題。久而久之,很可能會有僧人因為看了偽佛經而走上歪路。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有人站出來,取回真經。可以說,唐僧生下來就是為了取經的。這次才有了玄奘西行,歷時數載,九死一生取回並翻譯經典佛教典籍的歷史,也有了後來根據這一故事寫成的神話小說《西遊記》。

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兩者各有各的價值。我們敬仰歷史上的玄奘法師,也可以享受民間關於唐僧的種種故事。

比如說唐僧是由金蟬子轉世的傳說,就是很有想像力的腦洞,《西遊記》中金蟬子歷經十世轉生開啟的「自我覺醒」之路就和歷史上唐僧的西行堅定意志很像,畢竟成功路上最少不了的總歸是曲折與坎坷,這一點上小說和歷史是共通的。

但我們看過唐僧的背景故事之後,不得不說真實的唐僧是比影視文學裡的形象更加的豐滿、有意思。在《西遊記》的故事裡,唐僧雖然是孫悟空的師傅,實際上光芒卻被孫悟空掩蓋掉了;而在他自己的故事裡,他就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關於他的身世、他的學佛經歷、他在西域的冒險以及歸國後潛心翻譯佛經的結局,每一個拿出來都是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在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西遊記》之外,我也希望看到關於唐僧不一樣的解讀。

願你我皆做自己人生西行途中那個堅定不移的取經僧,持真我之心,修自己的正道,漫漫人生路,雖前路未知,也能如唐僧玄奘一般,勇敢前行。

最近兩周所有精彩作品——

這麼多爽片,周末也太炸了吧?!

兩集就爆!又一部9分神劇

國產電影院,8分中秋節推薦

李易峰:妓女的魅力,你根本不懂

這爆火的網紅片,恐高還暈胸!

周迅、那英,被罵到熱搜第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