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背後外延的情節

馨香梔子花 發佈 2022-09-17T18:20:31.412703+00:00

中秋佳節之際,楊荔鈉導演的女性三部曲(《春夢》《春潮》《媽媽》)的終曲《媽媽》讓很多人流下眼淚。讓我們一起追溯這部電影背後的外延情節。

中秋佳節之際,楊荔鈉導演的女性三部曲(《春夢》《春潮》《媽媽》)的終曲《媽媽》讓很多人流下眼淚。

讓我們一起追溯這部電影背後的外延情節。


一,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也許是老年人生活的一種常態

反映阿爾茲海默症的優秀電影也有有三部曲《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主要安東尼·霍普金斯)、《依然愛麗絲》(主演朱利安摩爾)和《女人四十》(主演蕭芳芳),可以道盡病人和照顧者最真實人性的掙扎與苦痛,遠比《媽媽》的溫情與浪漫更殘酷窒息。


嬰孩待遇,恩寵有加。老年病人,無力沮喪。

老年生活中一旦遭遇老年痴呆,一家人都要一同感受當人們的大腦被身心俱疲的煎熬,和被壓倒性的挫敗感占據的無助。

這是生命最後的無可遮掩的尊嚴漸逝的悲哀。

二,任何家庭一旦遇到頑疾惡病,都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媽媽》家庭里三個成員:爸爸——考古系教授,媽媽——文學系教授,女兒——物理系教授。

標準的書香門第家庭,優渥的中產階級生活,完全可以各自活的精緻優雅,生得起小病。

換做另外一種假設:都沒工作,勉強溫飽,一旦遇到大病大災,幾乎死路一條。

每個人年輕時都要讀書,要努力讀書,認真工作,才能換一個有尊嚴的老年。


三,完整的家庭有多重要

被打成右派封建分子的父親,敲家門而被親生女兒拒絕,萬念俱灰之下投西湖。

女兒終身背負罪孽,遇到心儀的醫生未能結婚,遭到小偷誣陷,反而成為救贖者,出資相助以求共渡,卻在老母85歲高齡時患上不治之症……

如果當年敲門的父親受到家人的擁抱,女兒和心上人成家生子,也許《媽媽》的劇情將是另外一種結局。

作為自然人和社會人,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溫暖的家,父母愛人和孩子,這是無可改變的自然生命的嬗變規律和接替使命。

也許你覺得俗套陳舊,也許你倡導自由獨立至上,但,你總歸是媽媽生的,媽老了病了,你能躲到哪裡去呢?你老了病了,你還真得指望都像《媽媽》裡的耄耋媽老媽來照顧你?


三,做錯事可以改,做壞事要終身背付,家教有多重要

我們都覺得好人吃虧難做,其實從人性的角度考核,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惡魔,任何作惡的人都會背負良心的譴責。

當然,首先他\她要有良心啊。

縱觀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很多孩子成為家中的小皇帝,不聽話不懂事不說,從不把父母放在眼裡,把父母當做搖錢樹,取款機,過著心安理得的寄生生活,這樣的孩子在外面,可能是個很體面的人,但一回到家裡,面對爹娘,卻是另外一副臉孔。

這是家庭教育殘缺的悲哀。

子不教父之過。

這個「父」應該是「父母」的簡稱。

趁子年幼,尚可教誨,一定要努力讓澆灌出感恩,尊敬的花朵。

總之,一部電影,是一場心靈的洗滌和引導,共勉之!

關鍵字: